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中学生强迫症的家庭因素分析及其系统家庭治疗初探

赵玲  
【摘要】:作为心理咨询和治疗领域中的第四势力,家庭治疗在国外的兴起和发展已经有了七八十年的历史。然而,在我国,家庭治疗引起人们的兴趣和关注还是最近几年的事情。尽管时间较短,但由于家庭治疗所具有的一些独特理论,以及使用的一些独特的方法,使得家庭治疗在我国的发展出现了非常好的势头。越來越多的人开始学习家庭治疗理论,并使用家庭治疗理论来帮助遇到困惑的家庭和家庭成员。家庭治疗最大的贡献在于提供了一个了解当事人行为的新架构,它超越了过去只关注个人内在的心理冲突、人格特征、行为模式的局限,把人及其症状放在整个家庭的运作中去了解并治疗。这是从个人到系统、从直线性到循环性的思维方式和视角上的转变。越来越多的咨询心理学者开始学习家庭治疗和婚姻咨询,甚至认为是否会用这种方法被看作是一种职业的象征(Professional Symbol)。 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OCD)是一种常见的焦虑障碍,也是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主要问题之一。心理学家们从神经生理、心理和社会等方面对青少年强迫问题的发生、发展、诊断、治疗以及干预进行了研究,并且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然而,目前对该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临床群体,对于非临床青少年的研究相对较少,对于强迫症状的家庭因素的研究也相对不多。 本文从非临床样本中抽取中学生作为调查对象来了解中学生强迫症的现状。同时从家庭系统观的角度,探索强迫症的系统式家庭治疗。 本研究结论如下: 1、强迫症可疑者52人,占总调查人数的7.9%,其中女生检出率为8.7%,男生检出率为8.5%。这个比率高于国内以往的研究所报道的比率。 2、本研究中,强迫得分组与正常组不存在性别差异,也就是说,强迫症患者在性别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强迫检出率较高的年级依次是初一、高一、初二、高二、初三。 3、本研究在家庭其他因素,比如家庭人数,经济状况,家庭状况,父母学历,父母职业,父母是否去世,是否独生子女,是否与祖父母同住以及父母吵架频率等方面,对强迫症没有影响,而父母关系对强迫症有贡献。 4、本研究中,中学生强迫得分与家庭功能中的角色、成功性有非常大的关系。这两个因素对强迫症的贡献非常大。本研究与国内以往研究的不同之处,在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吴佩霜;;带上三角尺关水龙头[J];东西南北(大学生);2003年11期
2 何鑫业;;家乡是一种强迫症[J];杭州(生活品质);2010年08期
3 赵国明;;一个强迫症患者的心理历程[J];心理世界;2001年06期
4 蜜丝黄;赵爽孜;徐雪茹;;你有什么癖?[J];半岛新生活;2008年21期
5 豆沙饭团;翎舫栈道;;拼图们的幸运咖啡[J];男生女生(银版);2009年08期
6 ;有多少强迫可以承受[J];东西南北;2003年10期
7 丐小亥;;我有问题[J];布老虎青春文学;2009年13期
8 朱仁金;;艺术的病理学研究:艺术家与强迫症[J];文艺评论;2009年06期
9 方新;钱铭怡;訾非;;完美主义心理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7年03期
10 许燕春,邱鸿钟;强迫症的心身特征及其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J];医学与哲学;2004年04期
11 金秋;;借读生“情诗”曝光患上强迫症[J];青年科学;2006年08期
12 ;今天你“强迫”了吗[J];晚报文萃;2009年05期
13 金苏焱;;优秀男孩患上了“时间强迫症”[J];大众心理学;2010年08期
14 章月娥;;都市人,警惕“密码强迫症”[J];健康;2011年06期
15 杨东;;森田疗法[J];中学生百科;2002年02期
16 ;强迫症的自测表,你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评定[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4年10期
17 韩浩月;;和小贝一起病[J];中国新闻周刊;2006年14期
18 马达;;强迫症妈妈[J];视野;2011年03期
19 许苏玲;;关爱老年人心理健康——强迫症的成因和治疗[J];大众心理学;2006年04期
20 李彩娜;邹泓;;亲子间家庭功能的知觉差异及其与青少年孤独感的关系[J];心理科学;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玲;王玲;;珠江三角洲地区中学生强迫症的家庭因素分析[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孙达;占宏伟;叶小娟;何刚强;;强迫症患者rCBF变化与局部脑功能关系的探讨[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中国核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第9册)[C];2009年
