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半刚性基层沥青混凝土路面反射裂缝扩展和疲劳寿命研究

徐华  
【摘要】:半刚性基层沥青混凝土路面是我国高等级公路的主要结构形式,但该路面结构在运营早期容易因裂缝而出现各种病害,其中反射裂缝是半刚性基层沥青面层最主要的早期破坏形式之一。如何有效地控制其产生、发展和降低对路面结构疲劳寿命的影响至今仍是道路工程界面临的一大难题。采用传统的连续介质力学和疲劳强度理论难以真实描述裂缝问题的本质。本文利用改进的Williams级数、等参元和广义参数有限元法提出并建立了半刚性基层路面荷载型反射裂缝应力强度因子分析的广义参数Williams单元。将求解总体控制方程所得广义参数引入传统的疲劳断裂寿命预测中,计算路面结构反射裂缝扩展的疲劳寿命。因半刚性基层路面结构疲劳寿命与诸多因素有关,包括裂纹几何形状、扩展方向、扩展规律、材料自身特性、构件的几何形状、环境条件和载荷历程等,这些因素通常表现出一定的随机性,所以疲劳寿命也应是一随机量。基于此,本文开展了半刚性基层路面反射裂缝扩展的疲劳寿命随机分析,进而利用蒙特卡洛抽样计算路面结构的可靠度。主要研究工作如下: 第一部分:研究建立半刚性基层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弹性层状平面应变分析模型,并对该模型做了合理的假定和简化。根据反射裂缝的开裂模式引出线弹性断裂力学在路面结构中的一些基本理论和概念,并在线弹性断裂范围内利用Westergaard应力函数法给出了三种断裂模式下的应力场和位移场表达式,由此引出应力强度因子的概念。因反射裂缝多以Ⅰ-Ⅱ混合型裂缝形式出现,文中推导了更具灵活性的平面裂纹Williams级数特征展开。 第二部分:结合该模型,将其离散为裂尖奇异区和外围常规区,奇异区内部分别采用网格细分的普通有限单元和奇异单元处理。文中详细介绍了等参元和奇异元的一些基本概念以及构造原理等,并推导了二者的形函数,编制了相应的计算机程序。算例分析可知二者具有一个共同的缺陷:计算工作量大且不能直接确定裂尖应力强度因子,而需通过线性外推获得,此过程复杂,容易引入人为误差。 第三部分:针对当前大多数研究人员需借助有限元分析软件,或者利用普通有限元法获得反射裂缝裂尖处应力强度因子存在的这一些缺陷,本文提出并建立了广义参数Williams单元分析半刚性基层路面荷载型反射裂缝裂尖应力强度因子。其单元模型中含有与应力强度因子相关的参数,可以直接确定裂尖处应力强度因子,有效避免了普通有限元后处理计算应力强度因子的缺陷。对Williams单元构造原理研究发现:该单元位移场不再用单元结点参数表示,而转换为用总体场Williams级数中待定参数表示,因此奇异区内单元离散个数多少对总体自由度数并无影响,只取决于选取的Williams级数项数,由此细分奇异区离散网格并不增加总体自由度,从而提高了计算效率。并且只需已知奇异区与常规区分界线上结点坐标信息即可根据等比级数求和的方法形成奇异区内Williams单元刚度方程,格式简单,易于编程实现。 第四部分:将本文方法与传统的疲劳寿命预测理论和公式相结合,研究建立基于广义参数计算反射裂缝扩展的疲劳寿命的预测模型,避免了传统方法需根据结构响应量,先拟合确定应力强度因子再分析疲劳寿命的两步走思想。详细分析了面层模量和厚度与疲劳寿命之间的关系,据此给出了增大面层厚度或减小面层模量以提高路面疲劳寿命的工程措施。由于模量降低路面将会伴随产生一些新的早期破坏,因此选用降低模量提高路面疲劳寿命的方式尚需慎重对待。 第五部分:将传统的Paris疲劳寿命预测公式改进为形式更为灵活的级数表达形式,并引入广义参数计算路面结构的疲劳寿命,其形式简单易被工程人员接受。算例中考虑了单变量的随机性,利用蒙特卡洛抽样模拟技术计算了路面结构从起裂扩展至贯通整个面层的疲劳寿命,并根据疲劳寿命和设计寿命建立了半刚性基层路面可靠度分析模型,进一步计算了路面结构可靠指标。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杨涛;袁海庆;吴少鹏;;沥青路面反射裂缝疲劳寿命的计算方法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华东公路;2005年01期
2 单景松;吕毅刚;;含裂缝多层体系动静荷载结果对比分析[J];中外公路;2009年06期
3 翟冬梅;黄晓明;;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加铺层抗反射裂缝能力评价[J];华东公路;2004年03期
4 饶奇志;叶会;张亮;李闯民;;大粒径沥青混合料疲劳试验研究[J];中外公路;2010年01期
5 吴国新;;混合料组成结构对反射裂缝的影响[J];应用能源技术;2009年04期
6 秦禄生;许志鸿;;一种高弹沥青面层抗反射裂缝能力试验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12期
7 苗英豪;赵恩强;王书云;张金喜;;土工织物延缓沥青路面疲劳型反射裂缝的有限元分析[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9年06期
8 何宜典;李青芳;;纤维沥青混合料在西宝高速公路大修改造中的应用[J];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07年11期
9 苏新国,倪富健,赖用满;旧水泥砼路面沥青加铺层反射裂缝试验研究[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10 谭忆秋;石昆磊;王佳妮;公维强;;沥青性质对应力吸收层沥青混合料性能影响的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9年02期
11 曹磊;张向前;李志刚;;聚酯玻纤布在防治沥青路面裂缝中的应用[J];国防交通工程与技术;2007年01期
12 林毅;丁青;仰建岗;;浅述反射裂缝疲劳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1年07期
13 赖用满;;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层结构设计及防反射裂缝研究[J];中国市政工程;2007年03期
14 巴桑顿珠;黄晓明;;西藏沥青路面裂缝温度疲劳扩展寿命分析[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6期
15 彭振宇;;纤维沥青混凝土在高速公路罩面技术上的应用研究[J];山西交通科技;2007年05期
16 高敏杰;李国芬;高俊启;侯彦明;;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对路面防裂的影响[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6期
17 李交;闫国杰;赫振华;夏庆宇;;薄层“白加黑”沥青加铺层的应用研究[J];上海公路;2011年01期
18 郝猛;陈华鑫;汪罗英;;纤维沥青混合料在高速公路大修改造中的应用[J];交通标准化;2006年01期
