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法干预心力衰竭心室重塑的临床及实验研究

黄平东  
【摘要】: 现代医学认为,心力衰竭的核心病理生理机制是心室重塑,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病机是(心)气虚阳亏、血瘀水停,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是被广泛认同的治疗心力衰竭的基本治疗大法。本研究旨在观察心衰中医证候和心室重塑的关系以及常用中医治法对心梗后心衰大鼠心室重塑的影响,探讨心衰四大基本治法的作用机制及其效益,探求心力衰竭中医论治策略。 临床研究 1、目的 观察心衰患者中医证候与左室重量指数(LVMI)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关系,以期揭示心衰患者中医证候的特点以及和心室重塑的相关性,为心衰的中医治疗提供依据和指导。 2、方法 采用Framingham心衰诊断标准,入选病例296例,按心力衰竭常见四种基本证候气虚、阳虚、血瘀、水停的常见组合进行分类。检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PWT)。根据Devereux校正公式计算左室重量指数(LVMI)。 3、结果 统计显示,气虚证为所有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共有的证候,而血瘀证则见于除少数单纯气虚证以外的患者,水停证和阳虚证所占比例不足50%。按气虚证、气虚血瘀证、气虚血瘀水停证、气虚阳虚血瘀证、气虚阳虚血瘀水停证的顺序,左室重量指数呈递增趋势,而左室射血分数则呈递减趋势。气虚证、气虚血瘀证、气虚血瘀水停证三组间左室重量指数和左室射血分数有显著性差异(p<0.05),气虚阳虚血瘀证、气虚阳虚血瘀水停证两组间左室重量指数和左室射血分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此两组和其它三组相比较,左室重量指数和左室射血分数有显著性差异(p<0.01)。 对于NYHA心功能分级而言,气虚证和气虚血瘀证患者大多数为心功能Ⅱ级,气虚血瘀水停证患者以心功能Ⅲ级最为多见,而气虚阳虚血瘀证和气虚阳虚血瘀水停证患者则以心功能Ⅳ级最多见,以上三者其心功能分级构成比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 4、结论 慢性心力衰竭四类基本证候气虚、血瘀、水停、阳虚分别代表着慢性心力衰竭由轻到重的不同临床阶段。按慢性心力衰竭四类基本证候进行辨证分型与NYHA心功能分级、心功能和左室重构的相关指标相关性良好。左室重量指数和左室射血分数可以作为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辨病辨证的量化指标。 实验研究 1、目的 观察常用中医治疗大法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法的常用不同配伍对于心梗后心力衰竭不同时相心室重塑、神经内分泌—细胞因子及基质金属蛋白酶的影响。探究中医预防和治疗心梗后心衰的效能和机制以及四大常用治法的配伍特点,探求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论治策略。 2、方法 选用益气温阳活血利水四大法的代表药组方,益气法选用人参、黄芪,温阳法选用熟附子、桂枝,活血法选用益母草、毛冬青,利水法选用车前子、葶苈子。组方为:①益气温阳方:②活血利水方;③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方。上方加水文火煎成水剂,将其浓缩至要求的药物浓度,每次取3ml灌胃,每天1次。以卡托普利作为阳性对照药物,安慰剂则用生理盐水。 SPF级SD大鼠180只,结扎SD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心梗后心衰模型,假手术组除不结扎冠状动脉外,其余操作与AMI模型组动物相同。术后3天存活且状态尚可的大鼠除假手术组外随机分为空白组、阳性药对照组、益气温阳组、活血利水组、益气温阳活血利水组。假手术组和空白组用安慰剂治疗;阳性对照组用开搏通治疗:益气温阳组用益气温阳方治疗;活血利水组用活血利水方治疗;益气温阳活血利水组用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方治疗。将每组大鼠随机分为3天给药和5周给药两个亚组,3天给药亚组从术后第3天开始给药,连续给药至术后第4周末,5周给药亚组则从术后第5周开始给药,连续4周。 用多导生理记录仪描记左室内压峰值(LVSP)、左室舒张终末压(LVEDP)和左室压力上升最大速率(+dp/dtmax)。用电子天平称心室重量(VW),计算心室重量指数(VWI)。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定量测定血清脑钠肽(BNP)、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内皮素1(ET-1)浓度和心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活性。 3、结果 在3天给药亚组和5周给药亚组,按假手术组、益气温阳活血利水组、益气温阳组、阳性对照组和空白组的依次顺序,各组大鼠+dp/dtmax依次下降,血清BNP、AngⅡ、TNF-α、ET-1浓度均依次升高,心室重量指数和MMP-2、MMP-9活性均依次增高,除益气温阳活血利水组和益气温阳组之间心室重量指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余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两个亚组中,与益气温阳活血利水组和益气温阳组相比,活血利水组大鼠+dp/dtmax明显下降,血清BNP、AngⅡ、TNF-α、ET-1浓度均明显升高,心室重量指数和MMP-2、MMP-9活性均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与空白组相比,在两个亚组中,活血利水组心室重量指数和MMP-2、MMP-9活性均明显降低(P<0.05)。在3天给药亚组,活血利水组+dp/dtmax稍优于空白组,脑钠肽水平亦较低,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5周给药亚组则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3天给药亚组,活血利水组血清AngⅡ、ET-1浓度明显低于空白组(P<0.05),而TNF-α浓度虽低于空白组但无统计学意义。