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摘要】:
研究目的:
通过文献研究分析有关针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文献的不足。设计临床试验,通过调查问卷评估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临床体征的变化以及患者日常生活工作、心理及社会适应方面的变化,分析针刀疗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提供有效而且安全的治疗方法,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阳性体征,提高患者生活和工作质量,改善患者的心理不适。并对针刀治疗的临床操作总结经验,分析局部麻醉等与针刀临床疗效相关的因素,为提高针刀疗效、完善针刀操作提供依据。
研究方法:
分析近20年针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文献。同时通过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及患者日常生活工作及心理评估表,观察针刀疗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18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对照组和针刀治疗组,每组各90例,分别进行1个月的针刺治疗和针刀治疗,并且随访1个月。再从针刀治疗组中分别抽出有局部麻醉和无局部麻醉的患者各30例进行对比研究。
研究结果:
1、针刀疗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本研究将18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对照组和针刀治疗组,每组各90例,在两组患者中,治疗前患者的性别比、年龄、体型、病程、中医证型、生命体征及病情无差别。
根据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及患者日常生活工作及心理评估表调查分析,针刀疗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有良好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1.11%,能有效的减轻患者的眩晕、头痛、恶心呕吐、耳鸣等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临床阳性体征,提高患者的社会和心理适应能力。
在1个月的治疗时间内针刀疗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疗效明显优于针刺疗法。针刀疗法的疗效维持作用明显优于针刺疗法,针刀疗法相对针刺疗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维持时间更长,效果更好。
针刀治疗对患者眩晕程度的减轻、眩晕发生频率的降低、以及眩晕发生时持续时间的减少的作用较针刺治疗明显。
在治疗时针刀组患者的针感明显强于针刺组。针刀对患者的治疗作用能维持较长的时间,从而更能达到良好的疗效。
在针刀治疗组的90例患者中,患者治疗前后的生命体征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别,且均未发现有神经血管损伤或是其他不良事件的发生。
2、局部麻醉和针刀治疗的关系:
在针刀治疗组中,有使用局部麻醉的患者共35例,占38.89%;没有使用局部麻醉的患者共55例,占61.11%。
在针刀治疗时,局部麻醉的使用能减轻患者的疼痛的感觉。但是,局部麻醉对患者的针感的维持有影响,会缩短针感维持的时间。在临床疗效上,是否有局部麻醉对针刀治疗的临床疗效没有影响。局部麻醉与否也不影响针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症状的临床疗效。
3、年龄、性别、体型和中医证型与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关系研究
在研究的18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中,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患者女性多于男性;年龄以50—65岁的老年患者为主,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发生与患者的体型有关,体重超重、肥胖及严重肥胖者更易发病。
在研究的18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中,中医证型以气血不足证居多,这和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好发于老年患者有关。
4、与针刀治疗效果相关的因素分析
在本次研究的90例针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中,针刀的治疗效果与患者的年龄、性别、体型、病程和中医证型均没有关系。
5、近20年针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文献研究
对近20年的针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文献研究可以看出:
5.1文献中临床研究质量上存在不足:研究对象的同质性和匀质性差;研究方法的设计存在缺陷;治疗方法不明确、复杂;在疗效标准方面缺乏标准;统计方法不明确。这样使文献的有效性、真实性、可靠性和严谨性大打折扣,使得文献研究结果的可信性降低。
5.2针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有效率最高的为100%,最低的为81.33%。说明针刀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有效的方法之一,但由于很多文献合并有其他的治疗方法,降低了临床疗效的可信性。
5.3针刀对辅助检查的影响的文献记载不多,记载的辅助检查有TCD、SPECT、血液流变学、头发微量元素测量及甲襞微循环变化。这些辅助检查不能作为针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判断的标准,在临床上应用不广泛,缺乏可比性。
5.4在收集的文献中,均未发现有不良事件的发生。说明针刀是一种相对安全的临床治疗方法,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和应用。
结论:
1、针刀疗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疗效显著,总有效率为91.11%,且疗效明显优于针刺疗法。
2、针刀治疗的刺激较强,疗效维持时间长,效果好。
3、针刀治疗不受患者的性别、年龄、体型、病程以及中医证型的约束,能广泛的使用在临床上。
4、局部麻醉是针刀临床操作过程中经常使用的一种辅助方法。在临床治疗中,局部麻醉的使用要根据患者的精神状态、心理素质等作为依据,尽量让患者得到相对舒适而有效的治疗。
5、针刀疗法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一种安全而有效的治疗方法,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和应用。
6、文献研究可以看出:临床研究质量上存在不足,针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有效性值得商榷,没有不良事件的发生。
|
|
|
|
1 |
王光平;彭定国;;针刀加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58例[J];中医外治杂志;2006年06期 |
2 |
滕春光;;针刀推拿并用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对照试验[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2009年12期 |
3 |
景绘涛;陈敏;黄移生;;椎动脉型颈椎病针刀术后康复护理的临床研究[J];中国针灸;2010年S1期 |
4 |
马常青;;针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研究进展[J];中医外治杂志;2011年03期 |
5 |
胡红筠;谌建华;刘豫;;椎动脉型颈椎病68例临床治疗体会[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7年01期 |
6 |
张义;;针刀疗法对颈椎病的新认识及其疗效分析[J];四川中医;2006年09期 |
7 |
李国强;刘忠民;;药针刀结合按摩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98例[J];中国民间疗法;2006年08期 |
8 |
张世卿;;推拿八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20例[J];中国民间疗法;2010年10期 |
9 |
郭丁选,潘军华,郭颜军,李霞;电围颈加小针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10例[J];人民军医;2004年10期 |
10 |
查海东;詹红生;张明才;田彤;;旋提扳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8年12期 |
11 |
董俊霞;赵洪夫;;直流电离子导入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观察[J];实用医技杂志;2009年05期 |
12 |
任晓明;;针刺加穴位注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40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0年01期 |
13 |
张燕;彭博;;经颅多普勒超声观察颈部硬膜外腔注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J];工企医刊;2004年05期 |
14 |
余将焰,丁开菊;电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03年07期 |
15 |
李金虎;椎动脉型颈椎病48例分型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分析[J];中国民间疗法;1995年02期 |
16 |
余锡明;耒忠;;辨证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与脑血流图分析[J];中医药临床杂志;1990年02期 |
17 |
苏振波,金勇,王增聚,李秀波,夏虹波,曲宝全,侯林萍,王军;颈脉通冲剂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所致眩晕102例[J];中医药信息;1999年03期 |
18 |
贺铁豪,黄李平,韦智晓,李展,梁兵;小针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脑血流灌注断层显像的观察[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
19 |
徐贵龙,欧惠熙;端托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超声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评估[J];中国临床康复;2002年14期 |
20 |
吴欣;常东;;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52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07年1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