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线法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和成本—效果分析
【摘要】:
支气管哮喘是由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T淋巴细胞等多种炎性细胞与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祖国医学对哮喘治疗方面有大量的描述,传统中医理论为支气管哮喘的现代治疗提供了许多可借鉴的思路、经验及治疗方法。现代医学对支气管哮喘从定义、流行病学、病因、病理、病情程度、临床症状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讨,目前,哮喘的急性发作期的治疗以西医为主、中医为辅,以糖皮质激素和β_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药吸入控制症状和消除炎症;非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则以中医治疗为主,对患者全身免疫功能进行调节,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目的:本研究拟通过对临床支气管哮喘患者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分别采用穴位埋线(治疗组)和针灸(对照组)的方法进行治疗对比,通过对两组近期疗效、远期疗效、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等指标进行分析对比,并根据其临床疗效,对该方法进行成本效果分析,评价其经济价值。
方法:本研究根据2003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提出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中的诊断标准、分期标准和病情分度标准,选取2007.2~2008.4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广东省中医院针灸科门诊、针灸科病房和呼吸内科符合研究要求的患者,分为埋线治疗组38人,对照组40人。基础治疗:西药使用舒弗美(氨茶碱缓释片,广东迈特—兴华药品有限公司生产)0.1,早晚各服用1次,共6个周。治疗方法:在基础治疗基础上,选取①肺俞、中府,②脾俞、章门,③肾俞、京门,每次1组穴位,3组交替使用,2周1次,2次为1个疗程。对照组采用针灸结合基础治疗法,选取相同的穴位。治疗期间,两组均不使用除上述基础治疗之外的其它任何中西药物。3个疗程(6周)后观察疗效,治疗前后分别用肺功能指标、症状和体征等进行疗效评定,运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将所得结果分别进行组间比较和组内前后比较。
结果:两组在疗效及肺功能改善指标上均有较好表现,疗效上,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且适用于支气管哮喘急性期轻、中度和间歇状态、轻度、中度持续患者;在肺功能指标(FEV_1)上,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成本效果分析示治疗组直接医疗总成本为37,872元,平均每人的成本为996.63元,对照组总成本185670元;平均每人的成本为4641.75元,治疗组平均每人比对照组少支出3645.12元,且治疗组的近期疗效优于对照组,故成本效果比,治疗组<对照组。表明治疗组具有良好的经济学价值。
结论:通过埋线组与针灸组治疗哮喘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的近期疗效总有效率为94.7%,对照组为90.0%;肺功能FEV1改善情况,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且未出现不良事件,表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且成本效果比低于对照组,表明埋线法治疗支气管哮喘在临床治疗上不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并具有较好的经济学价值。
|
|
|
|
1 |
张敬德;王一村;邢新;;埋线法阴道紧缩32例回顾分析[A];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学分会第十一次全国会议、中国人民解放军整形外科学专业委员会学术交流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美容专业委员会全国会议论文集[C];2011年 |
2 |
刘波;朱金土;高寿松;尚兴红;;埋线法矫正招风耳畸形体会[A];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美容专业委员会第三次学术年会暨省级继续教育学习班资料汇编[C];2007年 |
3 |
张晖理;余曼利;杨基超;张馨;;埋线法重睑术动态设计[A];第十一次湖北省整形外科学术会议第四次湖北省医学美容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
4 |
胡正礼;胡娟;;切开强刺激加埋线法治疗顽固性神经痛141例[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常见病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
5 |
李力群;;微切口去脂埋线重睑术68例体会[A];2005年全国中西医结合医学美容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5年 |
6 |
李力群;;微切口去脂埋线重睑术68例体会[A];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首届医学美容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
7 |
陈志德;刘军;;穴位透刺埋线法治疗顽固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62例[A];甘肃省中医药学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甘肃省针灸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6年 |
8 |
吴昊;李芳莉;;长针透刺埋线对单纯性肥胖患者血清瘦素的影响[A];广东省针灸学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暨全国脑卒中及脊柱相关性疾病非药物诊疗技术培训班论文集[C];2011年 |
9 |
郜杰;洪芳芳;闫小燕;;复合法重睑术500例[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美容专业委员会首届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C];2004年 |
10 |
黄琳玲;王斌;付时章;黄和平;;处女膜修补术临床应用进展[A];美丽人生 和谐世界——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医学美学与美容学术年会、中华医学会医学美学与美容学分会20周年庆典暨第三届两岸四地美容医学学术论坛论文汇编[C];2010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