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治疗血管性痴呆的实验研究
【摘要】:
目的:研究电针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疗效机制。方法:以四血管阻断(4-Vessel occlusion,4-VO)法建立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电针临床治疗脑病常用有效穴位“百会”和“大椎”,同时设立假手术组、电针组、尼莫通组和模型组,应用神经行为学、神经生物学、组织形态学、细胞形态计量学、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法)等方法,从神经科学的细胞分子水平观察VD的发病机制及电针对脑缺血性学习记忆障碍的防治作用。结果:电针能改善V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显著缩短了逃避潜伏期;在原平台象限跨越平台次数显著多于其余三个象限,与假手术组无显著差异;电针能提高SOD、GSH-Px活力,减少MDA含量;抑制NOS活性,减少NO的过量生成;全脑反复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海马应激产生HO较皮质明显,并激活产生了CO,而电针能够调节模型大鼠海马增加的HO活性及CO含量水平;但电针对cGMP和cAMP含量的调节作用不明显;电针能抑制神经元的损伤,防止神经细胞的丢失,改善缺血后神经元的超微结构,抑制神经细胞凋亡的发生;电针能增加突触重构,增加突触数目。
结论:电针能在脑缺血损伤状态下,减少自由基形成,调控自由基产生与清除的动态平衡,通过抑制NOS减少NO的过量生成,减轻其神经毒性,从而抑制神经细胞的变性、坏死及凋亡,通过抑制神经元的损伤而保护了突触的形态结构,同时通过HO调节CO的含量,调节了细胞的功能和信息的传递,从而改善了学习记忆能力。本实验结果为针灸防治脑缺血后学习记忆障碍的发生提供了确凿的实验依据,首次表明在VD的发病过程中有新的神经递质CO及其影响其代谢生成的HO的变化;并认为针刺可拮抗突触可塑性的改变,甚或有促进新的神经元产生新的突起和形成新的突触连接的作用,这是电针改善V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机制之一。
|
|
|
|
1 |
陈振虎;赖新生;江钢辉;;电针治疗血管性痴呆23例临床观察[J];江西中医药;2006年01期 |
2 |
冷恩荣;;“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电针治疗血管性痴呆28例[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年11期 |
3 |
叶迎安;;银杏叶片加电针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观察[J];人民军医;2009年01期 |
4 |
周霞;秦勇;肖银玲;龚佑军;;电针治疗血管性痴呆50例[J];湖南中医杂志;2011年02期 |
5 |
朱蔓佳;赵凌;;张虹教授电针头穴治疗血管性痴呆经验[J];时珍国医国药;2009年10期 |
6 |
杨春壮;马英;王莹;辛焕中;张海燕;;电针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行为学及组织内胆碱乙酰转移酶含量的影响[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
7 |
朱燕珍;;电针治疗血管性痴呆大鼠对海马CA1区p53表达的影响[J];福建中医药;2007年02期 |
8 |
陈振虎;赖新生;江钢辉;;电针四神聪穴对实验性血管性痴呆大鼠中枢胆碱能神经元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年14期 |
9 |
刘燕;李卫东;苗晋;邓春雷;;电针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脑组织MDA和AchE含量的影响[J];天津中医药;2008年06期 |
10 |
陈振虎;赖新生;江钢辉;;电针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J];辽宁中医杂志;2006年02期 |
11 |
李卫东;邓春雷;;电针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与皮层nNOS表达的影响[J];针灸临床杂志;2008年11期 |
12 |
张会珍;张丽欣;佘延芬;李文丽;张雪静;张瑞娟;;电针对拟血管性痴呆小鼠脑组织海马细胞凋亡的影响[J];针刺研究;2008年06期 |
13 |
朱燕珍;;电针治疗血管性痴呆对海马CA1区Noxa、Caspase-3表达的影响[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
14 |
张虹;赵凌;刘军;何成奇;胡卡明;;头电针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
15 |
邵瑛;赖新生;宫育卓;闫兵;何利雷;罗任;唐纯志;;电针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血浆和脑组织生长抑素、β-内啡肽含量及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J];针刺研究;2008年02期 |
16 |
毋振华;张海峰;;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机制研究进展[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0年02期 |
17 |
于晓曦;电针治疗血管性痴呆46例临床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03年09期 |
18 |
莫飞智,李建强,雷立屏,江钢辉,赖新生,刘颂豪;激光血管内照射结合电针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分析[J];现代康复;2000年01期 |
19 |
刘颂豪,莫飞智,李建强,雷立屏,刘承宜,孟耀勇,高云清;激光血管内照射结合电针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激光医学杂志;2000年04期 |
20 |
唐中生;陆莹;宋华;谢高宇;周洪谦;张作涛;罗亚非;;电针智三针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J];时珍国医国药;2011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