在5周给药亚组,活血利水组血清AngⅡ、TNF-α、ET-1浓度均明显低于空白组(P<0.05)。 4、结论 对于心梗后心衰,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法常用配伍均可以明显改善心功能,降低血清BNP、AngⅡ、TNF-α、ET-1水平,降低心室重量指数和MMP-2、MMP-9活性,其效应的强弱顺序依次为益气温阳活血利水、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活血利水法的效益在显性心衰期优于心衰前期和早期。 结语 综合临床及实验研究的结果,可以得出如下结论: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预防和治疗应以辨病论治为主,治疗大法为益气、温阳、活血、利水。对于心衰的预防和早期治疗应以益气温阳为主,以活血利水为辅;在显性心衰期,治以益气温阳、活血利水并重。在此辨病论治的基础上,再结合个体性证候予以辨证论治。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赵发虎;;基层医院心力衰竭的治疗用药解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1年29期
2 阙冬梅;;外伤性视神经萎缩的论治心得[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11年04期
3 牛春燕;;强心利尿扩血管药物治疗心力衰竭的体会[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年09期
4 付广军;;心力衰竭中脑钠肽的应用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1年21期
5 艾丽英;王晓宏;;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J];中国伤残医学;2011年06期
6 高连彬;史靖芹;李刚;范瑾章;崔惠卿;孙少芹;岳龙;黄红丽;黎明;王京坡;吴娜;张静;田永武;;定州市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β-受体阻滞剂应用情况调查[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7 陈彦霞;;50例慢性心力衰竭的护理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年19期
8 帕提曼;吐尔逊那衣;;盐酸曲美他嗪治疗心力衰竭80例临床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年22期
9 傅向华;汪雁博;王学超;;第三届华北长城心脏病学会议暨河北省心血管病学2010年会特约专家精彩讲座摘录(十三)[J];临床荟萃;2011年18期
10 杨登云;;脑钠肽在心力衰竭中的临床意义[J];中国医药指南;2011年24期
11 任广峰;王金国;;血浆N-末端脑利钠肽对心力衰竭诊断价值及其意义[J];中国实用医药;2011年18期
12 许元勋;;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20例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1年22期
13 严雪群;;心衰病人的家庭护理[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06年01期
14 陈林祥;;心力衰竭病人需知[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07年01期
15 王玉霞;陈晶晶;程杨;;中心静脉压监测在顽固性心力衰竭中的临床应用[J];川北医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16 王辉;;肺心病并心力衰竭1例报告[J];内蒙古中医药;2010年14期
17 李秀勇;史万祥;;心室辅助装置[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年27期
18 奚卉;;巧克力可以降低心力衰竭风险[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10年11期
19 纪莹;;夜间血压升高可能预示心衰危险[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06年04期
20 吴国星;王红华;;心脏病患者52例死亡因素分析[J];中国乡村医药;2011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伟康;杨辉;;氧化应激与心力衰竭[A];首届粤港生物物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2 王贵生;李俊德;;心力衰竭的中医辨治三法[A];第十二届中国科协年会22分会场——“中医药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地位和作用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王贵生;李俊德;;心力衰竭的中医辨治三法[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4 赵建美;徐美玉;;心力衰竭患儿血浆脑利钠肽、内皮素-1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A];2006(第三届)江浙沪儿科学术会议暨浙江省儿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5 杨晓东;陈秀玉;黄敏;JI Stein;;左心室辅助装置在小儿原发性心肌病终末期心力衰竭中的应用价值[A];中华医学会第十四次全国儿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6 张伟令;杜忠东;;正常儿童和心力衰竭患儿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四次全国儿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7 陈才顺;;BNP与心力衰竭研究进展[A];玉溪市第十一届内科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顾翔;顾健;段俊斐;李铭辉;许厚田;杭霏;马莉;;自体外周血干细胞二次移植治疗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血栓与止血学术会议暨血栓栓塞性疾病(血栓与止血)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学习班论文摘要汇编及学习班讲义[C];2007年
