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百会穴在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的临床疗效研究

石宜轩  
【摘要】:本文主要从文献整理、理论探讨、临床研究和统计分析等方面对百会穴在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相关理论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总结和归纳。 缺血性脑中风包括:短暂脑缺血发作、局限性脑梗死(脑血栓.脑栓塞.腔隙梗死),中医学将其归属“中风”“卒中”“偏风”“偏枯”范畴。本病的发生多由脏腑阴阳严重失调,气血运行失常,其病机为正气不足,风邪入中:内伤积损,阴阳失调:痰湿内盛,蒙窍阻经:情志郁怒,五志化火等。现代医学对脑梗塞从定义、流行病学、病因、病理、临床分型、症状等多方面进行了大量的讨论。认为本病是由固体、气体或液体的栓子沿着血液循环进入脑动脉或向脑部供血的颈部动脉,阻塞管腔、阻断血流,脑动脉一但阻塞,脑组织得不到足够的血灌注,发生缺血,缺氧,导致神经元的坏死,造成意识障碍、偏瘫、偏盲、偏身感觉障碍及失语等症状。中风多见于40~60岁以上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以其发病、死亡、致残率高而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对该病的防治是重要的医学及社会课题。现代康复疗法是脑梗塞治疗的主流,如各种功能锻炼、药物、物理治疗等,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目前对此病的研究不断深入,本文在复习现代医学研究和古代文献的基础上,对此病的病因、病理、研究近况、针灸治疗进展进行了综述与分析。 目的:观察百会穴在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的临床疗效;为缺血性脑中风治疗提供有特殊疗效的腧穴。 方法:本研究根据1995年国家中医管理局颁布的缺血性脑中风诊断标准及中医分型标准,选取2004年6月-2006年3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病房诊断为缺血性中风的患者。在临床观察中,选择了60例缺血性脑中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主穴:百会、四神聪、风池、合谷、外关、曲池、足三里、解溪。随证配穴:吞咽障碍加风池、翳风、完骨,语言不利加廉泉、哑门、通里。大小便失禁加肾俞、次髎、大肠俞、关元俞、秩边,口角歪斜加地仓、颊车、内庭、太冲。治法:每次取百会穴及主穴4个配穴3个,除百会穴之外,各穴轮流使用。操作:穴位常规消毒后,取1.5~2寸毫针进行治疗,百会穴为平刺0.5~0.8寸,采用平补平泻手法。其余也均为平补平泻法。针刺得气后接上电疗机,电流波型用疏密波,电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罗文舒;饶晓丹;曾超高;潘孝锦;吴永刚;于海波;皮敏;杨卓欣;;针刺督脉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理论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1年03期
2 赵文树;赵文麟;姜超;孙申田;;从内源神经干细胞神经再生探讨针灸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的机理[J];针灸临床杂志;2006年07期
3 沈卫东,孔敏,张瑞雪;针药结合治疗对缺血性中风患者SOD、MDA影响的临床研究[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4 顾兆军;魏春玲;;针刺结合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中风气虚血瘀型疗效观察[J];山东中医杂志;2010年01期
5 张东淑;姚丽芬;苏子仁;蔡大可;;针刺配合穴位敷贴对缺血性中风患者SOD、MDA影响的临床研究[J];浙江中医杂志;2008年04期
6 许玉民;;针刺对缺血性中风血脂变化的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1992年02期
7 金明月,李政,刘松雨,马红鹤,李锦瑞,懂梅德,李风霞,米丽姑,晃萍;早期针刺康复治疗中风病425例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03年11期
8 田菲,胡国强,李平,赵立荣;针刺对脑缺血及再灌注家兔脑组织NO及自由基的影响[J];中国中医急症;1999年01期
9 冯祯钰;;针刺和中药辨证治疗缺血性中风56例[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年02期
10 王恩龙;;运用SPECT脑功能成像技术研究头针对缺血性中风的作用机理[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1年03期
11 赵树源;针刺疗法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04年05期
12 应有技;;针刺“跳动穴”治疗中风偏瘫100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年30期
13 蓝文锐;陈胡林;降祥勇;张东淑;;穴位敷贴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研究概况[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年01期
14 王恩龙;;头针治疗缺血性中风临床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06年09期
15 葛林宝!200021,瞿佩玉!200021,俞锡铮!200021,王世惠!200021;针刺及针药结合治疗中风疗效分析与比较[J];针灸临床杂志;2000年01期
16 王娟;刘健;王舒;;脑缺血后血管新生及针刺作用的研究进展[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9年07期
17 刘荣;易玮;黄康柏;许能贵;;脑缺血后JAK-STAT信号转导系统的调控及针刺干预作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年04期
18 王希尧;刘子祥;;针刺、艾灸、拔罐综合治疗遗溺症46例[J];山东医药;1961年10期
19 金竹青,程介士;电针对大脑中动脉阻塞大鼠脑内一氧化氮合酶表达的影响[J];针刺研究;1998年02期
