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早期康复影响因素调查及康复护理路径的建立
【摘要】:脑卒中是全球致残率最高的常见病,早期康复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致残率与致残程度。但目前早期康复护理现状不容乐观,存在康复护理体系不健全、缺乏统一的指导标准、康复实施水平低下等问题。为了完善康复护理体系,建立临床康复护理规范,提高康复实施效果,有专家提出临床护理路径的管理模式,但现有的脑卒中临床护理路径主要是针对疾病的诊疗过程,护士在其中只是协助医生的诊疗工作,且缺乏护理实证证据指导。本研究通过对脑卒中早期康复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早期康复存在的问题,为提高康复实施水平制定干预措施提供参考;同时,通过文献查找康复指南中与护理相关的证据,建立脑卒中康复护理路径,规范护士在疾病早期康复中的工作内容,为临床护士提供早期康复指引,提高康复实施效果。本研究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脑卒中早期康复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一、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对各省市护士进行问卷调查;二、结果:1.脑卒中康复开始的时机普遍较晚;康复内容不全面;康复护理体系不完善;康复护理的实施缺乏统一的指导标准;2.参与调查的护士中,能够实施康复的占38.38%;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学历、缺乏相关专业知识与技能、责任护士是否有必要实施康复护理,患者或家属认为不需要、患者或家属主动配合意识差,医院等级、工作繁忙、缺乏康复指引、效果评价以及和康复护理路径是实施康复护理的影响因素(P0.01或P0.05)。三、结论:1.建立脑卒中康复护理指导标准是改善康复护理实施的重要措施;2.影响护士康复护理实施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应根据影响因素从宏观角度进行把控,提高康复护理实施效果。第二阶段:脑卒中康复护理路径的建立一、方法:1.根据临床路径的组成要素,建立路径的框架结构,并通过查阅脑卒中康复指南,提炼出相关证据,建立康复护理路径;2.采用非随机同期对照研究进行预实验。对照组按照常规康复进行护理,观察组按照康复护理路径进行护理。通过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洼田饮水试验、MMSE量表、MoCA量表、HAMA焦虑评分量表等方法评价路径的实施效果。二、结果:1.建立了脑卒中康复护理路径;2.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Barthel指数评分、吞咽功能、MMSE评分有明显改善(P0.05);但MoCA评分、HAM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结论:1.脑卒中康复护理路径以护理实证证据为指导,规范了康复护理工作内容;2.康复护理路径能提高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吞咽功能,提高认知能力;但对患者的焦虑情绪,还未形成统一结论。综上所述,本研究调查了脑卒中早期康复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发现存在问题,建立康复护理路径,经预实验,基本达到路径设计的目的。该研究是对提高脑卒中康复护理实施效果的积极探索,其研究结果为开展脑卒中康复护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实践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