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金颗粒抗免疫性肝纤维化作用的实验研究
【摘要】:各种病因引起的慢性肝病及某些有毒物质所致的肝脏损伤。均可引起肝细胞炎症、坏死,并继发纤维化的病理特征。肝纤维化是指肝细胞发生坏死及炎症刺激时,肝脏内纤维结缔组织异常增生的病理过程,轻者称之纤维化,重者进而使肝小叶结构改建、假小叶及结节形成,称为肝硬化。近年来,随着医学分子生物技术的广泛应用,对肝纤维化的发生机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改变了以往肝纤维化不可逆转的观点,明确提出了肝纤维化完全有可能发生逆转的结论。因此,肝纤维化的研究已成为世界肝病研究领域中的热点课题。
我国是病毒性肝炎流行的高发区,据最近统计资料显示,我国目前有肝病患者2000多万,肝纤维化在我国的发病率较高,是我国人民必须严肃对待的一个健康问题。因此,寻找防治肝纤维化的有效方法和有效药物。是我国人民的迫切要求,具有深远的意义和重大的社会价值。
目前对肝纤维化发病机制的研究主要围绕肝星状细胞(HSC)、细胞外基质(ECM)及与纤维化形成密切相关的细胞因子等开展了大量的工作。研究表明,肝纤维化时HSC数量显著增多,其原因与HSC的过度激活、增殖,而凋亡相对不足有关。肝纤维化主要表现为ECM大量合成、分泌,而降解绝对或相对不足,使ECM在肝脏内弥漫性沉积。ECM成分包括胶原、非胶原糖蛋白、蛋白多糖等。胶原为ECM的最主要成分,主要有5型,分别为Ⅰ型、ⅢI型、Ⅳ型、Ⅴ型及Ⅵ型。肝纤维化时肝脏胶原含量可数倍增加,其中Ⅰ、Ⅲ型的所占的比例较大,是肝纤维化的主要胶原成分。非胶原性糖蛋白种类较多,包括纤维连接蛋白(FN)、层连蛋白(LN)、富含半胱氨酸的分泌性蛋白(SPARC)、血栓黏合素(TSP)等,但以FN及LN为主。蛋白多糖是一类含有核心蛋白和大量多糖分子的大分子物质,与胶原一起分布于细胞外基质和基底膜上,在肝细胞中、肝细胞间以及肝细胞与基质相互作用中起广泛作用,主要包括透明质酸(HA)、疏酸乙酰肝素等成分。其中HA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肝纤维化的诊断,和肝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反映肌纤维母细胞合成增加而内皮细胞的降解减少。硫酸乙酰肝素存在于细胞外,为基底膜的主要成分,对间质细胞具有增殖、趋化作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及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TIMPs)在调节胶原代谢中起重要作用,MMPs能够降解ECM,而TIMPs与MMPs以1:1的比例结合而阻止MMPs对细胞外基质的降解作用,TIMPs对MMPs降解作用的抑制,被认为是肝纤维化产生的主要
|
|
|
|
1 |
叶红军,高永生,王丽英,肖红,计秀生,潘春芝,冯雪梅;血清Ⅲ型前胶原对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J];临床肝胆病杂志;1993年02期 |
2 |
彭安国,陈东风,冷思仁,徐有奇;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层粘连蛋白对肝纤维化诊断价值的研究[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96年08期 |
3 |
王宝恩;肝纤维化的诊断与严重度评估[J];中华肝脏病杂志;1998年04期 |
4 |
王建芳;肝纤维化检测指标与肝组织病理学改变关系的探讨[J];江苏医药;1999年02期 |
5 |
曾凡杰,刘璐,朱建衡,黄鹰,王媛,刘文虎;肝纤维化指标检测在病毒性肝炎中的应用[J];铁道医学;1999年03期 |
6 |
金丽华,徐克成;中药抗肝纤维化治疗[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00年03期 |
7 |
孙守才,刘光炜;加味四逆散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初步研究[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
8 |
久太;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IV—C、HA和LN水平与肝纤维化的关系[J];西藏医药杂志;2001年02期 |
9 |
袭柱婷,单长民,姜学连,栾希英,李珂珂;三棱、莪术抗大鼠免疫性肝纤维化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2年12期 |
10 |
史丽云,梁国庆;中药复方治疗肝纤维化及腹水的电镜实验研究[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
11 |
石伟珍,葛孝定;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对肝纤维化诊断价值的评估[J];浙江临床医学;2003年05期 |
12 |
左和宁,刘凌云;慢性肝病纤维化的血小板功能变化[J];湖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4期 |
13 |
石小枫,刘杞,刘林,徐曼;三七总苷抗实验性肝纤维化的研究[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4年01期 |
14 |
吴艾萌,汤红,张晓天,周曙岚,朱孝武,赵敬武;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慢性肝炎肝纤维化的判断[J];实用肝脏病杂志;2004年03期 |
15 |
黄晓丽,唐望先,但自立;结缔组织生长因子——新发现的致肝纤维化因子[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5年02期 |
16 |
陆伦根;曾民德;;肝纤维化非创伤性诊断[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6年03期 |
17 |
余姣;徐可树;;TGF-β家族在肝纤维化中的不同作用及对策[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6年28期 |
18 |
刘荣火;周宇;;核因子-κB抑制剂与肝纤维化关系[J];肝脏;2007年02期 |
19 |
李生财;;论肝纤维化中医病机的演变规律[J];新中医;2008年03期 |
20 |
石李;姜之炎;;小儿胆道闭锁肝纤维化的形成机制及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8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