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激光光束传输及超短脉冲光束传输的理论研究

邓冬梅  
【摘要】: 本文从理论上研究了激光光束传输及超短脉冲光束传输。文中对常数折射率介质中光束的传输和聚焦,自由空间中超短脉冲光束传输的非傍轴修正,相干和非相干离轴完美厄密高斯(elegant Hermite Gaussian (EHG))光束组的传输,及超短超强脉冲激光的飞秒非线性作了基本的阐述。全文分五章,第一章为前言,第二、三、四章介绍作者硕士研究生期间做的部分工作,第五章为总结和展望。 第一章:回顾了激光光束传输及超短脉冲光束传输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阐述了常数折射率介质中光束的传输和聚焦,建立了表征傍轴光束总的特征的量,如:束宽、衍射发散角、波前曲率半径、复光束参数q与变换矩阵的关系,得到了光束质量因子和变换矩阵行列式的定量关系。 第三章:研究了自由空间中超短脉冲光束传输的非傍轴修正;得到了非傍轴脉冲光束解;并用积分形式表示了任意脉冲光束的最低阶修正解;通过数值模拟,比较了Porras的最低阶修正、我们得到的最低阶修正与复解析信号(Complex Analytical Signal,CAS)解,结果表明我们的最低阶修正更接近CAS解。 第四章:讨论了相干和非相干离轴完美厄密高斯(elegant Hermite Gaussian (EHG))光束组的传输特性,通过解析推导和数值模拟,研究了相干和非相干的离轴EHG光束组的传输,得出并比较了相干和非相干的离轴EHG光束组的光束质量因子、陡峭度和筒内的功率(Power in Bucket)。 第五章:介绍了飞秒非线性光脉冲研究的最新进展动态。随着超快光学技术的发展,仅含几个振荡周期的超强脉冲已经能产生,且其强度梯度可使电子存在比库仑束缚场高许多倍的外场产生的原子束缚态上,并产生了同光频相差不大的电离率,从而促进了非线性光学前沿及非相对论的强场物理的延伸。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刘磊;孙玲;唐晓军;;激光时空特性对双光束相干合成影响分析[J];激光与红外;2011年07期
2 洪敏芳;沈建琪;张秋长;于彬;;高斯光束垂直入射到不同折射率介质中的传播规律[J];中国激光;2011年07期
3 许宏庆;贺新生;涂海意;费维扬;周麓波;;测量两相流的LDV系统[J];实验技术与管理;1988年01期
4 林远芳;李拓宇;郑晓东;刘旭;刘向东;;光学虚拟实验室中典型光路调试的仿真实现[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年05期
5 韩光宇;张国玉;曹立华;陈宁;于晓波;;卫星激光测距中发射光路光机结构设计[J];仪器仪表学报;2011年07期
6 曾育锋;林晓卉;黎棣康;;用激光李萨如图形测量振动物体频率及能量衰减规律[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7 叶锦函;郝晓剑;周汉昌;;基于532nm半导体激光器的远距离传输准直实验分析[J];光学仪器;2010年06期
8 梁雪驰;徐丹旸;;激光器性能综合测试设备研制[J];航空制造技术;2011年18期
9 李恪;王江安;姚瑶;;基尔霍夫近似下激光海面漫反射组网通信特性[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1年07期
10 白春;肖石林;;垂直腔表面发射式激光器阵列与带状光纤阵列的耦合技术[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17期
11 李恪;王江安;姚瑶;;二维激光海面漫反射能量分布特性[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8期
12 王长利;张德志;张景森;张向荣;刘文祥;谭书舜;刘冠兰;;超高速小弹丸激光片光测速系统的研制及应用[J];实验力学;2011年04期
13 刘迪;张斌;谭炳辉;黄水平;潘雪丰;陶卫东;;用碘酸钾粉末倍频分析法测定激光光斑[J];光学仪器;2010年01期
14 ;[J];;年期
15 ;[J];;年期
16 ;[J];;年期
17 ;[J];;年期
18 ;[J];;年期
19 ;[J];;年期
2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绍武;王群书;邵碧波;王飞;马志亮;宇文璀蕾;张检民;;环形光刀取样式高能激光光束在线测量技术[A];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2 高明伟;高春清;林志锋;B.Eppich;H.Weber;;利用Wigner函数测量实现激光光束特性参数的评价[A];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3 罗宇强;任豪;章书敏;;CCD测量激光光束基本参数的软件开发[A];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4 解平;傅淑珍;谢川林;;非稳腔激光光束质量测试技术[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2)[C];2002年
