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不同种源何首乌生物学特性及抗衰老作用比较研究

马超  
【摘要】: 何首乌(Polygonum multfolrum Thunb.)为蓼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块根及藤茎均为名贵的大宗中药材,是我国传统的延年益寿的中草药。主要分布于黄河以南各省区,野生资源丰富,部分省区有栽培,全国范围内使用。在保健和化工等方面也有广阔的开发前景。本文对全国10个省份何首乌野生种源的生物学特性及质量差异、抗氧化作用、解剖学特征进行比较,取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何首乌各种源在生长、生理及质量等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 1.1花期、种子成熟期的变异 花期和种子成熟期在种源间存在差异,北端种源的花期和种子成熟期明显早于南端种源,表明长期的环境因素导致分布在不同地理区域的何首乌种源在开花生理和结实物候方面产生了遗传分化。 1.2种子性状的变异 研究结果表明种源间种子性状的变异达到显著水平,北端种源的种子细小而南端种源的种子长度、宽度和千粒重均比北端种源大,但种形指数则是北端种源大于南端种源;同时通过各性状相关分析表明种子千粒重与种子长度和种子宽度呈显著正相关。 1.3总藤长、总地径生长动态的变异 本研究从各种源间的总藤长、总地径生长动态差异分析来看,各月生长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在总藤长生长总增量方面,德庆种源、井冈山种源和田阳种源生长迅速,排列在前3位,而在总地径生长总增量方面则是恩施种源、登封种源和峨眉山种源排在前3位。 1.4单株叶面积增长动态的变异 在种源间各月份生长过程中单株叶面积及各月平均值均有显著差异,从各月平均单株叶面积来看,南端种源比北端种源大,这与南端种源藤茎生长迅速且单叶面积大有关。从各月生长变化表明,各种源的单株叶面积均在9月份达到最大值,随后逐月下降,北端种源生长降幅较大,其新叶增长少,叶片凋落较多。 1.5生物量的变异 本研究表明何首乌种源各生物量指标在种源内差异不显著,而在种源间均有显著差异。其中总生物量反映了各种源总体上的生长水平,研究表明德庆、田阳和靖西等南方种源的总生物量比北端种源大;何首乌的主要产品是其块根,块根重是最重要的经济性状指标,研究表明德庆、峨眉和靖西种源在块根生长方面表现最快;总藤重也是较重要的经济性状指标,在这方面,田阳、德庆和靖西种源表现较高;块重比(TWR)和块根比(TRR)分别反映了何首乌块根生长在总生物量生长和地下部分生长中所占的比例,德庆和缙云山种源有较大的块重比和块根比,从中看出,峨眉种源虽然在总生物量和地上部分的生长表现不佳,但其块根生长较快,因此在种源选择时尚需结合质量性状等其他方面加以考虑。 1.6叶绿素、硝酸还原酶的变异 叶绿素含量在种源间各月份叶绿素含量的差异显著,各种源5个月的平均叶绿素总含量较高的是德庆、井冈山和登封等种源,从各月份变化情况可看出,叶绿素总含量在5月达到最高,在3~7月期间呈低-高-低的变化趋势;而叶绿素a/b含量则是北方种源高于南方种源。本研究对何首乌各种源硝酸还原酶活力的分析表明,2个季节的平均含量较高的是恩施、德庆等南端种源,比北部种源的含量高,从季节变化可见,在生长最旺盛的夏季(7月份)含量比生长缓慢的春季(3月份)高。 1.7蒽醌类成分含量的测定本研究表明不同种源蒽醌类各成分的含量有较大的不同,水解前游离型蒽醌含量、水解后总蒽醌、结合型蒽醌含量、大黄素和大黄素甲醚含量的分析表明在各种源间有差异,田阳种源在蒽醌类成分各项主要指标均最低,登封和德庆种源的水解前游离型蒽醌含量较高,登封和德庆种源的水解后总蒽醌含量和结合型总蒽醌含量较高。1.8 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含量测定 结果说明采集地的地理环境对药材质量有影响。不同生长环境是影响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积累的重要因素。 2.通过花粉粒形态扫描电镜观察花粉粒形态特征分析九个种源地何首乌花粉表面均有网状纹饰,具有较高的一致性。通过显微鉴定不同种源何首乌观察显示田阳种源异型维管束与其他种源具有非常大的差异,其排列呈2层,且木质化程度较高,其他种源地差异不明显。 3.抗氧化作用实验 结果表明,五个种源地何首乌水煎液具有抗氧化作用。田阳种源何首乌抗氧化作用有别于其余种源地,其水煎液的抗氧化作用强弱与其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含量高低无必然相关性。 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何首乌各种源质量性状不仅与种源自身的遗传有关而且与生长地的环境因素有关。从化学成分含量、花粉形态、异型维管束等角度支持将田阳种源另列为何首乌的变种。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房志坚;周洪波;杨立伟;陈浩桉;;何首乌的HPLC指纹图谱[J];华西药学杂志;2008年05期
