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豆科绿肥对砖红壤磷、钾含量影响的研究

线琳  
【摘要】:土壤低钾缺磷是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砖红壤上作物生产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施用绿肥是解决南方酸性砖红壤的养分缺乏等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在分析不同豆科绿肥生育期、生境养分含量变异的基础上,通过采用尼龙网袋法布置周期为一年的田间试验,研究施用热带、亚热带豆科绿肥对砖红壤磷、钾含量和形态的影响,阐述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1)豆科绿肥生境的分异以及采集时所处的生育期的不同对施用绿肥后的砖红壤磷、钾含量及其有效性具有较大影响。 (2)施用豆科绿肥能提高表层土壤(0-15cm)磷、钾含量,土壤磷、钾含量的变化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峰值基本都出现在第30天。 (3)施用不同绿肥(不同种属、生育期、生境)对砖红壤磷、钾等养分含量的影响存在一定差异:相对于其它绿肥,扁豆、蔓草虫豆、马占相思、木蓝、度尼山蚂蝗能显著提高砖红壤磷、钾的有效性。 (4)总体来说,在一年的埋田试验中,供试豆科绿肥对土壤无机磷组分的影响都以A1-P的增长最为显著,Fe-P次之;供试豆科绿肥对土壤有机磷组分的影响都以活性和中等活性有机磷的增长最为显著。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罗雪华;郭海超;王文斌;吴小平;贝美容;;Mehlich 3-连续流动分析仪在砖红壤有效磷和有效钾测定上的应用[J];热带作物学报;2011年07期
2 李炜芳;陈秋波;罗微;;砖红壤香蕉园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研究[J];热带农业科学;2011年06期
3 茶正早;闫良;华元刚;;尿素转化的硝态氮在3种母质砖红壤中垂直运移特征初步研究[J];热带作物学报;2011年05期
4 洪仁辉;;氮、磷、钾素在土壤中垂直运移研究现状[J];热带林业;2011年02期
5 张辉;张佳宝;赵炳梓;张丛志;张永春;;高温高压间歇灭菌对中国典型土壤性质的影响[J];土壤学报;2011年03期
6 王和飞;陈道运;王雪;;胆木硬枝扦插育苗研究[J];天津农业科学;2011年04期
7 戴继红;王立永;王永露;;豆荚斑螟的识别与综合防治[J];农技服务;2011年06期
8 程程;姜军;徐仁扣;;支持电解质浓度对磷酸根在可变电荷土壤表面吸附和解吸的影响[J];土壤学报;2011年03期
9 陈金洪;叶素莲;;覆盖技术在龙眼高产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1年21期
10 侯倩;李意德;康文星;周铁峰;刘俊;罗金环;何书奋;符洁;卢瑜;;海南热带滨海城市防台风防护林树种的选择[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1年05期
11 胡春园;薄守军;;浅析土壤与施肥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0年10期
12 韦昌华;曾玲;;土壤含水量对番石榴实蝇蛹羽化的影响[J];广东农业科学;2011年09期
13 黄月华;毕仁军;江剑侑;;土壤-香蕉幼苗体系中重金属Cd的迁移与分配[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5期
14 寇玲玲;耿明建;孔伟;储刘专;李小坤;鲁剑巍;曹卫东;;不同施肥量对苕子生长发育的影响[J];湖北农业科学;2011年13期
15 ;[J];;年期
16 ;[J];;年期
17 ;[J];;年期
18 ;[J];;年期
19 ;[J];;年期
2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鲁双凤;袁建平;王鹏;王军广;王瑞强;;海南岛砖红壤中重金属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3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杨春霞;赵志平;李春丽;丁华平;许丽月;;云南胶园耐荫豆科绿肥资源调查与评价[A];云南省热带作物学会第七次代表大会暨2009年学术年会会议材料[C];2009年
3 史云峰;赵牧秋;张丽莉;;双氰胺在砖红壤中硝化抑制效果的影响因素研究[A];十一五农业环境研究回顾与展望——第四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蔡志发;周太明;陈晶萍;林永贤;;幼龄果园套种豆科绿肥的效益研究[A];中国草地科学进展:第四届第二次年会暨学术讨论会文集[C];1996年