19 谭忆秋;石昆磊;李丽敏;陈国明;纪伦;;高粘性沥青应力吸收层防治反射裂缝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20 战琦琦;杨文军;朱洪洲;侯长勇;;基于加铺层疲劳性能的聚酯玻纤布合理铺设宽度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世永;刘德义;刘世程;李辉;秦晓锋;;未溶碳化物对60Si2CrVAT弹簧钢疲劳性能的影响[A];第七届全国MTS材料试验学术会议论文集(一)[C];2007年
2 赖正聪;王时越;杨锡阶;景江峰;马云伟;;玻璃纤维土工格栅疲劳性能试验研究[A];第七届全国MTS材料试验学术会议论文集(一)[C];2007年
3 倪侃;张圣坤;;二级低高和高低加载下疲劳寿命可靠性预测[A];第七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卷)[C];1998年
4 崔德渝;张行;;预估构件中周疲劳寿命的损伤力学方法[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5 徐学东;;既有铁路混凝土桥梁疲劳寿命预测及可靠性分析[A];工程安全及耐久性——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0年
6 赵钦新;朱丽慧;顾海澄;陆燕荪;;P91钢高温低周疲劳性能研究[A];中国动力工程学会第三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朱若燕;李明龙;;起重机剩余寿命估算方法的探讨[A];12省区市机械工程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湖北省论文集[C];2006年
8 杨怡;黄培彦;;预应力CFL增强RC梁的疲劳性能研究[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下)[C];2007年
9 刘逸平;何庭蕙;朱国何;汤立群;黄小清;;液体橡胶基混凝土的弯曲疲劳性能研究[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下)[C];2007年
10 段庆全;张宏;;X80管线钢力学性能的实验研究[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华;半刚性基层沥青混凝土路面反射裂缝扩展和疲劳寿命研究[D];广西大学;2012年
2 杨斌;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加铺层结构研究[D];长安大学;2005年
3 徐虹;汽车件的冷挤压工艺与疲劳寿命智能分析系统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4 弯艳玲;蜻蜓翅翼三维空间结构的动力学与疲劳寿命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5 王勇;电厂锅炉汽包低周疲劳寿命评估技术及压力管道结构分析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6 马存旺;直升机复合材料桨叶分层特性及疲劳寿命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7 龚顺风;海洋平台结构碰撞损伤及可靠性与疲劳寿命评估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8 刘翔;面向动力性能的抗冰导管架平台优化设计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9 徐立;基于过程集成技术的铝合金轮毂疲劳寿命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10 刘宇;基于半圆弯曲试验的沥青混合料动态响应及断裂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冰;沥青路面、桥面结构内力的计算和实验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2 石昆磊;高粘性沥青应力吸收层防治沥青路面反射裂缝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3 孔令云;玻璃纤维格栅在西北地区路面反射裂缝中的应用与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3年
4 杨涛;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反射裂缝的产生机理及其防治措施[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5 郑选荣;沥青混凝土加铺层反射裂缝的形成与扩展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5年
6 龙丽琴;沥青加铺层荷载应力和温度应力的三维有限元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7 李江卫;胶粉改性沥青应力吸收层防治沥青路面反射裂缝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8 武贤慧;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低温抗裂性研究[D];长安大学;2003年
9 张健;桂林至柳州高速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大修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10 王淑娟;玻璃纤维格栅用于防止沥青路面产生反射裂缝的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科弟;“沈阳蓝光”治服飞机跑道反射裂缝顽疾[N];科技日报;2002年
2 刘欣;玻纤格栅在防治反射裂缝中的应用[N];中国建材报;2005年
3 记者 张晓梅;为高级客车国产化铺路[N];中国交通报;2002年
4 方舟;特殊用途超洁净轴承钢的发展[N];世界金属导报;2006年
5 陈鸿金;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 产生的原因与防治措施[N];中华建筑报;2007年
6 本报首席记者 包斯文 通讯员 孟心仪 何冬梅;20%的新品开发率是如何实现的?[N];中国冶金报;2008年
7 安世亚太 雷先华;结构疲劳分析技术新进展[N];中国航空报;2006年
8 陈鸿金;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产生的原因与防治措施[N];中华建筑报;2006年
9 记者 陈黎明 通讯员 江兴讯;高速客车用弹簧钢在兴澄特钢亮相[N];中国冶金报;2007年
10 安世亚太 孟志华;ANSYS稳健设计[N];中国航空报;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