2 王桂红;聂华;胡俊杰;郑国华;;何首乌HPLC指纹图谱研究[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3 朱铁英;;何首乌化学成分研究进展[J];时珍国医国药;2006年02期
4 梁永枢;段启;方丽华;胡海云;刘喜纯;王维利;;广东德庆何首乌药材HPLC指纹图谱方法学研究[J];广东药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5 刘振丽;李林福;宋志前;张玲;;何首乌药材质量评价研究[J];中药材;2007年03期
6 朱利平;王岳峰;;中药何首乌膨化前后大黄素含量的比较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6期
7 焦旭雯;张相年;赵翾;严萍;赵树进;;不同倍性何首乌中二苯乙烯苷和蒽醌类的含量比较[J];中药材;2007年12期
8 谢华;马越鸣;张宁;;HPLC测定桃核承气汤中蒽醌类成分及苦杏仁苷的含量[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6年07期
9 何世新;郭娅;张德伟;;HPLC测定乙肝扶正胶囊中大黄素的含量[J];中成药;2007年06期
10 宁德山;唐青涛;谭廉清;;HPLC法测定保健保片中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的含量[J];临床医药实践;2009年32期
11 蔡丽芬;钟国跃;张倩;瞿显友;;HPLC测定不同生长年限及采收期何首乌中二苯乙烯苷和蒽醌类成分的含量[J];重庆中草药研究;2011年01期
12 韩紫岩;陈寅生;;HPLC法测定首乌降脂胶囊中SG的含量[J];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年04期
13 张秀桥,刘焱文,方颖;三黄泻心汤传统饮片汤剂与中药浓缩颗粒汤剂中蒽醌成分TLC、HPLC图谱比较[J];长春中医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14 杨月娥;胡文帅;庞婕;王永祥;;道地产区大黄中5种蒽醌类化合物含量测定[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1期
15 姚桂根;秦芝玲;陈鸿俊;朱承伟;;何首乌的质量研究——不同产地的何首乌中所含蒽醌类成分的含量比较[J];中成药;1981年01期
16 杨仙凌;;HPLC法测定生首乌和制首乌中大黄素的含量[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17 苏建;袁志芳;张兰桐;王春英;吕春艳;刘伟娜;;RP-HPLC法测定何首乌和夜交藤中二苯乙烯苷和蒽醌类成分[J];中草药;2007年02期
18 戚颖欣;;HPLC法测定降脂减肥片中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的含量[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7年07期
19 尹宁宁;林林;林永强;;HPLC法测定正糖胶囊中大黄素的含量[J];中国实用医药;2009年03期
20 曹骋;曾元儿;陈丰连;江滨;;何首乌中二苯乙烯苷转移率研究[J];中成药;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丽芬;张倩;钟国跃;;HPLC法同时测定何首乌中二苯乙烯苷和蒽醌类成分的方法学研究[A];全国第8届天然药物资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刘振丽;宋志前;;何首乌炮制前后高效液相指纹图谱的变化[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四届中药炮制分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3 田永亮;窦志英;曹柳;王萍;张迎;;不同炮制方法对何首乌中二苯乙烯苷含量的影响[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炮制分会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许冬瑾;陶艳;陈华师;程文胜;尤北宏;;HPLC法测定四种何首乌高压炮制品中二苯乙烯苷的含量[A];2010中药炮制技术、学术交流暨产业发展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张华;刘刚;谢雅君;张睿;姜韧;谭生建;;HPLC法测定七味广枣丸中丁香酚的含量[A];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0年
6 唐熙;李小晶;唐泓;陈旻实;吕水源;江晓芬;陈佳敏;杨翔;;HPLC检测塑料制品中苯乙酮残留量[A];中国毒理学会第三届中青年学者科技论坛暨2011年全国前列腺药理毒理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周海妹;展学孔;曹俊;;HPLC法测定夏天无薄膜衣片中原阿片碱含量[A];海南省药学会2009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8 王蔚芝;黄嫣嫣;刘吉众;赵睿;马会民;刘国诠;;微流控芯片阵列多肽合成与HPLC分析[A];全国生物医药色谱学术交流会(2010景德镇)论文集[C];2010年