5 王鹏;赵志忠;王军广;张忠伟;鲁双凤;金联平;;海南岛西部干旱区砖红壤中重金属元素As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环境意义[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3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李淑仪;蓝佩玲;廖新荣;徐胜光;;砖红壤磷素固定的特殊机理及抑制磷素固定作用的研究[A];中国地壤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文集(面向农业与环境的土壤科学专题篇)[C];2004年
7 赵志忠;毕华;刘强;;海南岛砖红壤中重金属元素Pb的分布特征及其环境效应[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8 陈洁;李就好;陈阳;吴卫熊;李雅楠;;地下滴灌条件下砖红壤水分入渗特性试验研究[A];2007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黄海琴;甑文斌;周衡稀;李就好;;砖红壤蒸发条件下水分运动试验研究[A];农业工程科技创新与建设现代农业——2005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分册[C];2005年
10 林清火;林钊沐;罗微;茶正早;;氮肥品种对砖红壤中NO_3~--N淋溶特征的影响[A];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一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中)[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郭华;草萘胺对土壤环境的影响以及农药多残留分析方法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2 付庆灵;Bt毒素在矿物和土壤胶体上的吸附和残留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3 王旭刚;土壤胶体界面五氯酚的还原转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4 刘忠珍;丁草胺与土壤及土壤组分作用机理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5 姜冠杰;磷矿粉及其活化产物对土壤铅的钝化与机理[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6 王代长;酸化土壤中养分离子的淋失机理及金属离子的反应动力学[D];华中农业大学;2003年
7 赵振华;几种低分子量有机酸、磷酸对BSA和酶在土壤胶体、矿物表面的吸附及活性影响[D];华中农业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线琳;豆科绿肥对砖红壤磷、钾含量影响的研究[D];海南大学;2011年
2 李艳;施用豆科绿肥对砖红壤酸度及交换性能的动态影响[D];海南大学;2011年
3 张达斌;种植豆科绿肥和施氮对渭北旱塬冬小麦产量及土壤性质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4 林清火;砖红壤中氮钾的淋溶特征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4年
5 闫良;不同母质发育的砖红壤中氮、钾垂直运移特征初步研究[D];海南大学;2011年
6 潘长兵;橡胶园砖红壤中氮、磷、钾一经济管理学院地表径流流失特征初步研究[D];海南大学;2012年
7 赵娜;夏闲期种植豆科绿肥对旱地土壤性质和冬小麦生长的影响及其机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8 阮云泽;热带地区旱地砖红壤上氮肥氮去向及两种叶用蔬菜对氮吸收利用的研究[D];华南热带农业大学;2004年
9 刘志伟;海南岛砖红壤中Cr、Cd、Pb、As含量、分布及污染评价[D];海南师范大学;2011年
10 肖智;海南岛砖红壤中Mn、Zn、Cu、Ni含量、分布及污染评价研究[D];海南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硫酸钾镁肥在甘蔗生产上的应用[N];中华合作时报;2006年
2 魏家灿;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途径有三[N];新疆科技报(汉);2000年
3 上海市农科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奚振邦;有机肥产业化路还很长[N];江苏农业科技报;2005年
4 陈永镇;科普示范推动农民“智”富[N];福建科技报;2009年
5 主讲专家:河南农业大学教授 孙治强;“免深耕”对棉花的作用及其在棉田中的施用[N];河南科技报;2004年
6 记者 杨春莲 通讯员 韦爱花;我市冬绿肥喜获丰收[N];钦州日报;2010年
7 袁万茂 唐建初;如何普查农业污染源?[N];湖南科技报;2007年
8 王万枝;西瓜施硼增甜产量高[N];陕西科技报;2006年
9 林葆;有机肥料在平衡施肥中的作用[N];中华合作时报;2001年
10 程军;果园间种五忌[N];山西科技报;200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