3 李铭;沈学武;许爱琴;;耳针配合温胆汤化裁治疗强迫症临床疗效分析[A];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第九次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4 侯景明;武文婧;王健;周代全;黎海涛;;强迫症患者脑功能异常的静息态磁共振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放射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5 陈国统;;强迫症的认知行为治疗[A];2009年浙江省医学会精神病学学术年会暨浙江省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第二届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6 闫俊;崔玉华;;强迫症患者的生活质量评估[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7 李启荣;苗国栋;阳琼;余金龙;;强迫症患者父母教养方式特点及其对患者的影响初探[A];中国民康医学杂志创刊20周年优秀论文集(1988-2008)[C];2008年
8 陈远岭;;强迫症的认知行为治疗[A];浙江省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成立大会暨二○○八年浙江省精神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9 程木华;温盛霖;李建芳;;强迫症rCBF变化对认知功能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核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11年
10 程宇琪;杨涛;单保慈;徐林;许秀峰;;强迫症患者静息态脑功能连接异常[A];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第九次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丹;青少年情绪—行为问题、家庭功能、认知性情绪调节策略及其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刘在花;小学生社会智力的结构、特点、影响因素及干预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4年
3 张莹;慢性病患儿家庭管理方式及家庭干预效果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9年
4 孙晶晶;古典时期雅典家庭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5 左传涛;正电子发射断层(PET)基础与临床研究:脑PET功能影像学技术平台的建立及脑功能重塑研究中的应用[D];复旦大学;2004年
6 许碧云;结构方程模型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D];四川大学;2004年
7 俞蓉蓉;反社会型人格特质的结构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D];浙江大学;2009年
8 许思安;汉族、壮族、蒙族、纳西族人格结构的比较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6年
9 刘玉新;高中理科资优生学业自我概念的特点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10 申自力;自尊情感模型假设的检验[D];中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玲;中学生强迫症的家庭因素分析及其系统家庭治疗初探[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2 颜剑雄;高中生网络成瘾倾向与家庭功能、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3 樊为;大学生心理健康之家庭影响因素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4 李改;大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与其心理健康的关系的研究[D];河北大学;2000年
5 毕珊娜;4-6岁幼儿父母教养方式、同伴关系与合作行为的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0年
6 赵莉莉;中学生习得性无助感及其与学业自我效能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D];河南大学;2010年
7 高红;中小学学习困难学生的焦虑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父母人格之关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8 王雪凌;城市父母教养方式对初中生欺负行为影响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3年
9 石晶;高中生父母教养方式、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10 赵文;高中生学习倦怠与父母教养方式、心理控制源关系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华章;规避理财强迫症[N];证券时报;2006年
2 记者 姚剑锋;竞争日趋激烈白领易患强迫症[N];经济参考报;2008年
3 本期咨询师 北京东明时光国际咨询中心 刘明;关注细节的我是不是得了强迫症?[N];中国社会报;2007年
4 刘锦丽;自我化解强迫症[N];大众卫生报;2007年
5 金若米;怎样对待强迫症患儿[N];大众科技报;2001年
6 罗玉菊;患强迫症后切莫急“刹车”[N];大众卫生报;2007年
7 魏琳;为何会得强迫症[N];江苏科技报;2005年
8 ;职场人要警惕工作强迫症[N];北京人才市场报;2008年
9 王洁;强迫症患者爱较真[N];中国医药报;2003年
10 实习生 严锋林;“信息强迫症”该怎样规避?[N];科技日报;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