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干祖望辨治喉喑的学术思想及加减三甲散治疗喉癌前病变的疗效研究

邹浩波  
【摘要】: 背景 喉癌前病变是喉科的常见和多发病,喉癌前病变病因还不明确,分类也无统一标准,就临床而言,尚难找出一个具有代表性的癌前病变的具体模式,对该病变的转归和预后判断较困难。目前认为喉的癌前病变早期干预治疗可降低癌变的发生率,西医学首选手术切除,但本病复发、癌变的预防问题仍未解决;中医药在防癌和治癌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认识到血瘀是喉癌前病变发生和发展的基本病机。若能研制有效药物以控制及逆转喉粘膜的不典型增生,则对阻断癌变的进程,降低喉癌的发病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的 总结名老中医干祖望治疗嗓音疾病的经验,探讨其学术思想,进行名老中医干祖望之经验方—干氏加减三甲散治疗喉癌前病变的前瞻性临床研究,旨在探讨干氏加减三甲散对血瘀型喉癌前病变的干预作用。 研究内容和方法 主要研究内容:一通过文献收集整理,总结干祖望教授治疗嗓音的经验,探讨干老的学术思想;二通过利用干老治疗喉喑的经验方加减三甲散治疗喉癌前病变的患者,并观察其疗效。 研究方法:对30例诊断为血瘀型喉癌前病变患者,给予干氏加减三甲散口服,每日1剂,以14天为一疗程,观察用药2个疗程,随访2月。观察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的情况。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比较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差异性。 结果 1.治疗第14天时的总有效率为46.7%,疗程结束时的总有效率为73.3%,两者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结束后2个月时的总有效率为76.7%,与疗程结束时比较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加减三甲散治疗喉癌前病变有一定疗效,疗程越长疗效越好,且远期疗效和近期疗效相当。 2.不同病程组综合疗效比较,病程在1月~6月与7月~23月的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与24月~10年疗效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7月~23月与24月~10年疗效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病程越短疗效越好。 结论 1.干祖望教授补充了陈无择的“三因学说”,在喉喑病的病因病机观点上突破“金实不鸣,金破不鸣”八字病机,认为五脏之病皆可致喑;用夏变夷,创立“五诊”的辨证手段,认为辨证时除了望、闻、问、切,还要结合查看局部情况;提出喉癌前病变多为“血瘀痰结”的理论,认为这一类顽症,一般方药,毫无办法,只有峻剂猛药,才可激起它的反应,“破瘀化痰攻坚”为其治疗之法;摸索出一经验方“加减三甲散”。 2.加减三甲散具有活血祛瘀散结的作用,治疗血瘀型喉癌前病变有一定疗效,能减轻患者症状体征,可能能阻断其癌变进程,且无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严道南;干千;陈国丰;马华安;张世中;;干祖望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研究[J];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2006年02期
2 王东方;;治疗嗓音顽疾 善用活血化痰——老中医干祖望教授学术思想研究[J];吉林中医药;2005年11期
3 徐福松;黄馥华;范竹雯;杨建宇;李杨;郑绍明;;杏苑耆宿 不老仙翁——贺干祖望教授百岁荣庆[J];光明中医;2011年10期
4 王东方;论干祖望教授学术的主导思想[J];湖南中医药导报;1999年10期
5 项楠;对干祖望中医耳鼻喉科有关学术思想的认识[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6 王东方;推陈出新 继往开来[J];辽宁中医杂志;1999年02期
7 申斌;;干祖望学术思想简介[J];中医杂志;1991年03期
8 王东方;调整三因意在创新[J];辽宁中医杂志;1999年03期
9 王东方;用夏变夷融西贯中[J];辽宁中医杂志;1998年11期
10 干祖望;干祖望趣味医话(35)[J];辽宁中医杂志;1995年02期
11 干祖望;干祖望趣味医话(56)[J];辽宁中医杂志;1996年11期
12 干祖望;干祖望医话(4)[J];辽宁中医杂志;1997年07期
13 干祖望;干祖望医话(6)[J];辽宁中医杂志;1997年09期
14 干祖望;干祖望医话(7)[J];辽宁中医杂志;1997年10期
15 干祖望;干祖望医话(6)[J];辽宁中医杂志;1998年09期
16 干祖望;干祖望医话(9)[J];辽宁中医杂志;1998年12期
17 干祖望;干祖望医话(8)[J];辽宁中医杂志;1999年08期
18 干祖望;干祖望趣味医话(23)[J];辽宁中医杂志;1994年02期
19 干祖望;干祖望趣味医话(24)[J];辽宁中医杂志;1994年03期
20 干祖望;干祖望趣味医话[J];辽宁中医杂志;1995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云英;;干祖望学术思想特色探讨[A];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专业委员会山东中西医结合学会耳鼻喉专业委员会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2 徐美春;熊忠昌;熊雅兰;;喻嘉言学术思想与医疗研究浅说[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常见病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张雯景;;刘定西老先生中医学术思想推介[A];2008北京·第二届扶阳论坛论文集[C];2008年
4 顾树华;;传承吴氏学术思想 践行吴老温阳大法[A];2008北京·第二届扶阳论坛论文集[C];2008年
