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脾虚证的预后分析及健脾法治疗肺癌的实验研究
【摘要】:研究目的:肺癌病人普遍存在厌食、体重减轻和营养不良,并与预后不良相关。晚期肺癌病人的体重减轻与炎性反应强度、高代谢状态和CRP、sTNF-R和sIL-6R水平升高相关。IL-6可能是导致癌症病人体重下降的一个重要因素。中医学认为,脾主运化,主四肢肌肉,主升清,脾胃运化功能失常则无以运化水谷,转输水谷精微失常,脏腑肌肉四肢失去充养,可出现纳差、乏力、消瘦等脾胃虚弱症状。这与目前对肺癌预后的有关因素如体重减轻、体力状况、厌食、营养不良等的认识是一致的。因此从中医学角度来看,脾虚是影响肺癌预后的重要因素。本研究通过对既往单纯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资料的回顾分析,通过对无法手术切除的NSCLC中医脾虚证与终点疗效指标的分析,探讨脾虚对NSCLC预后的影响;并通过动物实验,建立脾虚荷Lewis肺癌小鼠模型,探讨健脾对荷Lewis肺癌小鼠的影响。
1.脾虚对中晚期NSCLC预后的作用
本研究病例来源于既往单纯随机对照实验的病例,收集了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省中医院、广州铁路中心医院、南方医院等六家医院在2001.11~2004.1期间Ⅲ-Ⅳ期NSCLC住院病人276名。其中中医组99例,中西医组103例,西医组74例。其中Ⅰ度以上脾虚证209例(75.7%),Ⅱ度以上脾虚证119例(43.1%)。方法:中医组采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治疗方法。辨病采用鹤蟾片加参一胶囊;辨证治疗按照肺郁痰瘀、脾虚痰湿、阴虚痰热、气阴两虚四种中医证型予相应汤剂治疗,治疗一个月为一个疗程,共3个疗程。中西医组中医治疗同中医组方案,西医治疗同西医组。西医组,化疗方案为含铂方案,可选用NP或VP方案治疗,每21天为一个周期,共3个周期。首要终点指标是生存期,其次为疾病进展时间、肿瘤缓解、症状改善、体重变化等。
结果:三组肿瘤缓解比较,总缓解率分别为中医组4%,中西医组26.2%,西医组1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疾病控制率分别为中医组66.7%,中西医组81.6%,西医组8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三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差值比较,中西医组与西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573,P=0.011);治疗后症状积分比较,中西医组与西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002,P=0.001)。说明中西医结合治疗具有较好的改善症状作用。
三组治疗后体重变化比较,体重下降≥5%者随着病程逐渐增多,第28天及第63天三组无统计学差异,第91天三组比较有差异,西医组(45例)明显较中医组(27例)及中西医组(22例)多(X~2=18.479,P=0.000)。说明中医治疗具有较好的保持体重稳定的作用。
三组生存期比较,以中西医组最长(355天),其次为中医组(292天),西医组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