9 袁洪雷;马晓昌;冯新庆;;血液超滤对于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进展[A];第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中青年医师论坛论文汇编[C];2008年
10 朱明军;朱新峰;王永霞;;中医对心力衰竭辨证分型的思考[A];第六次全国中西医结合中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平东;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法干预心力衰竭心室重塑的临床及实验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年
2 张芃;心力衰竭相关的血清标记物的初步筛选及与心室重构相关性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10年
3 张晶;重组人B型利钠肽对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的冠脉循环和肾循环血流动力学效应的系列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0年
4 冼绍祥;肾阳虚型心力衰竭与神经内分泌—细胞因子关系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5年
5 何怀阳;“固本救心方”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年
6 孙要军;心力衰竭时大鼠下丘脑室旁核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和血管紧张素1型受体与NMDA受体相互作用对交感神经活动的影响[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7 李先涛;生脉胶囊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5年
8 李美霞;抗β_3/抗β_1肾上腺素受体自身抗体与心力衰竭的关系[D];山西医科大学;2005年
9 王新华;地黄低聚糖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心力衰竭的实验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8年
10 周凤娇;养心康片干预慢性心力衰竭心气虚证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菁;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犬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实验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6年
2 王开平;数据信息技术对慢性心衰的中医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0年
3 张馨文;高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特点分析及IL-6、IL-8与老年人心力衰竭的相关性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6年
4 王先利;硫化氢对大鼠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探讨[D];复旦大学;2010年
5 吕言;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伴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肌钙蛋白Ⅰ的改变及临床意义[D];大连医科大学;2007年
6 庞辰珠;慢性心衰患者血浆脑钠肽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D];山西医科大学;2008年
7 李雨薇;血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对冠心病及心力衰竭的预测与评估价值[D];复旦大学;2010年
8 田志;心力衰竭患者不同药物治疗后的BNP观察[D];重庆医科大学;2005年
9 许莉;阿罗洛尔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5年
10 莫绍春;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塑的中医药治疗[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晴晨 编译;拂晓 心力衰竭者危险时刻[N];大众科技报;2001年
2 ;测试心力衰竭的准确方法[N];大众科技报;2002年
3 汪敏;心力衰竭年龄增高,死亡率下降百分之五十六[N];科技日报;2001年
4 记者 黄心;新版流感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医治法明确[N];中国中医药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周唯;心力衰竭:防治并重[N];医药经济报;2010年
6 驻京记者 贾岩;诊断心力衰竭:把握“双截点”[N];医药经济报;2011年
7 ;代文片可治疗心力衰竭[N];经济参考报;2003年
8 吴沛田;便血的中医治法[N];中国中医药报;2000年
9 记者 刘霞;科学家发现导致心力衰竭的遗传物质[N];科技日报;2008年
10 朱建铭 编译;诺华的代文获准用于治疗心力衰竭[N];医药经济报;200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