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丹注射液中降香的研究
【摘要】:
降香( Ligunm Dalbergiae Odoriferae)为豆科植物降香檀( Dalbergia odorifera T.Chen)树干和根的干燥心材。具有行气止痛,活血止血之功效[1]。降香挥发油主要化学成分为反式苦橙油醇、没药烯、金合欢醇等成分[2]。
香丹注射液是由丹参的水提取液和降香的饱和芳香水加工配制而成的中药注射液,具有活血化瘀,扩张血管与增进冠状动脉血流量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冠心病,心脏病和脑血管疾病,对肝炎,肝硬化和慢性肾衰竭也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香丹注射液处方中降香和丹参的用量比为1000g:1000g,生产工艺过程中降香是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制备的,取其下层饱和芳香水并弃去上层大量的挥发油,从而造成了降香药材的极大浪费,本课题对处方中降香的用量提出了质疑,拟探讨香丹注射液中降香的合理用量,创新性提出了香丹注射液中降香药材的合理用量应对香丹注射液中降香挥发油进行较为深入而系统的研究,并结合降香挥发油的最小活性阈剂量以及安全性来确定,同时也为含挥发油类注射剂的处方设计、质量控制和临床合理用量提供科学参考。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1)采用GC法,测定降香挥发油中反式苦橙油醇的含量,对色谱条件进行方法学考察,从而确定反式苦橙油醇的最佳测定方法;
(2)采用GC法,测定不同来源降香挥发油及反式苦橙油醇的含量,以考察不同来源降香药材的质量;
(3)采用GC法,测定不同溶液(降香饱和芳香水、挥发油饱和水溶液、挥发油饱和丹参水溶液、不同浓度吐温-80的挥发油饱和水溶液、不同浓度吐温-80的挥发油饱和的丹参水溶液)中反式苦橙油醇的含量,以确定降香挥发油在水中的溶解度及处方中不同因素对其溶解度的影响;
(4)采用GC法,测定不同厂家香丹注射液中反式苦橙油醇的含量,以考察不同厂家香丹注射液的质量并为处方中降香的合理用量提供参考;
(5)采用GC-MS联用法,分析鉴定降香挥发油和降香芳香水中的化学成分,以对比分析降香挥发油和降香芳香水中的化学成分,为处方中降香挥发油的质量控制以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6)进行降香挥发油的急性毒性实验、小鼠耐缺氧实验及大鼠心肌缺血实验,对降香挥发油的最小活性阈剂量以及安全性进行研究,并结合以上实验为香丹注射液中降香药材的合理用量提供参考,同时也为含挥发油类注射剂的处方设计、质量控制和临床合理用量提供科学参考。
通过以上实验获得了如下结果:
(1)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降香挥发油中反式苦橙油醇的含量,方法学考察结果得: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的RSD值分别为0.67%、0.85%、1.01%;反式苦橙油醇在0.15mg/mL-0.42m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90%。
(2)十个不同来源降香药材中,反式苦橙油醇的含量为0.07%-1.24%,降香挥发油中反式苦橙油醇的含量为40.35%-53.03%。
(3)50g,100g,250g,500g,1000g降香分别制备的500mL芳香水中,反式苦橙油醇的含量分别为17.8、17.96、17.58、18.09、17.95mg,分别相当于原药材1.54、1.55、1.51、1.56、1.55g;降香挥发油饱和水溶液和降香挥发油饱和的丹参水溶液中反式苦橙油醇的含量分别为17.51、19.40mg,分别相当于降香药材1.51、1.67g,含0.3%、0.5%、0.7%吐温-80的降香挥发油饱和水溶液中反式苦橙油醇的含量分别为130.21、179.92、178.43mg,分别相当于降香药材11.21、15.49、15.36g;含0.3%、0.5%、0.7%吐温-80的降香挥发油饱和丹参水溶液中反式苦橙油醇的含量分别为154.99、182.36、181.70mg,分别相当于降香药材13.34、15.70、15.60g。
(4)不同厂家香丹注射液中反式苦橙油醇的含量存在较大差异,十个不同厂家除6号、10号两个厂家产品未检出反式苦橙油醇外,其余八个厂家1000mL香丹注射液中反式苦橙油醇的含量为5.78-102.18mg,结合第三章不同来源降香反式苦橙油醇含量测定结果,其生产1000mL香丹注射液实际需要降香药材0.47-156g。
(5)降香芳香水和降香挥发油中均含有苦橙油醇和(7R,10S)-2,6,10-三甲基-6-羟基-7,10-环氧-2,11-十二烷二烯。
( 6)急性毒性实验结果表明,降香挥发油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为125.84mg/kg,即LD50=125.84mg/kg,耐缺氧实验和心肌缺血实验表明处方中降香挥发油和降香芳香水对小鼠缺氧和大鼠心肌缺血没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7)通过对香丹注射液中降香挥发油的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的考察、不同产地降香以及不同厂家香丹注射液中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与测定,并结合降香挥发油的最小活性阈剂量以及安全性,建议香丹注射液处方中降香药材的用量为200g。
|
|
|
|
1 |
李先锋,邢东霞;香丹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30例临床观察[J];职业与健康;2002年12期 |
2 |
易生富,张静;香丹注射液在四种输液中的稳定性考察[J];中国药业;2001年02期 |
3 |
张莉,金顺英,赵红艳,孙伟红,张睿,费明蕊;香丹注射液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尿蛋白的临床观察[J];吉林中医药;2001年05期 |
4 |
聂万松;香丹注射液鞣质检查探讨[J];中国药品标准;2003年02期 |
5 |
杜士明,蔡华,陈黎,涂自良,董永成;香丹注射液与葡萄糖注射液配伍后不溶性微粒变化的考察[J];药学实践杂志;2004年04期 |
6 |
刘乃明;叶淑芬;;香丹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痛经114例[J];亚太传统医药;2006年11期 |
7 |
杨学智;;香丹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1例报告[J];齐鲁药事;2008年08期 |
8 |
王涛,陆竟恒;香丹注射液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法[J];江苏药学与临床研究;2003年01期 |
9 |
裴宜军,胡琪;香丹注射液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3年21期 |
10 |
吕鸿宾,李宝萍,谢英慧;香丹注射液辅助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22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年13期 |
11 |
贺运河,陈镜合,陈世伟,胡彬文;参附合香丹注射液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合并心力衰竭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2004年01期 |
12 |
徐红波;郭霞信;刘瑛;刘清;;香丹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1例[J];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006年01期 |
13 |
王喜娥;;简析香丹注射液不良反应[J];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1年02期 |
14 |
徐劲松,潘永,梁章荣;香丹注射液治疗急性眩晕45例疗效观察[J];新中医;2002年08期 |
15 |
邓晓文;香丹注射液中细菌内毒素的定量检测[J];时珍国医国药;2002年06期 |
16 |
胡佩莉;利多卡因合香丹注射液治疗偏头痛[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年11期 |
17 |
刘剑波,史晓冬;香丹注射液对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干预作用[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3年04期 |
18 |
张丽征,赵霞;香丹注射液与盐酸川芎嗪注射液存在配伍禁忌[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3年12期 |
19 |
张丽征,杨晓静;香丹注射液与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注射液存在配伍禁忌[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5年06期 |
20 |
高月凉;杨汉忠;;黄芪和香丹注射液联合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30例[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6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