5 姜永远;张永强;侯春风;周忠祥;孙秀冬;;含有负折射介质的多层膜色散特性的研究[A];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6 刘兰琴;张清泉;景峰;彭志涛;张小民;;两种不同算法重构高功率激光束的相位[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1999)[C];1999年
7 桂赛银;周雪华;;支撑喉内窥镜下钬激光治疗喉部疾病的手术配合[A];2007浙江省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8 李小华;唐璞;赵利群;;径向变折射率介质中的电磁波轨迹[A];全国电磁兼容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9 李胜立;;雷达测速在21世纪城市建设中的重要作用[A];天津市电视技术研究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1)[C];2009年
10 王世绩;顾援;;X光激光实验研究进展[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1999)[C];199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玲;细观光测力学研究中的高频全息光栅及精细网格技术[D];清华大学;1994年
2 邓诗涛;变折射率介质中的光传输及像质评价[D];浙江大学;2008年
3 王伟;实际高强度激光束的描述和激光加速带电粒子特性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4 敖磊;基于靶标反馈的自准直光束漂移抑制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5 王彩霞;嵌入式激光光束质量分析系统的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09年
6 吴翔;半导体激光光束的特性及其耦合技术[D];浙江大学;2004年
7 李大海;激光光束波前畸变的径向剪切干涉诊断及其控制新方法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8 罗时荣;平顶分布光束的描述、计算模拟和基于强度矩方法的激光光束质量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9 林志立;负折射率介质透镜的像差理论及亚波长成像实验[D];浙江大学;2007年
10 张琳;梯度折射率介质内辐射传递方程数值模拟的有限元法[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冬梅;激光光束传输及超短脉冲光束传输的理论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2 仇云利;激光光束的传输特性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冯东洋;激光束性能测量方法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0年
4 叶锦函;基于35mm高炮的激光光束准直技术研究[D];中北大学;2011年
5 周建康;利用图像融合提高CCD的动态范围进行激光光斑检测[D];苏州大学;2006年
6 郭晓艳;短波长激光抛光蓝宝石工艺过程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07年
7 肖勇;基于CCD的激光光束分析软件系统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8 潘毅思;采用非球面光学系统实现激光束整形[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9 黄丰杰;车身覆盖件的三维激光切割工艺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10 蔺敬平;激光二极管光束质量评价方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小明;石油枯竭,何不借助太空电力[N];光明日报;2004年
2 王姣;激光到底会不会损伤视网膜?(上)[N];科技日报;2008年
3 本报实习记者 万佳欢;激光电视可显示70种颜色[N];北京科技报;2006年
4 ;HD-DVD[N];中国计算机报;2004年
5 唐川;光盘原理深入剖析[N];中国计算机报;2005年
6 赵聪;防伪包装技术之彩色打标[N];中国包装报;2008年
7 记者 李媛 通讯员 于晓颖 雷歌红;北安公司三分公司加大设备投入 赢得效率赢得安全[N];建筑时报;2007年
8 鼎鸿;数控激光切割机组简介[N];中国包装报;2008年
9 本报专稿 司项宇;海外聚焦中国激光武器[N];世界报;2008年
10 ;月亮感受地球引力“心潮起伏”[N];大众科技报;200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