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针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张坚恒  
【摘要】: 研究目的: 通过文献研究分析有关针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文献的不足。设计临床试验,通过调查问卷评估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临床体征的变化以及患者日常生活工作、心理及社会适应方面的变化,分析针刀疗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提供有效而且安全的治疗方法,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阳性体征,提高患者生活和工作质量,改善患者的心理不适。并对针刀治疗的临床操作总结经验,分析局部麻醉等与针刀临床疗效相关的因素,为提高针刀疗效、完善针刀操作提供依据。 研究方法: 分析近20年针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文献。同时通过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及患者日常生活工作及心理评估表,观察针刀疗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18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对照组和针刀治疗组,每组各90例,分别进行1个月的针刺治疗和针刀治疗,并且随访1个月。再从针刀治疗组中分别抽出有局部麻醉和无局部麻醉的患者各30例进行对比研究。 研究结果: 1、针刀疗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本研究将18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对照组和针刀治疗组,每组各90例,在两组患者中,治疗前患者的性别比、年龄、体型、病程、中医证型、生命体征及病情无差别。 根据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及患者日常生活工作及心理评估表调查分析,针刀疗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有良好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1.11%,能有效的减轻患者的眩晕、头痛、恶心呕吐、耳鸣等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临床阳性体征,提高患者的社会和心理适应能力。 在1个月的治疗时间内针刀疗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疗效明显优于针刺疗法。针刀疗法的疗效维持作用明显优于针刺疗法,针刀疗法相对针刺疗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维持时间更长,效果更好。 针刀治疗对患者眩晕程度的减轻、眩晕发生频率的降低、以及眩晕发生时持续时间的减少的作用较针刺治疗明显。 在治疗时针刀组患者的针感明显强于针刺组。针刀对患者的治疗作用能维持较长的时间,从而更能达到良好的疗效。 在针刀治疗组的90例患者中,患者治疗前后的生命体征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别,且均未发现有神经血管损伤或是其他不良事件的发生。 2、局部麻醉和针刀治疗的关系: 在针刀治疗组中,有使用局部麻醉的患者共35例,占38.89%;没有使用局部麻醉的患者共55例,占61.11%。 在针刀治疗时,局部麻醉的使用能减轻患者的疼痛的感觉。但是,局部麻醉对患者的针感的维持有影响,会缩短针感维持的时间。在临床疗效上,是否有局部麻醉对针刀治疗的临床疗效没有影响。局部麻醉与否也不影响针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症状的临床疗效。 3、年龄、性别、体型和中医证型与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关系研究 在研究的18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中,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患者女性多于男性;年龄以50—65岁的老年患者为主,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发生与患者的体型有关,体重超重、肥胖及严重肥胖者更易发病。 在研究的18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中,中医证型以气血不足证居多,这和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好发于老年患者有关。 4、与针刀治疗效果相关的因素分析 在本次研究的90例针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中,针刀的治疗效果与患者的年龄、性别、体型、病程和中医证型均没有关系。 5、近20年针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文献研究 对近20年的针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文献研究可以看出: 5.1文献中临床研究质量上存在不足:研究对象的同质性和匀质性差;研究方法的设计存在缺陷;治疗方法不明确、复杂;在疗效标准方面缺乏标准;统计方法不明确。这样使文献的有效性、真实性、可靠性和严谨性大打折扣,使得文献研究结果的可信性降低。 5.2针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有效率最高的为100%,最低的为81.33%。说明针刀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有效的方法之一,但由于很多文献合并有其他的治疗方法,降低了临床疗效的可信性。 5.3针刀对辅助检查的影响的文献记载不多,记载的辅助检查有TCD、SPECT、血液流变学、头发微量元素测量及甲襞微循环变化。这些辅助检查不能作为针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判断的标准,在临床上应用不广泛,缺乏可比性。 5.4在收集的文献中,均未发现有不良事件的发生。说明针刀是一种相对安全的临床治疗方法,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和应用。 结论: 1、针刀疗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疗效显著,总有效率为91.11%,且疗效明显优于针刺疗法。 2、针刀治疗的刺激较强,疗效维持时间长,效果好。 3、针刀治疗不受患者的性别、年龄、体型、病程以及中医证型的约束,能广泛的使用在临床上。 4、局部麻醉是针刀临床操作过程中经常使用的一种辅助方法。在临床治疗中,局部麻醉的使用要根据患者的精神状态、心理素质等作为依据,尽量让患者得到相对舒适而有效的治疗。 5、针刀疗法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一种安全而有效的治疗方法,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和应用。 6、文献研究可以看出:临床研究质量上存在不足,针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有效性值得商榷,没有不良事件的发生。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王光平;彭定国;;针刀加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58例[J];中医外治杂志;2006年06期
2 滕春光;;针刀推拿并用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对照试验[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2009年12期
3 景绘涛;陈敏;黄移生;;椎动脉型颈椎病针刀术后康复护理的临床研究[J];中国针灸;2010年S1期
4 马常青;;针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研究进展[J];中医外治杂志;2011年03期
5 胡红筠;谌建华;刘豫;;椎动脉型颈椎病68例临床治疗体会[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7年01期
6 张义;;针刀疗法对颈椎病的新认识及其疗效分析[J];四川中医;2006年09期
7 李国强;刘忠民;;药针刀结合按摩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98例[J];中国民间疗法;2006年08期
8 张世卿;;推拿八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20例[J];中国民间疗法;2010年10期
9 郭丁选,潘军华,郭颜军,李霞;电围颈加小针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10例[J];人民军医;2004年10期
10 查海东;詹红生;张明才;田彤;;旋提扳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8年12期
11 董俊霞;赵洪夫;;直流电离子导入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观察[J];实用医技杂志;2009年05期
12 任晓明;;针刺加穴位注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40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0年01期
13 张燕;彭博;;经颅多普勒超声观察颈部硬膜外腔注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J];工企医刊;2004年05期