20 蔡影冰;针刺配合推拿治疗面瘫的体会[J];现代中医药;199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祝美珍;刘燕平;;刍议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证治转归[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九次中医诊断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2 王升强;梁伟雄;;近十年针刺干预缺血性中风临床研究文献质量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3 李宏艳;韩明;桑楠;;NO_2吸入对心脑组织的损伤效应及其与缺血性中风的相关性研究[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4 云洋;桑楠;;SO_2吸入暴露与缺血性中风发生发展的相关性及其分子机制研究[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5 吴雷;;补阳还五汤配合“温阳针灸法”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体会[A];重庆市中医药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郭福新;徐瑛;孟炎;孙思明;;从毒论治缺血性中风对黄腻舌苔与颈动肪斑块变化相关分析[A];第六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养生学与康复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吴广伟;;针刺辨治缺血性中风[A];广东省针灸学会第九次学术交流会暨“针灸治疗痛症及特种针法”专题讲座论文汇编[C];2004年
8 刘淑霞;杨秀清;白宇望;郭建队;;醒脑通络片治疗缺血性中风疗效观察[A];2005全国中医脑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5年
9 蔡玉梅;陆坚;郑继范;;针刺加耳压对混合痔术后镇痛的临床研究[A];中国针灸学会针推结合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针灸教育与腧穴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10 祝向红;郭聂涛;杨进;鄢准兵;何雪芬;;中西结合治疗缺血性中风289例临床观察[A];2004年全国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胜洋;针刺颞三针为主治疗缺血性中风偏瘫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王平平;缺血性中风不同时点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证候特征与预后相关性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3 张梅奎;益脑通络胶囊对缺血性中风神经细胞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3年
4 赵文树;从内源神经干细胞神经再生探讨针灸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的机理[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6年
5 钟雪玉;补阳还五汤加味对缺血性中风大鼠模型作用机制探讨[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6 张东淑;穴位敷贴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实验与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年
7 刘振权;脑心通胶囊治疗缺血性中风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5年
8 杨娟;通督调神针刺法治疗缺血性中风偏瘫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9 郑一;脑络舒通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作用机制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4年
10 方松华;针灸脑反应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宜轩;百会穴在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的临床疗效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年
2 李斌;针刺补肾活血法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研究[D];湖北中医学院;2005年
3 任晋婷;北京市区县基层中医药防治缺血性中风方案的临床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4 董庆林;β-纤维蛋白原基因-455G/A多态性与缺血性中风的相关性研究[D];青岛大学;2003年
5 王丽娜;针刺对缺血性中风患者食指运动激活大脑皮层的fMRI研究[D];暨南大学;2004年
6 吴晓青;血液动力学改变及相关因素与缺血性中风的关系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4年
7 孙道秀;头穴透刺治疗缺血性中风临床研究[D];湖北中医学院;2005年
8 张丰华;复方黄芪颗粒治疗中风中经络(气虚血瘀证)临床疗效观察[D];湖北中医学院;2005年
9 刘新举;益气祛瘀丸与阿司匹林对比治疗缺血性中风临床疗效观察[D];湖北中医学院;2004年
10 何永强;针药并举治疗脑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光辉;缺血性中风的三级预防[N];江苏经济报;2000年
2 ;中老年需警惕“中风”[N];中国妇女报;2006年
3 副主任医师 王玉林;冠心病人的大忌——忽略早餐[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6年
4 蔡定芳;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中风研究进展[N];中国中医药报;2000年
5 ;忽略早餐:心血管病人大忌[N];上海中医药报;2006年
6 胡海;中风警报六个“一”[N];中国老年报;2005年
7 郭景春;程介士;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机理被揭示[N];中国医药报;2004年
8 常怡勇;中风后为何CT查不出[N];卫生与生活报;2008年
9 郭会军 武继涛 金 杰;郑绍周教授治疗缺血性中风经验[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10 ;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课题,中风病急性期综合治疗方案研究[N];医药经济报;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