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建立中风病恢复期疗效评价标准的初步探讨

老膺荣  
【摘要】: 研究目的:本研究吸收现代临床和康复医学的精华,对建立 包括中医症征、日常活动能力、精神和心理状况在内的比较全面 的,有较高效度和信度的,可操作性较强的中风病恢复期疗效评 价标准进行初步探讨。中风病恢复期疗效评价标准的建立,可以 防止片面追求肌力恢复的错误,有助于发挥中医药学身心并重、 整体治疗调护的特色和优势,使中风病患者获得更高质量的康 复。 设计方案:横断面研究与前瞻性队列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研究地点:广东省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神经内科及针灸科门诊、急诊、神经内科及针灸科病区。 研究对象:广东省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神经内科及针灸科门诊、急诊、神经内科及针灸科病区的中风病 恢复期患者(包括门诊和住院患者)。纳入标准:意识清晰,病 情较为稳定,能够配合调查者。排除标准:TIA,原发性蛛网膜 下腔出血的患者;无法正确表达个人意愿者;合并严重影响日常 活动能力的疾病者;不配合研究者。 主要结果的测量方法:使用第二代《中风病诊断及疗效评定 标准》、《中医症状量表》、神经功能缺损计分、ADL改进Barthel Index、精力(VT:Vitality)和精神健康(MH:Mental Health) 量表作为测量工具。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和专业角度的分 析,初步探讨建立中风病恢复期的疗效评价标准。编制了《中医 症征分量表》,并研究了其效度、信度和反应度。量表数据统计 建立中风病恢复期疗效评价标推的初步探讨 方法:描述性分析、Spearmen相关分析、因于分析、主成分分 析、一致性分析。指标筛选统计方法用频数考察法、主成分分析 与因子分析、内部一致性检验 Cronbach’s a系数法、反应度法。 相关系数法。量表评价统计方法:结构效度、标准关联效度、分 半信度、内部一致性、反应度。 结果:建立了适合中风病恢复期的疗效评价标准。新的标准 包括中医症征分量表、ADL BI. VT、MH四个分量表。中医症 征分量表具有比较好的结构效度和内容效度;以神经功能缺损计 分为“准金标准”,标准关联效度为0.899;内部一致性Cr。n加oh’s Q系数一0.713。反应度、可行性也较好。 结论:应用专业和统计学知识,以量表为载体,通过临床调 查的形式和数据分析方法,初步对中风病恢复期疗效评价标准的 建立进行了探讨,积累了经验,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为进一步研 究奠定了基础。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方文明;综合疗法治疗中风病恢复期验案举隅[J];天津中医药;2005年02期
2 张登部,殷镜海,侯凤琴,刘佩云,刘秀玲,傅桂苓;灸法治疗中风病恢复期91例[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1999年05期
3 李超;以针刺为主治疗中风病恢复期强自性自笑18例疗效观察[J];实用医技杂志;2000年04期
4 曹清峰;赵学魁;贾庆国;王芝敏;张福禄;;辨证治疗仪治疗中风病恢复期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7年03期
5 李济春;贾跃进;许树君;田波;;益气化瘀法在中风病康复治疗中的运用[J];陕西中医;1988年09期
6 顾建祥,尹曙光;短程化疗初治涂阳肺结核病人的疗效评价标准研究[J];交通医学;2000年04期
7 陆维娜,曹晓岚;中风病恢复期的针灸推拿疗法─—陆永昌临床经验简介[J];北京中医;1994年01期
8 张根明;高震雷;;浅述中风病护理要点[J];光明中医;2011年06期
9 倪青;建立糖尿病中医疗效评价标准的思路与方法[J];中医药学刊;2004年02期
10 夏永潮;徐文科;陶惠珍;李妍怡;窦友义;;中风病恢复期及后遗症期证治探讨[J];陕西中医;1988年09期
11 甘晓玲;弱视的定义、分类及疗效评价标准[J];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1996年03期
12 ;弱视的定义、分类及疗效评价标准[J];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1994年01期
13 邹忆怀;毕齐;谢雁鸣;;中医临床路径在中风病康复中的应用[J];中医杂志;2010年S1期
14 石奉文,吴春生;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评价问题[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1994年05期
15 田建辉,王琳,施志明,刘苓霜;论生存质量与中医疗效评价[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16 曹晓岚;谢雁鸣;;中医运动、饮食和心理疗法在中风病康复中的应用[J];中医杂志;2010年S1期
17 杨莉;乌附星香汤治疗中风病恢复期46例临床观察[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1999年01期
18 孙艺勇;;中风复遂胶囊临床研究[J];光明中医;2008年12期
19 杨雪利;王康社;;针刺督脉经穴为主治疗中风病50例[J];现代中医药;2009年05期
20 刘翠燕;;中风复元汤治疗中风病恢复期临床观察[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9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依荷芭丽·迟;詹晓凯;杨林;崔成旭;王金万;;注射用藤黄酸(THS)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开放、随机、对照、多中心Ⅱa期研究[A];第三届中国肿瘤内科大会教育集暨论文集[C];2009年
2 苏静;李建生;;中医药促脑缺血血管再生作用的研究进展[A];中华中医药学会老年神经病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6年
3 郭蕾;张俊龙;窦志芳;贺文彬;周利军;;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系统治疗方案和疗效评价研究的意义[A];中华中医药学会老年神经病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6年
