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林纾《春觉斋论画》研究

孙彩红  
【摘要】: 本文以林纾的《春觉斋论画》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个案研究与整体观照相结合、文献整理与理论探讨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结合林纾所处近代“文化转型”的特殊历史时期以及其它相关的资料,对林纾的《春觉斋论画》进行了较为粗浅的考察。论文的导言部分介绍了《春觉斋论画》的研究状况,说明了本文选题的价值和意义。论文的正文部分共分三章,第一章首先考察《春觉斋论画》的产生,对其版本、印行时间及写作时代背景进行了考察,其次探讨了林纾的绘画师承。第二章初步总结出《春觉斋论画》的五个主要内容为:画家与画作论、画派论、师古人与师造化论、词中有画论、中西绘画对比论。第三章对《春觉斋论画》的类属进行了界定,认为《春觉斋论画》是专论文人画与山水画的画论,最后概括了《春觉斋论画》的价值及局限。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马德翠;;中西文化夹击下林纾的西方文化观[J];学术论坛;2011年06期
2 张丽君;;从意识形态角度看林纾翻译文本的选择[J];青年文学家;2011年14期
3 肖萌;孙作顶;;从功能翻译理论的视角解读林纾译本《黑奴吁天录》[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4 周心怡;;论林纾和庞德“误译”的根源[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3期
5 张文杰;;以目的论为指导看林纾的翻译[J];华章;2011年21期
6 游友基;;林纾与三坊七巷文化名人的交往[J];闽江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7 韩丹丹;;背道而驰还是殊途同归——目的论视角下林纾与鲁迅翻译研究[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8 梁琨;;林纾的翻译和近代文学思潮[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9 顾晓绿;;民国文人趣事[J];政府法制;2011年23期
10 李佳芩;;从多元体系理论角度论林纾文学翻译的主要特点[J];科技信息;2011年21期
11 陆艳;;翻译规范理论关照下的林译小说[J];作家;2011年14期
12 王晨婕;;从《林纾的翻译》解读化境说的现代性与传统性[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13 郭小华;;从多元系统论角度看林译作品中归化与异化现象[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1年07期
14 潘红;谭学纯;;林译《迦茵小传》:意识形态规约下的修辞重构[J];语言文字应用;2011年03期
15 张天星;;汪康年铅印林译《茶花女》考论[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16 沈庆会;孔祥立;;“自由文笔”下的“自由翻译”——包天笑翻译小说研究[J];明清小说研究;2011年03期
17 郝岚;;从《长生术》到《三千年艳尸记》——H.R.哈葛德小说She的中译及其最初的冷遇[J];外国文学研究;2011年04期
18 杨晓红;;中国传统小说的诗学传统与林译小说的归化策略[J];文学界(理论版);2011年06期
19 陆丹路;;传播者与媒介的作用:论狄更斯作品在中国的传播[J];镇江高专学报;2011年02期
20 罗虹;;翻译伦理对林译小说中有意误译的阐释力——以《黑奴吁天录》为例[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以“林译小说”为中心论林纾在文学转型过程中的两难抉择[A];山东近代文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以“林译小说”为中心论林纾在文学转型过程中的两难抉择[A];中国近代文学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翻译文学与中国文学近代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吴慧坚;;翻译的价值:原作生命旅程的新开展——从本雅明的翻译观看莎士比亚作品汉译[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刘克敌;;晚年林纾与新文学运动[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文学史研究·史料研究卷(文学史研究卷)[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刘宏照;林纾小说翻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杨丽华;林纾翻译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3 郭杨;林译小说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4 周羽;清末民初汉译小说名著与中国文学现代转型[D];上海大学;2010年
5 贺爱军;译者主体性的社会话语分析[D];苏州大学;2012年
6 杨玲;林译小说及其影响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英鹏;跨文化传播视域下的翻译功能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彩红;林纾《春觉斋论画》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2 于峰;林纾翻译思想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3 刘洋;从后殖民理论视角论林纾的翻译[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何红;多元系统理论视野下林纾的翻译[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5 吴中华;“视域差”和“理想解释度”视角下的林纾误译初探[D];西北大学;2012年
6 王少羽;新与旧的艰难抉择[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1年
7 杨丽华;林纾翻译的译者主体性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8 王杨;林纾与桐城派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9 黄睿;翻译即改写[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10 朱琳;翻译之改写[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毕苑;林纾和他的《修身讲义》[N];团结报;2010年
2 杨玲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林译的认同错位与文化调和[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田望生;严复、林纾与桐城派[N];中国铁道建筑报;2000年
4 青年学者 王学斌;另一半的“五四”[N];中国经营报;2010年
5 吴小如;近代文学史不可或缺的部分[N];光明日报;2000年
6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研究员 马勇;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林纾[N];团结报;2010年
7 高为;译著版本闲话[N];中华读书报;2010年
8 张剑;辉煌而艰辛的使命[N];光明日报;2002年
9 洪园波;通古辨今话美译[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1年
10 王宁;全球后殖民语境下的身份问题[N];中华读书报;200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