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草产量、品质和土壤性状对生物炭浓度梯度的响应
【摘要】:人类活动导致温室气体排放增多,而生物炭作为农田生态系统固炭减排的一项有效措施被广泛使用。它与土壤配施能显著改善土壤肥力状况,提高作物产量。本研究利用盆栽实验,以王草为研究对象,通过在土壤中加入不同体积比的生物炭研究生物炭对王草产量、品质和土壤性质的影响。试验共设置八个处理,四个重复。结果如下:
(1)生物炭对王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随着生物炭量的增加王草产量呈上升趋势,其中20%处理的王草产量最高,为420.28t/ha,约为对照的225%。第四次刈割后,生物炭量与王草粗蛋白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粗纤维、无氮浸出物含量呈显著负线性相关,与粗脂肪、粗灰分则曲线相关。分析各次采样数据,结合产量,王草品质均以20%处理最好。因此,建议在王草栽培过程中,可通过增施生物炭,达到优质高产的目的。
(2)生物炭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随着生物炭量的增加,土壤理化性质呈现明显的规律性变化:随着生物炭量的增加,土壤容重呈显著的下降趋势。其中,15%处理的土壤容重最低,为1.38g/cm3,约为对照的86.5%。这说明,生物炭的施用短期内能有效改善土壤物理性质。土壤CEC、pH、有机质含量随着生物炭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其中,15%和20%处理的土壤CEC含量分别为对照的111.7%和115.7%。土壤pH以20%最高,为6.85。土壤有机质含量15%、20%分别比对照高34.2%和89.7%。各处理之间土壤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差异不显著。土壤铵态氮含量各处理之间差异也不显著。土壤硝态氮含量则随着生物炭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但各处理之间差异也不显著。
(3)生物炭对土壤酶学性质的影响。土壤各种酶活性随着生物炭量的增加,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变化:土壤转化酶活性、脲酶活性随着生物炭量的增加显著提高。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1%处理为最高,且当生物炭含量高于10%时,随着生物炭量的增加,含量呈下降趋势。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则以10%处理最高,且各处理均高于对照。这说明,长期施用生物炭有利于土壤生物化学性质的改善。
|
|
|
|
1 |
张晗芝;黄云;刘钢;许燕萍;刘金山;卑其诚;蔺兴武;朱建国;谢祖彬;;生物炭对玉米苗期生长、养分吸收及土壤化学性状的影响[J];生态环境学报;2010年11期 |
2 |
张忠河;林振衡;付娅琦;王宏海;康全德;尤希凤;;生物炭在农业上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2期 |
3 |
;农林废弃物就地一“焖”变成宝[J];发明与创新(综合科技);2011年05期 |
4 |
陈红霞;杜章留;郭伟;张庆忠;;施用生物炭对华北平原农田土壤容重、阳离子交换量和颗粒有机质含量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1年11期 |
5 |
何绪生;张树清;佘雕;耿增超;高海英;;生物炭对土壤肥料的作用及未来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1年15期 |
6 |
沈琦;何咏涛;艾宁;姬登祥;计建炳;;利用农林废弃物联产生物油和生物炭的初步研究[J];可再生能源;2010年04期 |
7 |
何绪生;耿增超;佘雕;张保健;高海英;;生物炭生产与农用的意义及国内外动态[J];农业工程学报;2011年02期 |
8 |
周志红;李心清;邢英;房彬;张立科;彭艳;;生物炭对土壤氮素淋失的抑制作用[J];地球与环境;2011年02期 |
9 |
梁新格;;退伍军人杨新林 秸秆制“煤”废变宝[J];农村实用技术与信息;2007年02期 |
10 |
梁新格;;秸秆制“煤”废变宝[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07年03期 |
11 |
;三农动态[J];新农业;2011年01期 |
12 |
Gary;;喂饱世界八招[J];农产品市场周刊;2009年33期 |
13 |
夏祖璋,张百良,余泳昌;农业生物质热裂解实验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1995年03期 |
14 |
张旭,李广贺,高庆然,金彪;含石油类污染物地下水处理试验研究[J];给水排水;1999年04期 |
15 |
杨青;;拯救地球十大环保技术[J];农村工作通讯;2009年11期 |
16 |
王东劲;;王草养猪试验初报[J];草业科学;1993年01期 |
17 |
王凭青,方向林,赵虎成,朱明君,黄真理;王草新品种的生物学特性与营养价值[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5期 |
18 |
钟声,周自玮,文际坤,杨世平;王草和象草在云南省亚热带地区的适应性研究[J];草业科学;2002年05期 |
19 |
任健,魏宝祥,戴微然;王草的特征品质及高产栽培技术[J];湖北农业科学;2003年04期 |
20 |
葛盛军,金海平,杨志德,赵玉华,刘启云,李成贵;种植王草防制紫茎泽兰的技术研究[J];四川草原;2003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