4 王磊;张玮;;肝硬化患者生存质量与疗效评价研究进展[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三届内科肝胆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5 李建生;余学庆;李素云;;病证结合模式下实现证候疗效评价价值的可行途径[A];中医药优秀论文选(上)[C];2009年
6 刘凤斌;李培武;;中医脾胃系疾病PRO量表在中医药辨证论治功能性胃肠病疗效评价中的应用初探[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二十二届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暨2010年脾胃病诊疗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0年
7 靳伟;谢道俊;;黄蒲通窍胶囊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血清SS、AVP的影响及疗效评价[A];2010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大会摘要集[C];2010年
8 沈文;陈俊武;;B超对289例体外震波碎石疗效评价[A];庆祝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成立20周年——第八届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9 王松龄;崔应麟;刘伟;;常见睡眠障碍的中医诊疗思路与方法[A];2008年中国睡眠研究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10 王松龄;崔应麟;刘伟;;常见睡眠障碍的中医诊疗思路与方法[A];中华中医药学会脑病分会成立大会暨2008年全国中医脑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咏菁;中医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多维疗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马进;缺血性中风病证候诊断量表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2年
3 赵琼;基于帕金森病的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1年
4 金华;慢性肾衰(非透析期)中医诊疗方案的疗效评价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5 邓鑫;中医治疗肝硬化疗效评价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1年
6 江芝婷;代谢组学在疾病预测诊断以及疗效评价中的应用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7 陈楚湘;中医诊疗标准建立及应用的智能方法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8 郑占坤;火针结合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9 郝亮;补肾强脊汤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9年
10 刘剑;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分期辨治方案与疗效评价方法的探讨[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老膺荣;建立中风病恢复期疗效评价标准的初步探讨[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1年
2 张琼珠;中风病恢复期黄腻苔180例用药规律分析[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3 朱玉坤;注射用西红花苷治疗动脉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中风病恢复期—瘀血阻络证)的临床研究[D];长春中医药大学;2010年
4 苏清华;养阴通脑颗粒治疗中风病恢复期(气阴两虚、瘀血阻络证)的临床研究[D];长春中医药大学;2010年
5 白海星;养阴通脑颗粒治疗中风病恢复期(气阴两虚,瘀血阻络证)多中心Ⅱ期临床试验[D];山西医科大学;2010年
6 王英;补肾解毒汤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肝肾阴虚型的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7 颜冬润;中风病急性期四诊信息与神经功能评价指标的动态观测[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4年
8 邱伟庆;补肾解毒活血法治疗中风病恢复期的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5年
9 张荣芹;应用生存质量表对比三种方法抗肿瘤的疗效[D];第二军医大学;2004年
10 王言;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生存质量与中医干预疗效评价[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秦秋;中医药标准化研究有新进展[N];健康报;2004年
2 中国中医研究院 史大卓;中医临床诊断和疗效评价标准展望[N];上海中医药报;2001年
3 黎敬波;对中医临床疗效评价方法的思考[N];中国中医药报;2002年
4 秦秋;中医药标准化研究又进一步[N];中国医药报;2004年
5 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唤内科 陶玉坚;肺癌化疗后的疗效评价[N];扬州日报;2006年
6 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药品审评中心 杨焕 王健 赵德恒;优选疗效评价工具 注重监测不良事件[N];中国医药报;2011年
7 傅德明;氟喹诺酮类药物疗效评价[N];中国医药报;2000年
8 秦秋;慢性乙肝中医辨证规范及疗效评价体系研究启动[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5年
9 邓旭光;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病疗效评价的新特点[N];中国医药报;2002年
10 记者 陈跃昆 葛元靖;缅甸患者盛赞中医药[N];中国中医药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