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气化痰开窍法合电刺激对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研究
【摘要】:
研究背景
脑卒中的发病率、致残率很高,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生活。脑卒中急性期吞咽障碍的发生率为41%,慢性期为16%,脑干卒中吞咽障碍发生率为51%,存活的脑卒中患者中71%有吞咽困难。而吞咽障碍常导致多种严重并发症,如吸人性肺炎、脱水、营养不良、支气管痉挛、气道阻塞以及出现社会隔绝、抑郁等负性社会心理,从而严重影响病人的身心健康。尽管其发病率很高,但很少的患者得到吞咽障碍的正规诊断,其中很多患者发生严重的并发症,且医疗费用惊人。如何在临床上建立一种或几种治疗方案针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进行确实有效的治疗,尤其是中西医结合治疗,使患者能够正常进食,并且运用标准化检查进行评价,有利于临床推广,将对我国国民经济和人民健康起到十分积极的影响。
研究目的
通过观察益气化痰开窍法合电刺激疗法对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影响,以建立一种行之有效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
研究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分组设计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按分期(口腔期为主、咽期为主)进行分层,再将各层内患者按随机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按方案进行治疗,治疗前及治疗3周后分别进行洼田吞咽能力评定及VFSS检查进行评分,根据洼田吞咽能力评定及吞咽障碍的程度评分(根据VFSS评估)综合判断临床疗效。另外,两组于治疗前后皆接受心电图及胸片检查,记录治疗过程的不良反应,以对两种治疗方法的安全性进行评价。治疗疗程结束后,将收集的资料以双人双输形式输入计算机,用软件包SPSS13.0进行管理和统计分析。统计方法采用秩和检验。
研究结果
一、共纳入病例46例,治疗组23例,对照组23例。无脱落及死亡病例。两组洼田吞咽能力评定、吞咽障碍程度评分口腔期评分、咽期评分、总分评价治疗前后数据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1(表10),表明两组治疗方案在改善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上均有疗效。
二、两组疗效比较,根据洼田吞咽能力评定疗效评价标准,治疗组治愈率为:13.0%,显效率为:44.5%,好转率为:30.5%,无效率为:13.0%,总有效率为:86.9%;对照组治愈率为:0%,显效率为:21.7%,好转率为:60.9%,无效率为:17.4%,总有效率为:82.6%。经秩和检验处理,两组疗效差异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8),表明两组对于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治疗效果比较有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经秩和检验分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洼田吞咽能力分级组间存在差异,P0.05(表11),说明对于提高洼田吞咽能力等级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根据吞咽障碍程度评分疗效评价标准,治疗组治愈率为:13.0%,显效率为:0%,好转率为:74.0%,无效率为:13.0%,总有效率为:86.9%;对照组治愈率为:0%,显效率为:0%,好转率为:78.3%,无效率为:21.7%,总有效率为:78.3%。经秩和检验处理,两组疗效差异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9),表明两组对于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治疗效果比较有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而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吞咽障碍程度评分的口腔期评分、咽期评分、总分评价分别经秩和检验分析,治疗组与对照组组间无差异,P>0.05(表11),说明对于吞咽障碍程度评分的改善作用治疗组和对照组基本一致。两组治疗后的吞咽障碍程度评分虽未达统计学意义,但从图2、图3、图4所见,两组均有疗效,且治疗组经治疗后总分评分上升的幅度比对照组大,可认为两组组间疗效是有差异的趋势。
三、治疗过程未见不良反应。
结论
益气化痰开窍法合电刺激疗法对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确切,且疗效比单纯电刺激的较好。研究过程未见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为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
|
|
|
|
1 |
缪芸;倪朝民;;低频电刺激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康复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康复;2009年03期 |
2 |
周志军;翳风穴电针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60例体会[J];中国临床康复;2004年19期 |
3 |
汪进丁;徐丽君;;脑卒中吞咽障碍的病理生理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8年07期 |
4 |
韩书军;;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护理研究进展[J];齐鲁护理杂志;2010年05期 |
5 |
夏本经;噎膈(贲门痉挛)[J];新中医;1979年05期 |
6 |
刘悦,凌方明,梁宏宇;针刺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2年06期 |
7 |
兰月,黄东锋,陈少贞,徐光青,刘鹏;影响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2年11期 |
8 |
贾海燕;吞咽功能障碍的护理诊断和康复护理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2年01期 |
9 |
覃丽红,刘丽萍;康复训练与指导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影响[J];中国基层医药;2004年01期 |
10 |
朱士文,李义召,任文博,顾颖,张俊玲,马艳平,刘素君,宋成忠,孙远标,王泽虎,崔贵祥,岳寿伟,张登部;综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临床研究[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5年01期 |
11 |
范亚硕;;脑卒中伴吞咽障碍病人康复训练效果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2005年07期 |
12 |
钟成功;;国内第一本《吞咽障碍诊疗学》专著出版[J];介入放射学杂志;2006年01期 |
13 |
李松涛;郑兰娥;许彤;;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康复治疗[J];医药世界;2007年01期 |
14 |
牛秀茹;邢军;王子臣;安艳荣;马风华;;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评定与康复[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08年04期 |
15 |
郑凤君;叶澄萍;王玉;;五味子冰棉签咽部刺激法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18例临床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09年05期 |
16 |
张庆华;刘占河;薛华;;脑卒中致吞咽障碍的康复护理进展[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年14期 |
17 |
日野原 正;孙国垣;;吞咽障碍[J];日本医学介绍;1987年02期 |
18 |
陈奎民,郑颖,王宏,姜德福;23例甲状腺未分化癌综合治疗分析[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3年06期 |
19 |
冯定香,李胜利;吞咽障碍的康复评定与治疗[J];中国康复;1997年03期 |
20 |
张莉,鲁燕圆,刘梅玲;老年脑卒中并发摄食—吞咽障碍的康复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0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