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基层中医专业人员规范化培训数据整理与应用
【摘要】:
中医在预防、治疗、康复、保健、养生等方面有独特的优势,深受基层群众的欢迎。多年来,我省基层农村中医医疗卫生服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问题作出了积极贡献。但同时也存在就诊率偏低、医疗服务水平不高等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目前全省总诊疗人次中仍有60%以上在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就诊,而住院人数中三分之一左右还在乡镇卫生院住院,大量群众在生病时舍近求远到大城市的大医院,这与国家医疗卫生改革的发展方向以及中医药“两进”(进农村、进社区)的要求还有差距。基层医院从业人员尤其是中医从业人员整体素质还较低而且提高缓慢,因此,尽快在3-5年内,把这支队伍中具备培养条件的医生,通过规范化培训,接受系统的中医学知识和技能的培训,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向专科医生或中医类别全科医生方向的转变,发挥中医药“简、便、廉、验”的优点,是解决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重要途径,是建设中医药强省的基础性工程,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优化广东省经济结构和建设文化大省的重要内容。
本课题研究主要通过问卷调查、数据收集、建立数据库和专题小组讨论等多种研究方法,来考察我省农村基层中医从业人员的基本情况和培训现状。在进行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还听取了课题相关者的意见,就我省基层中医专业人员规范化培训工作的开展广泛收集意见和咨询专家。通过数据的分析、相关意见的整理,力求提出具有建设性的培训实施方案为政府主管部门提供决策参考,以期结合院校教育对我省基层中医专业人员进行分层次的培训。
经过研究,我们发现全省各地区县及以下中医专业人员学历普遍偏低,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仅占22.57%,甚至无专业学历者占了相当比例(36.78%);中医人员占单位医生总数比例乡镇卫生院为16.7%,村卫生室10.1%;培训工作机制也还未建立健全。这一现状与广东省经济发展、居民的医疗质量需求及建设中医药强省的要求不相适应。因此要努力加强基层医生的中医药知识与技能的培训,讲求培训效果,坚持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并重,培养和建设一支与基层农村卫生发展需要相适应的、初具规模、有较高素质的基层中医专业人才队伍,基本满足我省乡镇居民多层次、多样化的卫生服务需求,推进基层卫生服务事业的发展。进一步加强中医药对基层群众的贡献度和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