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针药结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并胰岛素抵抗的临床研究

胡向丹  
【摘要】: 研究背景 PCOS是育龄期妇女常见内分泌性综合征,发病率高达5%-10%,其中肥胖型比率高达50%,胰岛素抵抗发生率为50-70%,占发病患者的绝大部分,过量的胰岛素作用于卵巢内相应受体,引起卵泡发育和成熟障碍,无优势卵泡形成,从而导致不排卵及不孕,故患者出现月经稀发、闭经、痤疮、多毛、肥胖、不孕等症状。目前认为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在多囊卵巢综合征发病中起到关键的作用,而胰岛素抵抗为临床多种疾病的高危因素,可导致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升高,远期危害性高,积极探索寻找PCOS合并IR有效的、副作用少并且对远期并发症起到良好预防作用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我院省名老中医李丽芸教授根据前人论述,结合自己多年的临证经验,提出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病机以肾虚为本,血瘀及痰阻为标,属虚实夹杂之证,故以补肾导痰活血为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并创立了经验方且已制成院内制剂灵术颗粒和参芪胶囊。前期研究表明,经验方灵术颗粒和参芪胶囊对治疗PCOS确有疗效。穴位埋线是近年兴起的针灸绿色疗法,以其简便廉验为特色,在肥胖病的治疗研究上取得一定成效。 检索文献,目前对中药联合穴位埋线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临床疗效、作用机理以及对PCOS远期并发症方面相关危险因素IR、肥胖、血脂等的干预作用报道非常少,并且疗效评定标准各不相同,尚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的研究。因此针对目前中医对PCOS研究现状,以及西药应用方面缺陷,我们设想创立一种中药联合穴位埋线治疗PCOS的新方法,借助穴位埋线对肥胖方面良好的治疗作用及李丽芸教授治疗PCOS经验方灵术颗粒,评估联合两种治疗方式在干预及治疗PCOS及其远期并发症的部分高危因素方面能否发挥重要作用。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通过比较李丽芸教授经验方灵术颗粒与目前西医治疗PCOS合并IR的最常用药物二甲双胍以及灵术颗粒联合穴位埋线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差异,通过观察月经、排卵、体质量、生殖内分泌、胰岛素抵抗、血脂等的改善情况,对灵术颗粒以及灵术颗粒联合穴位埋线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疗效作出客观评价、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为临床提供PCOS有效的、副作用少并且对远期并发症起到良好预防作用的治疗方法奠定理论基础。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前瞻性临床对照试验研究,选择2008年2月至2009年2月广东省中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符合诊断和纳入标准的PCOS合并IR的患者77例,设立中药治疗组、西药组、针药结合组。其中中药组28例,采用经验方灵术颗粒(广东省院内制剂,批号:08102305)治疗,西药组21例,采用二甲双胍(格华止,上海施贵宝药业公司)治疗,针药结合组28例,采用经验方灵术颗粒联合穴位埋线治疗。治疗3个月为一疗程。评价治疗前后主要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以及治疗前后体重、BMI、腰围、臀围、WHR,多毛、痤疮评分、BBT、治疗前后性激素、GLU、INS、HOMA—IR、TG、Tc、HDL—C、LDL—C、ApoA、ApoB等疗效判定指标的改善情况。以及治疗前后检测一般安全性项目,及记录不良反应的发生。 研究结论 1.三组治疗均可以改善PCOS患者体内内分泌状况、在降低T水平上三组疗效无显著差异,西药组和针药结合组还可降低LH/FSH。 2.三组治疗均可改善PCOS患者体重指数、腰围、臀围,针药结合组治疗后体重、腰围、臀围下降最为明显,西药组和中药组组间疗效相当。 3.三组治疗均可改善PCOS患者IR,针药结合组与西药组在改善HOMA-IR方面的疗效优于单纯中药组,而西药组与针药结合组在改善HOMA—IR方面的疗效无统计学意义。 4.针药结合组可改善PCOS患者的血脂情况,在疗效上优于中药组和西药组。 5.三组治疗均可改善PCOS患者中医症状量化评分,中药组和针药结合组在改善中医症状方面疗效优于西药组。 6.根据本研究结果,我们推测补肾健脾、化痰祛瘀法灵术颗粒以及灵术颗粒联合穴位埋线治疗PCOS的机理可能是通过降低T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患者体重,而起到调节内分泌的作用,具有多靶点、多方面整体调节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功能,从而达到促进卵泡发育和排卵的作用,其中降低体质量可能起到关键作用。 7.根据上述客观研究结果,我们认为灵术颗粒,灵术颗粒联合穴位埋线是治疗PCOS合并IR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它可以明显降低体重、腰围、臀围,可以降低患者T水平,使患者月经规则、恢复排卵,且使部分不孕患者受孕,可通过降低T治疗高雄激素血症,改善座疮:可以降低FINS、HOMA-IR而改善胰岛素抵抗及因胰岛素抵抗引起的代偿性高胰岛素血症;针药结合组还可以改善血脂代谢情况。根据组间疗效差异比较,我们认为灵术颗粒联合穴位埋线在治疗PCOS并IR患者中起协同作用,疗效优于单纯中药治疗或单纯西药治疗。 8.根据上述客观研究结果,我们认为灵术颗粒联合穴位埋线可以通过降低体质量,改善胰岛素抵抗,改善血脂代谢情况,在某种程度上可降低PCOS的远期并发症如糖尿病、高血脂和心血管等疾病的风险。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姜浩;;黄连素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的临床研究[J];中国伤残医学;2011年08期
