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加味四妙散治疗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赖名慧  
【摘要】: 目的:通过对本研究进行回顾性研究、临床疗效分析、实验研究等三部分,对多发性肌炎(Polymyositis,PM)及皮肌炎(Dermatomyositis,DM)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用药规律等进行分析与总结,观察加味四妙散对实验性多发性肌炎湿热证型的治疗作用与疗效,结合实验结果进一步阐明加味四妙散治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的意义所在。以求探索其相对安全可靠的治疗新方法,为指导用药提供临床及实验依据。 方法:1.回顾性分析80例患者资料(35例DM,45例PM)。根据PM/DM患者的临床资料,纪录其初诊症状、体征、舌脉、处方用药、肌酶、肌电图、肌肉活检、首次主任医师或教授查房所开中药处方、住院期间主要用药情况等进行统计并加以研究。 2.严格按照纳入标准将40例PM/DM临床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临床症状、肌力、肌肉压痛、血清酶学、激素用量及其副作用发生率、总疗效等指标。 3.动物实验是采用免疫注射的方法,结合湿热证造模的方法制作豚鼠多发性肌炎湿热证模型,并应用病理、电镜、肌电图、血清肌酶谱检测等手段,观察应用加味四妙散和强的松等药物治疗,进行分组干预对比其疗效。 结果:1.回顾性研究发现40~60岁患该病的患者占51.25%,男女之比为1:1.7。血清肌酶增高,以LDH最为敏感。肌肉病理阳性率高于肌电图。本病虚实夹杂,以脾虚为本,以湿热蕴结为标,DM是以湿热、气阴两虚为主,涉及肺脾肾三脏;PM是以湿热浸淫为主,涉及肝脾肾三脏。在中医治疗用药中,肺(大肠)、脾(胃)、肾(膀胱)三个系统出现频率最高占前三位,显示出此类疾病的治疗以肺脾肾为主。这与刘友章教授的观点相吻合,与近年大多数学者报道的结果相似。 2.临床研究结果表明:治疗组与对照组均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肌力、肌肉压痛、血清酶学等,治疗组的中医临床症状较对照组明显改善且激素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副作用少。加味四妙散结合激素治疗可显着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较快地稳定病情,且中药可对抗激素的副作用,有利于顺利撤减激素,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了一种新的分法。 3.实验研究结果显示:豚鼠致病后第4周起即出现血清CK、LDH、AST逐步而显着的升高,病变主要表现为散在分布的节段性肌纤维坏死,坏死区、肌间质肌纤维变性和大量炎细胞浸润、肝炎及间质性肺炎为主的病变。多发性肌炎湿热型动物模型造模成功。在第8周治疗一周后,治疗组各组(C-G组)能不同程度的改善豚鼠的电生理作用,减轻肌肉的肌原性损害,以加味四妙散高剂量组、强的松组及中西药组的疗效最佳,三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疗效相当;各治疗组豚鼠血清CK、LDH、AST有不同程度的控制,而以中西药组能更好的控制血清肌酶的升高,其次是加味四妙散高剂量组;骨骼肌的炎性改变以加味四妙散高剂量组的炎症消减和肌细胞修复最为显着,炎症明显局限化,中西药组的间质性肺炎情况的改善程度优于强的松组,肺炎呈局灶性,炎性细胞浸润少,而肝炎、肝脂肪样变以加味四妙散高剂量组的治疗效果最优。 结论:1.据此可知,若40~60岁年龄段的女性若出现皮疹伴肌痛、肌无力,应首先考虑炎性肌病。PM/DM的基本证型为脾气亏虚、湿热蕴结。以肺脾肾为主,兼顾他脏,需多脏同治。刘教授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提出加味妙散治疗脾虚湿热型PM/DM并应用岭南中药治疗该病屡获良效,值得进一步研究。 2.加味四妙散与激素同用的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脾虚湿热型PM/DM具有安全及稳定性的疗效,可减少激素、免疫抑制剂用量及毒副作用和并发症,可长期应用。中药复方结合激素治疗PM/DM符合中西医结合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这一大趋势。 3.加味四妙散高剂量组对细胞免疫反应有显着的抑制作用,控制炎性细胞浸润,与调节机体的整体免疫状态有关。其对PM的治疗,不仅改善肌肉病变,亦有防治并发症发生的作用。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南京铁道医学院学报 第12卷 总目次(1993年)[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1993年04期
2 ;《安徽医学》1980~1981年总目录[J];安徽医学;1981年04期
3 赖名慧;刘友章;符路娣;;加味四妙散治疗多发性肌炎湿热证的实验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9年07期
4 ;泸州医学院学报 1993年 第16卷 第1~4期[J];泸州医学院学报;1993年04期
5 ;《昆明医学院学报》1993年第14卷文题索引[J];昆明医学院学报;1993年04期
6 ;《佳木斯医学院学报》一九八九年十二卷总目录[J];黑龙江医药科学;1989年04期
7 ;《山西医药杂志》2006年第35卷总目次[J];山西医药杂志;2006年12期
8 ;重庆医学2007年(第36卷)总目次[J];重庆医学;2007年24期
9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第30卷总目次[J];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年06期
10 ;湖北医学院学报1982年第3卷1~4期总目录[J];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1982年04期
11 ;滨州医学院学报1989年第12卷第1—4期总目次[J];滨州医学院学报;1989年04期
12 ;《江苏医药》1989年第15卷总目录[J];江苏医药;1989年12期
13 ;北京医学2005年第27卷文题索引[J];北京医学;2005年12期
14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9年第32卷总目录[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9年12期
15 ;《浙江医科大学学报》1981年(第10卷)总目录[J];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1984年01期
16 ;北京医学2008年第30卷文题索引[J];北京医学;2008年12期
17 ;《广东医学》1983年总目录[J];广东医学;1983年12期
18 ;锦州医学院学报第10卷(1989年)总目次[J];锦州医学院学报;1989年04期
19 ;《江苏医药》1990年第16卷总目录[J];江苏医药;1990年12期
