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牡丹汤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摘要】: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明的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目前认为其发病可能与遗传、免疫、感染及精神等多因素的相互作用有关,而有关免疫学的发病机制是目前UC研究较多的方面。
研究发现,UC患者肠道黏膜固有层中有大量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等炎性细胞浸润并伴有体液或细胞免疫的激活;且本病多并发结节性红斑、关节炎和虹膜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能够使本病病情得以缓解,部分病人血清中还可检测到抗结肠上皮细胞抗体,所有这些皆提示免疫学机制在UC发病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由于UC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复杂,给治疗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目前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主要有激素、磺胺类药和免疫抑制剂等,但效果欠佳,而且,副作用明显。近几年,人们也在寻求中医治疗UC的方法,中药也越来越受到重视。UC在中医学属“久泻、久痢”范畴,就病因而论,多责之于感受外邪,饮食所伤,情志失调及脾胃素虚等,病机主要为脏腑气血阴阳失调,治疗上急性活动期一般以驱邪为主,健脾助运、清化湿热;缓解期以扶正为主,健脾补肾、除湿导滞。大黄牡丹汤为中医传统方剂,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主治肠痈初起。症见右下腹疼痛拒按,或右足屈而不伸,伸则痛甚,甚则局部肿痞,或时时发热,自汗恶寒,舌苔薄腻而黄,脉滑数。但在实际应用时,凡属热结血瘀之里实证者,只要方证相合,切中病机,皆可用大黄牡丹汤加减治疗,本论文实验中所制作的UC模型属急性发病,选用大黄牡丹汤的治疗热结实证,探讨中药的抗炎作用机理。
目的:
一、建立小鼠UC模型,观察肠粘膜炎症指数、多种免疫指标的变化及淋巴细胞凋亡情况,探索UC的发病机制及上述指标在评价炎症程度中的作用。
二、观察大黄牡丹汤治疗后,UC小鼠各观察指标的恢复情况,探讨大黄牡丹汤对UC所起治疗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理。
方法:
一、小鼠UC模型的复制:选用雌性BABL/C小鼠,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的乙醇溶液通过直肠给药制作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小鼠模型。给药后检测小鼠体重、疾病活动指数、肠炎症指数的变化以及肠道组织病理切片的炎症改变,以作为模型成功的评判标准。
二、药物的治疗:造模后小鼠给予大黄牡丹汤治疗,观察大黄牡丹汤对UC小鼠体重、疾病活动指数(DAI)、肠道炎症指数的影响;通过检测胸腺和脾脏指数的变化观察大黄牡丹汤对UC小鼠胸腺、脾脏重量的影响,通过碳廓清实验、小鼠耳肿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