2 程庆丰;李卫平;李启富;;胰岛素抵抗和多囊卵巢综合征[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7年02期
3 余碧雅;;C反应蛋白浓度与多囊卵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相关性分析[J];当代医学;2011年24期
4 孙秀红;韦相才;;多囊卵巢综合征大鼠抗苗勒管素与胰岛素抵抗水平相关性分析[J];广东医学;2011年09期
5 杜新青;;综合干预措施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临床观察[J];河北医药;2011年12期
6 周美霞;陈建林;;多囊卵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的信号传导[J];医药论坛杂志;2011年14期
7 潘洪娟;王继东;罗爽;胡小靖;姚珍薇;;FGF21在PCOS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意义[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1年08期
8 詹晶;许良智;;甲状腺功能异常与多囊卵巢综合征[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11年04期
9 胡美华;胡玲;;多囊卵巢综合征并胰岛素抵抗的研究进展[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年07期
10 刘梅丽;;二甲双胍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内分泌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疗前沿;2011年11期
11 管一春;杨雪峰;王兴玲;孙丽君;张彩霞;郝大勇;王雪梅;;不同浓度胰岛素作用的Ishikawa细胞中白血病抑制因子(LIF)的表达研究[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11年09期
12 李启富;;关注多囊卵巢综合征与胰岛素抵抗[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7年02期
13 刘艳娟;;多囊卵巢综合征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J];中国妇幼保健;2011年20期
14 陈海燕;容建创;;二甲双胍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作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年14期
15 张宁;;补肾化痰法对多囊卵巢综合征血清抗苗勒氏管激素变化的影响[J];山东中医杂志;2011年07期
16 徐婷婷;王颖;;多囊卵巢综合征诊断及分型的研究与进展[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1年07期
17 涂彬彬;乔杰;;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一级亲属生殖和代谢异常的相关研究[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1年07期
18 何惠玲;可蓓;;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诊治探讨[J];陕西中医;2011年07期
19 李慧;马向华;沈捷;;育龄期肥胖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特异性临床代谢特征分析[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1年07期
20 沈浩然;狄文;;生物芯片在多囊卵巢综合征研究中的应用[J];中国妇幼保健;2011年2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钟立;刘嘉茵;张勤;陈文红;林枫;朱红军;;运动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胰岛素抵抗和性激素的作用[A];继往开来 与时俱进——2003年康复医学发展论坛暨庆祝中国康复医学会成立20周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3年
2 吴静静;吴元赭;吴效科;;多囊卵巢综合征及高雄激素血症患者血中ghrelin水平的变化[A];第四届长三角妇产科学术论坛暨浙江省2009年妇产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3 王玲;符书馨;;同型半胱氨酸与多囊卵巢综合征血管病变及胰岛素抵抗[A];中华医学会第三次全国绝经学术会议暨绝经相关问题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1年
4 孙维峰;梁静;;补肾活血化痰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的临床研究[A];第九次全国中医妇科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5 李启富;李卫平;程庆丰;马仕坤;;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血清RBP4水平增加及其对胰岛素抵抗的影响[A];2006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第十次全国糖尿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6 陈晓莉;杨冬梓;李琳;陈亚肖;;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糖代谢的评估[A];第一届中华医学会生殖医学分会、中国动物学会生殖生物学分会联合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7 杨洁谨;陶弢;刘伟;郑俊;周佳雯;贾芸;;脂联素浓度在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中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分析[A];2006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第十次全国糖尿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8 李强;张巾超;;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A];2008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系列研讨会暨中青年英文论坛论文汇编[C];2008年