9 郭时金;沈志强;张志美;张颖;;HPLC法同时检测复方磺胺间甲氧嘧啶钠蜂胶溶液中磺胺间甲氧嘧啶钠和甲氧苄啶方法的研究[A];兽医药品学——2010第三届中国兽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10 陈云华;龚慕辛;张超;宋亚芳;于萍;;鬼箭羽饮片中香橙素含量的HPLC测定[A];第二届全国中药商品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凌晖;何首乌野生种质资源地理变异与种源初步选择[D];南京林业大学;2005年
2 严寒静;何首乌种质资源研究[D];中山大学;2007年
3 王永红;两性霉素B降解产物研究及其HPLC方法与微生物测定法含量测定结果的量值统一[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10年
4 张清安;沙苑子中酚类物质研究及其抗氧化成分的HPLC筛选[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何建雄;银翘柴桂汤HPLC指纹图谱及其体外抑制流感病毒作用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6 李宜融;树豆叶的HPLC指纹图谱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年
7 翟红昌;基于HPLC技术的南海北部浮游植物色素与群落结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王燕;辣椒素类物质分析及其感官特性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7年
9 田新惠;彩色棉GhF3'H与GhF3'5'H基因的克隆、鉴定及四种类黄酮物质的HPLC分析[D];石河子大学;2010年
10 温鹏飞;葡萄与葡萄酒中黄烷醇类多酚和果实原花色素合成相关酶表达规律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超;不同种源何首乌生物学特性及抗衰老作用比较研究[D];广东药学院;2009年
2 秦波;发酵何首乌与制首乌等质量对比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1年
3 苏建;何首乌、夜交藤药材质量控制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7年
4 陈蔼;救必应质量标准与HPLC指纹图谱的研究[D];广东药学院;2010年
5 吴倩;紫杉醇的SPE-HPLC分析方法建立及初分离工艺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6 王海波;手性荧光衍生RP-HPLC分离分析儿茶酚胺和氨基酸对映体[D];延边大学;2005年
7 蔡巍;左炔诺孕酮经皮给药制剂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7年
8 刘喜全;新型联苯乙酸透皮贴剂的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7年
9 杨月莲;α-硫辛酸缓释片的制备及其对新西兰兔药效学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07年
10 白雪媛;哈蟆油HPLC指纹图谱的研究及其在真伪鉴别中的应用[D];长春中医药大学;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旺;警惕何首乌的不良反应[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2 丁乡;何首乌畅销不衰[N];中国医药报;2001年
3 郑智文;何首乌淡季酿商机 猪苓产新价格趋升[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4 王顺年 吴新荣;药物中毒救治要点[N];农村医药报(汉);2006年
5 健康时报特约专家 庄乾竹;养发生发巧用何首乌[N];健康时报;2005年
6 戴义洲王全安;安徽淮南有机何首乌种植有了地方标准[N];中国质量报;2008年
7 戴义洲王全安;淮南有机何首乌有了种植技术规程[N];中国医药报;2008年
8 陆善旦;何首乌栽培技术[N];中国中医药报;2002年
9 双柏县农业局茶桑站 李华荣 双柏县科技局 杨大平 张正清;何首乌栽培与管理技术[N];云南科技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宋雨;何首乌种植技术[N];河南科技报;200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