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感染华南鸭乙肝模型的建立并验证肝经引经药对3TC抗乙肝病毒疗效的影响
【摘要】:
乙型肝炎以易于慢性化为其特征,部分慢性肝炎持续多
年,最终可发展为肝硬化及肝癌,目前尚无满意的治疗方法。
鸭乙型肝炎病毒与人类乙型肝炎病毒同属嗜肝DNA病毒
科,鸭乙肝模型近年来已成为筛选和评价抗-HBV药物的常
规模型。但在国内尚未发现简单、实用、可行的建立先天感
染鸭乙肝模型的方法,制约了抗乙肝药物的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肝,近几年已进行了多方面的探
索与研究,但多停留于中西药简单的合用阶段。
本课题应用PCR及Dot-blot两种方法筛选建立先天感
染鸭乙肝模型,从血清病毒学及病理学两方面对先天感染鸭
乙肝模型与一日龄雏鸭感染所致的后天感染模型进行了比
较,并利用先天感染鸭乙肝模型,研究了肝经引经药柴胡及
《伤寒论》少阳病主方小柴胡汤对拉米呋啶抗乙肝病毒作用
的影响,探索以中医理论指导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的方法。
结果证明PCR法与Dot-blot法比较,有简单、快捷、
敏感度高等优点,且可避免Dot-blot带来的放射性污染。但
是PCR法所需费用高,易因交叉污染而导致假阳性结果,
影响以后的实验。
已有的实验结果证明,先天感染鸭在两周内血清病毒
滴度极高,两周后即下降至一个较低水平,并持续两年左右。
我们的实验亦发现,相同剂量的药物,在雏鸭十七日龄时给
药有效,而于二日龄时给药则无效。
先、后天感染鸭乙肝模型的比较结果显示,先天感染模
型血清病毒滴度高,持续时间长。肝脏的病理改变亦有明显
不同:先天感染鸭肝的炎性改变(包括围管浸润、枯否细胞
增生、局灶性坏死)多集中于汇管区及中央静脉周围,肝细
广州中医药大学98纽博士论文 作者:杨书兰 广州中医荧大学热带医学研究所
胞的损害均较后天感染为重;而后天感染鸭肝多表现为广泛
星点样坏死,大部分血管均出现围管浸润,但细胞病变较轻,
在接种病毒后第28天左右,肝脏趋于正常。这一结果证明,
先天感染鸭乙肝模型的病理变化更接近慢性、兔疫耐受性乙
型肝炎病人的病理变化。
药物抗病毒实验的结果证明,拉米味吱在smglkgld剂
量时,于先天感染二日龄雏鸭给药无效,于十七日龄雏鸭给
药则有明显抑制血清病毒滴度的作用;柴胡不能降低血清病
毒滴度,亦未能明显延缓拉米吠睫停药后的反跳;小柴胡汤
能有效降低先天感染鸭的血清病毒滴度,亦有一定的延缓拉
米味咬停药后反跳的作用。肝脏病理检查结果证明,给予拉
米味陡后不会加重肝脏的炎性病变(与对照组相比p>o.05卜
细胞病变略有减轻:柴胡不能改善肝脏的病理改变(与对照
组相比p>o.05* 服用小柴胡汤后,鸭肝细胞出现严重的溶
解现象,炎症改变亦明显加重(与对照组相比p<o.01卜 由此
可见,拉米吱陡的抗病毒作用与机体的兔疫清除作用关系不
明显,而中药小柴胡汤则是通过免疫调节作用来清除病毒
的。柴胡合用拉米吠陡后,肝脏的炎性改变未见好转(与对
照组相比p>o.05卜 但细胞损伤明显减轻,基本趋于正常;
小柴胡汤合用拉米吠陡治疗过程中,肝脏病理改变亦明显好
转。而且柴胡及小柴胡汤与拉米吠唆合用后,鸭肝细胞中的
网状纤维亦较对照组及单用拉米吠陡组轻微减少。说明肝经
引经药柴胡或少阳病主方小柴胡汤与拉米吠陡合用,有可能
通过协同作用杀灭肝细胞内病毒而起到减少肝细胞损伤、控
制肝纤维化的作用。
多脏器病毒检测实验结果证明,乙肝病毒不仅存在于鸭
肝脏中,而且存在于脾、肺、肾、胰、生殖器、脑等多个脏
器中。这可能是乙肝病毒难于清除的原因之一。因此乙肝病
2
广州中医药大学98级博士论文 作者:杨书兰 广州中医茹大学热带医学研究所
人的治疗不能局限于某一脏器,而应从整体上、从脏器的相
互关系上、从免疫调节等各方面进行论治。
|
|
|
|
1 |
张正;与优生有关的感染性疾病的检测(上)[J];中国医刊;1995年07期 |
2 |
王秋涓;先天性及围产期巨细胞病毒感染[J];国外医学.妇产科学分册;1996年06期 |
3 |
;杏苑[J];中医药学刊;1995年04期 |
4 |
杨书兰,张奉学,朱宇同,郭兴伯;用PCR法筛选先天感染鸭乙肝模型及与后天感染模型的比较[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
5 |
吴容;引经药在头痛证治中的运用[J];上海中医药杂志;1988年11期 |
6 |
高晓山;;引经药小议[J];中医杂志;1990年11期 |
7 |
孙洁;;也谈引经药[J];中医杂志;1999年01期 |
8 |
姜宏伟;头痛治疗应用引经药体会[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5年04期 |
9 |
靳晓利;;试述引经药在皮肤病治疗中的应用[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7年01期 |
10 |
张俊荣;中药引经药的作用探讨[J];新中医;1982年11期 |
11 |
丛靖昕,庞运同;浅谈引经药的特点及临证运用[J];时珍国医国药;2003年11期 |
12 |
刘群红;范巧云;;原卟啉二钠的抗鸭乙型肝炎病毒作用[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8年03期 |
13 |
杨昶;;引经药的临床应用[J];河南中医;1988年03期 |
14 |
赵双;;浅议张元素引经报使药[J];黑龙江中医药;1991年02期 |
15 |
吕金堂,宋文杰;药引子[J];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4期 |
16 |
邱德华,石仰山;石氏伤科引经药的临床应用[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0年11期 |
17 |
刘继斌;薛宏福;;浅谈引经药的临床应用[J];湖北中医杂志;1987年03期 |
18 |
郭津津,刘兰青,刘庆,阮强,曲陆荣!第二临床学院妇产科,尚涛!第二临床学院妇产科;孕妇血清人巨细胞病毒脱氧核糖核酸与先天感染的关系[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
19 |
张睿,张建平,刘颖琳,陈志辽,王蕴慧;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的围生儿预后[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5年06期 |
20 |
易爱茹;张长钢;;浅谈引经药在临床上的应用[J];中外医疗;2009年29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