9 詹明洁;;电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肥胖12例临床观察[A];浙江省针灸学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学术论文汇编[C];2008年
10 祁冰;郝松莉;侯丽辉;;多囊卵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与中医药干预[A];第十次全国中医妇科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宏亮;代谢综合征内皮细胞胰岛素抵抗分子机理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2 朱敏;针药并用改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胰岛素抵抗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年
3 李全民;1.胰岛素抵抗大鼠G-6-Pase、GK、UCPs基因表达和干预研究 2.PPARα基因变异与2型糖尿病家系血脂的关系[D];重庆医科大学;2003年
4 朱伟;摄食抑制因子NUCB2/Nesfatin-1对机体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D];重庆医科大学;2011年
5 付雪艳;西洋参治疗大鼠胰岛素抵抗活性部位筛选及作用机理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6年
6 伍游雅;益气养阴,活血通腑法对代谢综合征患者外周胰岛素抵抗的影响[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5年
7 王雪云;Beganatide对实验性糖尿病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8 付方明;新诊断标准下糖尿病前期人群代谢状况及胰岛素抵抗与胰岛功能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9 张宁;多囊卵巢综合征痰湿证内分泌特征及颗粒细胞胰岛素受体底物1/2mRNA的表达[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10 范征;己糖-6-磷酸脱氢酶和11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1的相互调节在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婷婷;中药金芪降糖片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实验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5年
2 李晓林;二甲双胍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伴胰岛素抵抗患者的疗效观察[D];青岛大学;2005年
3 曾玖芝;白细胞介素18与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胰岛素抵抗及脂代谢关系探讨[D];苏州大学;2006年
4 潘姣娥;经阴道超声评价二甲双胍治疗胰岛素抵抗的PCOS的临床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5 巩梅丽;多囊卵巢综合征纤溶因子的特征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6 张翠莲;胰岛素增敏剂在多囊卵巢综合征中的应用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7 张颖;多囊卵巢综合征与APN、IL-6和CRP的相关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8 熊冬梅;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红细胞胰岛素受体体内自身磷化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9 姜荣华;罗格列酮和二甲双胍对多囊卵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的治疗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10 张莉;多囊卵巢综合征血浆内酯素水平与胰岛素抵抗及肥胖的相关性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勇丽;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可生育[N];健康报;2006年
2 副教授 魏开敏;患了多囊卵巢综合征该怎么办[N];卫生与生活报;2007年
3 吕斌;患多囊卵巢综合征注意减肥[N];大众卫生报;2007年
4 吕武;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要注意减肥[N];卫生与生活报;2007年
5 上海瑞金医院内分泌代谢病科 顾卫琼洪洁;月经异常警惕多囊卵巢综合征[N];健康报;2008年
6 刘文山;胰岛素抵抗[N];家庭医生报;2007年
7 冀京蕊;少女要警惕多囊卵巢综合征[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8 上海长海医院中医科 张丹英 主治医师;走近多囊卵巢综合征[N];上海中医药报;2010年
9 ;胰岛素增敏剂何时用最好[N];医药导报;2008年
10 记者 李天舒 通讯员 高健;多囊卵巢综合征早诊有了中国标准[N];健康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