5 李凡成;徐绍勤;谭奕;彭斌;陈协云;文志;陈舒华;李浩;周光源;孙静;郭兆刚;周小军;段小惠;;谭敬书教授学术经验和学术思想整理研究与继承[A];第15届全国中医耳鼻喉科学术研讨和继续教育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6 李凡成;徐绍勤;谭奕;彭斌;陈协云;文志;陈舒华;李浩;周光源;孙静;郭兆刚;周小军;段小惠;;谭敬书教授学术经验和学术思想整理研究与继承[A];中医耳鼻喉学术传承与研究论文汇编[C];2009年
7 徐惠梅;;郭文勤教授诊治心系疾病学术思想及验案举例[A];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病分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精选[C];2009年
8 杨奕望;吴鸿洲;;明代医家施沛学术思想钩玄[A];第十二届全国中医药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张华东;黄梦媛;陈祎;杜辉;于志谋;路洁;;路志正教授“运四旁,调升降”学术思想在风湿病治疗中的应用[A];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2010年学术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张华东;黄梦媛;陈祎;杜辉;于志谋;路洁;;路志正教授“持中央,怡情志”学术思想在风湿病治疗中的应用[A];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2010年学术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明芬;周铭心教授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调冲法治疗不孕症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2 陈彩凤;喉癌前病变中医证候分布特点及细胞周期调控机制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年
3 蓝丽霞;国医大师班秀文教授妇科学术思想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2年
4 李聚林;冯五金教授六位一体理念治胃病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总结及六位一体理念治疗FD经验的临床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5 刘艳巧;刘润侠教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2年
6 陈筱云;陈家礼老中医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7 梁瑞宁;周士源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性不孕症学术思想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8 吴明珠;张锡纯伤寒学术经验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5年
9 徐旭英;王应麟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小儿上腭望诊在咳嗽辨治中应用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10 武雪萍;雷忠义主任医师治疗冠心病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浩波;干祖望辨治喉喑的学术思想及加减三甲散治疗喉癌前病变的疗效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年
2 周李倩;任应秋关于脉法的学术思想整理及其传承方法探讨[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3 戴品;禤国维解毒法临证思辨特点与学术思想浅析[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4 符静;论罗泽南的学术思想[D];湘潭大学;2003年
5 孙素云;杨叔禹教授论治2型糖尿病的学术思想研究[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0年
6 李健美;唐鉴学术思想初探[D];湘潭大学;2003年
7 张国强;陈直养生学术思想及其现实意义探讨[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8 李旭;朱肱对《伤寒论》学术思想之继承与发展[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9 金龙;邵朝弟教授临床经验及学术思想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0年
10 王宁;雷圭元的图案学理论和教育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河南省驻马店市第四人民医院 毛进军;领悟扶阳学术思想要先学好《伤寒论》[N];中国中医药报;2011年
2 记者 陈国裕;龚育之学术思想研讨暨新著出版座谈会在京举行[N];学习时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杨朝晖;国医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亟待抢救[N];科技日报;2009年
4 曾红 杨文;纵揽古今心理历史横贯中外学术思想[N];光明日报;2001年
5 记者 马芳;李理再获“全国百名杰出青年中医奖”[N];呼和浩特日报(汉);2008年
6 闻尔;先秦学术思想的重要阐示[N];中华读书报;2001年
7 天津市公安医院 张勉之;张大宁诊治慢性肾功能衰竭学术思想初探[N];中国中医药报;2008年
8 汪行福 吴猛;黄颂杰、余源培学术思想研讨会召开[N];社会科学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谭嘉;代有传人 方能生生不息[N];健康报;2009年
10 徐光星;何任治疗原发性肝癌学术思想探究[N];中国医药报;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