14 余将焰,丁开菊;电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03年07期
15 李金虎;椎动脉型颈椎病48例分型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分析[J];中国民间疗法;1995年02期
16 余锡明;耒忠;;辨证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与脑血流图分析[J];中医药临床杂志;1990年02期
17 苏振波,金勇,王增聚,李秀波,夏虹波,曲宝全,侯林萍,王军;颈脉通冲剂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所致眩晕102例[J];中医药信息;1999年03期
18 贺铁豪,黄李平,韦智晓,李展,梁兵;小针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脑血流灌注断层显像的观察[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19 徐贵龙,欧惠熙;端托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超声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评估[J];中国临床康复;2002年14期
20 吴欣;常东;;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52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07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丁选;潘军华;郭颜军;李霞;;电围颈加小针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10例[A];首届全国骨伤专科专院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5年
2 张俊红;;脑循环治疗仪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十一次全国颈椎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杨富生;杨燕妮;;针刀疗法与手法整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A];第11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4 王洪艳;;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物理疗法治疗前后血清中IgG、IgM、IgA的变化[A];第九届全国软组织疼痛学术会议暨首届中华医学会疼痛学会软组织疼痛年会论文汇编[C];2004年
5 蔡锦成;周童飞;;天麻素配合颈椎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观察[A];创新创业与科学发展——瑞安市第十届自然科学优秀论文集[C];2011年
6 杜艳玉;;综合康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43例疗效观察[A];第三届全国康复医学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9年
7 靳晓清;黄兴兰;张业光;;经颅多普勒对活血通窍刺灸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的观察[A];第九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交流大会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诊断与研究学习班论文集[C];2007年
8 高立宽;;牵引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208例的临床观察[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9 王鸿儒;;综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300例[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七次全国颈椎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10 蔡敏英;吴剑静;吴春雷;;牵引配合康复训练治疗青年椎动脉型颈椎病[A];全国第九届骨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坚恒;针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2 寿折星;复方川脊方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兔动物模型作用及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陈孟成;温针百会穴配合电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年
4 陈泽涛;益气活血法治疗老年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3年
5 陈立;卧位理筋拔伸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5年
6 朱福平;百会穴纵观与干预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及机理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年
7 陈牧仁;蒙医温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8 孙永昌;激素抵抗型哮喘发生机制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6年
9 王曙宾;缓释固体分散体[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5年
10 吴铁强;国产氟嗪酸治疗麻风的实验及临床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迎春;定点旋提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经颅多普勒观察[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年
2 何桂华;针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D];泸州医学院;2011年
3 王韶光;通络定眩方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4 王少杰;手法配合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观察[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2年
5 李权睿;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文献研究[D];长春中医药大学;2010年
6 何永松;风池透睛明指针推拿法为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1年
7 龚庆;三步八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D];长春中医药大学;2012年
8 曹连续;旋提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及X线指标观察的临床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2年
9 金圣博;牵引扳结合针刺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及椎—基底动脉血流的影响[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2年
10 陈邵涛;卧位松筋顿提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D];长春中医药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加味葛根汤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好[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2 ;专家建议组织推广“针刀疗法”[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3 指导专家 重庆市针灸推拿研究所副所长、重庆市中医院副主任中医师 田博文 记者 龙艳;针刀疗法治骨病[N];医药导报;2008年
4 ;正骨推拿配合止眩汤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满意[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5 张东风;针刀疗法质优价廉备受欢迎[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6 王颖颖;疑难骨病 针刀疗法开新路[N];成都日报;2004年
7 葛恒君黄永强;针刀疗法可治颈椎病[N];健康报;2008年
8 ;穴位注射加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9 ;针刀配合手法整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N];中国中医药报;2005年
10 河北省沧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张培义;颈复康颗粒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N];健康报;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