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敷脐治疗中风后便秘的临床研究
【摘要】:便秘为中风病的常见伴随症状之一,表现为大便量太少、太硬、或排便太困难、排便时间延长等情况。对于中风病人来说,由于大便秘结而过分用力排便,使腹腔压力增高,心脏收缩加强,血压升高,就更容易诱发再中或加重原有病情。因此,中风后保持大便通畅对于中风的恢复至关重要。但临床上中风后病人多因长期卧床、体位改变等原因导致胃肠蠕动减缓,大便排出不畅,反而又进一步影响原发病的治疗,成为恶性循环。临床上对于中风后便秘的治疗多采用灌肠或口服通便药物的方法,虽有一定疗效,但因为中风病人活动不便以及消化功能受限等原因,效果并不理想。而敷脐疗法具有悠久的历史、广泛的运用基础与一定的疗效,且简单易行,使用方便,具有很大的研发价值。
一、文献综述
1.祖国医学对便秘的认识
《内经》中已经认识到便秘与脾胃受寒、肠中有热等有关。张仲景对便秘又有了较全面的认识,提出了寒、热、虚、实不同的发病机制,设立了承气汤的苦寒泻下、大黄附子汤的温里泻下、麻子仁丸的养阴润下、厚朴三物汤的理气通下以及蜜煎导诸法,为后世医家认识和治疗本病确立了基本原则,有的方药至今仍为临床治便秘所常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将便秘辩证分为两大类,即实秘和虚秘。实秘又分为三型,虚秘又分为四型。对于便秘的治疗应先辨明虚实,实证则以泻热行气或温里散寒为主,虚症则以益气、温阳、滋阴、养血为主。中医的治疗方法除了内服中药,还有很多特色疗法,如针灸、推拿、拔罐、刮痧等。
2.现代医学对便秘的认识
便秘是多种疾病引起的一个症状,表现为大便秘结不通,排便时间延长,或虽有便意但排便困难,在不用通便药时,完全排空粪便的次数显著减少等。便秘的分类按病程或起病方式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便秘;按有无器质性病变可分为器质性或功能性便秘;按粪便块积留的部位可分为结肠和直肠便秘一结肠便秘是指食物残渣在结肠中动进过于迟缓,而直肠便秘是指粪便早已抵达直肠,但滞留过久而未被排出,故又称为排便困难。便秘包括排出困难和便次减少两类症状,前者为出口梗阻性便秘,后者为慢性输出性便秘。导致便秘的原因很多:如不合理的饮食习惯、不良的排便习惯、环境和排便体位改变,以及妊娠、老年和营养不良等情况,均可导致便秘。
3.中风后便秘的治疗方法
中风后便秘的治疗方法大体包括两类,一类是外治法,一类是内治法。其
|
|
|
|
1 |
沈玉莲;范宜文;郭丰义;;中药敷脐加主动腹部按摩预防骨科术后病人便秘的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2009年14期 |
2 |
潘毓华!030012,冯江源;中药治疗痔瘘手术后便秘60例临床分析[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1994年01期 |
3 |
郭晓清,蒲秀红,裘晓霞,安涛,冯端浩,宁静;自制中药与西沙必利治疗小儿便秘120例对比观察[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1年04期 |
4 |
陈萍,舒洪权,徐炜华;改良术配合中药治疗耻骨直肠肌肥厚/痉挛性便秘[J];四川中医;2002年06期 |
5 |
任玉录;孟丽君;;滋补润肠法治疗习惯性便秘81例[J];中国社区医师;2008年22期 |
6 |
郝润春
,张金章;“秘康汤”治疗便秘65例临床观察[J];武警医学;2002年09期 |
7 |
史斌娜;;吴茱萸加生姜敷脐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年12期 |
8 |
许建勇;;解粘通便方治疗肠粘连之便秘[J];中外医疗;2008年12期 |
9 |
杨华芳;;玄明粉敷脐治疗便秘183例[J];浙江中医杂志;2011年06期 |
10 |
林梓凌;中药大黄治疗骨折便秘的临床治疗和研究进展[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1年06期 |
11 |
王伟;王健;刘文;李忠卓;;中药加针灸治疗中老年便秘136例[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
12 |
张俊凯;康国强;白秀丽;刘建东;高福兰;;复方芦荟胶囊防治盐酸格拉司琼注射液所致便秘106例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2009年10期 |
13 |
衡炳芳,姜秀蓉,刘佳彬;中药便秘汤治疗便秘37例疗效观察[J];四川中医;2004年02期 |
14 |
任永学;于江华;;中药加按摩治疗中老年便秘100例[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年11期 |
15 |
徐敏丽;;中药辩证治疗糖尿病性便秘[J];河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
16 |
石剑峰;董月萍;;中药敷脐治疗慢传输型便秘38例疗效观察[J];新中医;2010年06期 |
17 |
林梓凌;中药大黄治疗骨折便秘的临床研究进展[J];时珍国医国药;2001年10期 |
18 |
林梓凌;中药大黄治疗骨折便秘的临床治疗和研究进展[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02年04期 |
19 |
李炜奕;;中药敷脐法治疗小儿外感咳嗽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08年03期 |
20 |
潘美飞;杨小凤;蒋争艳;;中药外敷治疗便秘的研究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年01期 |
|
|
|
|
|
1 |
李恒志;李学民;;攻补兼施治疗顽固性便秘[A];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换届会议暨便秘专题研讨会论文专刊[C];2007年 |
2 |
聂富平;李岩;张东岳;;张东岳教授论便秘的中医药治疗[A];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换届会议暨便秘专题研讨会论文专刊[C];2007年 |
3 |
聂敏;;老年人便秘的护理[A];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换届会议暨便秘专题研讨会论文专刊[C];2007年 |
4 |
张书信;;便秘研究中若干有争议的问题[A];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换届会议暨便秘专题研讨会论文专刊[C];2007年 |
5 |
刘学彦;王华;刘超;;便秘病诊疗规范[A];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换届会议暨便秘专题研讨会论文专刊[C];2007年 |
6 |
张焱;;便秘的非药物治疗[A];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换届会议暨便秘专题研讨会论文专刊[C];2007年 |
7 |
刘玉石;邰建东;;功能性便秘患者结肠通过时间测定的临床意义[A];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换届会议暨便秘专题研讨会论文专刊[C];2007年 |
8 |
沈莹;;便秘的护理[A];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换届会议暨便秘专题研讨会论文专刊[C];2007年 |
9 |
关世春;隋楠;高红霞;田立军;王勇;;便秘的辨证论治[A];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换届会议暨便秘专题研讨会论文专刊[C];2007年 |
10 |
史仁杰;;对便秘诊疗规范有关问题的思考[A];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换届会议暨便秘专题研讨会论文专刊[C];2007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