20 ;贵阳医学院学报 1993年 第18卷 第1~4期 主题索引[按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列,题名后为作者(期):页][J];贵阳医学院学报;199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春英;高天文;李强;阿志强;王秋枫;;白癜风临床分析及实验研究[A];2002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2 栗方;王清涛;杜小玲;黎斌斌;杨春霞;曲寿山;王珊珊;李晏冬;;医院内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和抗真菌药物的合理应用[A];第二届全国深部真菌感染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3 申素芳;;缺血性结肠炎15例临床分析[A];第二十五届航天医学年会暨第八届航天护理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4 陈荣玲;孙留生;程立明;;保留灌肠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肠炎72例临床分析[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二次大肠肛门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5 李秀惠;;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特色优势——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重型肝炎154例临床观察[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三届内科肝胆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6 付丽;陈皙;张岩;王欢;黄达永;熊梅;杨凌志;王昭;;7例FIPL1-PDGFRα阴性高嗜酸性粒细胞综合征临床分析[A];第12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C];2009年
7 邓荣进;杨为民;陈智;;药物注射治疗阴茎硬结症80例临床分析[A];第十六届全国泌尿外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8 王红艳;王再兴;李卉;杨森;;斑秃1556例临床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9 殷利春;杜杭根;何民;章国军;田勇;王承;郝必烈;陈立;李宏宇;杜根安;;老年外伤性硬膜下积液83例临床分析[A];2009年浙江省神经外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10 曾俞霖;常青;何金军;申军;许灌成;吴栖岸;刘红勤;葛平玉;周天佑;;慢性前列腺炎108例临床分析[A];第二届贵州省中西医结合男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赖名慧;加味四妙散治疗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的临床与实验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年
2 刘敬军;中西医结合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分析和实验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6年
3 许华;重用龟版治疗肾阴虚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分析与实验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5年
4 张肇宇;纳米化中药舒鼻喷剂治疗变应性鼻炎之实验室相关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年
5 邓海燕;蒽环类抗生素所致心脏毒性的临床分析与大鼠模型干预的实验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6 林云强;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威胁知觉的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7 孙新宇;芪玄益心胶囊治疗糖尿病性冠心病的药效学实验及机制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5年
8 唐学贵;痛风宁胶囊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动物研究关节的保护作用[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5年
9 张淳;手法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临床观察及大鼠颈髓慢性压迫的实验研究[D];中国中医研究院;2005年
10 陈贵珍;穴位埋线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临床疗效观察及其生殖内分泌机制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翟小龙;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西医研究近况及琥珀散治疗EMT的临床分析[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1年
2 尹辛成;针刀为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2例临床分析[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3年
3 潘红梅;红皮病型银屑病98例临床分析[D];吉林大学;2005年
4 彭敏;食物嵌塞的调查分析及临床治疗[D];四川大学;2004年
5 李尊忠;混合性结缔组织病15例临床分析[D];浙江大学;2007年
6 施秀阳;系统性硬化32例临床分析[D];浙江大学;2008年
7 袁艺;成人斯蒂尔病48例临床分析[D];吉林大学;2009年
8 艾霞;溃疡性结肠炎118例临床分析[D];山西医科大学;2009年
9 邬怡怡;成人腹型过敏性紫癜21例临床分析[D];浙江大学;2009年
10 李季;心脏瓣膜替换术200例临床分析[D];重庆医科大学;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水根 何亚雯;三焦化湿合剂治浅表性胃炎[N];健康报;2007年
2 英国设菲尔德大学考古系 Robin Dennell 教授;石器微痕分析终于来到了中国[N];中国文物报;2008年
3 武警重庆总队医院中医肿瘤科副主任医师 田维君;抗癌抑癌食物大全[N];医药导报;2006年
4 驻京记者 王丹;药谷一号国际研发孵化园一期工程竣工[N];医药经济报;2007年
5 记者 刘国安 通讯员 冯庆祥;中俄联合开展本源微生物驱油实验研究[N];中国石油报;2000年
6 杨德有;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两项课题通过鉴定[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7 康言;博奥生物细胞芯片实验研究获重要进展[N];中国医药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张滢;应按教育自身的规律行事[N];中国教育报;2007年
9 徐德明 宋行军 李小玲;让素质与成绩双飞跃[N];天津日报;2007年
10 朴济英;中药防治血管性痴呆的现代实验研究[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