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菇对褐斑病的室内抗性分析及其药剂防治
【摘要】: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因其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而受到消费者的欢迎。近年来,随着实行周年生产以及栽培规模的日益扩大,平菇的褐斑病日益严重。为了进一步了解食用菌病虫害发生及防治情况,到南宁市三塘镇等地进行实地调研,在此基础上,进行平菇抗褐斑病抗病品种筛选以及抑菌药剂室内防效试验,调研及试验结果如下:
1、了解到南宁三塘镇菇场存在几点问题:栽培品种单一,常年只栽培平菇,连作易使病虫害大发生,尤其是褐斑病发生较严重;菇棚两头的通风状况不是很好,导致病虫害较容易滋生;菇棚内卫生状况不佳,地面上有较多积水,适合病菌的生长。
2、通过分离纯化平菇褐斑病病原菌,根据柯赫氏法则进行致病性测定,再进一步对病原菌16SrDNA进行序列分析,经过NCBI核酸数据库比对,确定病原菌为托拉斯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tolaasii。
3、通过室内平板拮抗试验,将18个平菇品种按照抗性水平聚类分析分为中抗品种、低抗品种、易感品种和无抗性品种,其中中抗品种有10个,其中有3个抗性水平较高,分别为44.71%、44.38%、40.52%,低抗品种有3个,易感品种有3个,无抗性品种有2个。
4、本试验用K-B纸片扩散法测定农用链霉素、春雷霉素、多菌灵、辛菌胺对P.tolaasii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400倍液(1.8mg/ml)的农用链霉素对P. tolaasii的抑菌作用最强,抑菌圈直径达到22mm以上,因此农用链霉素对P. tolaasii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5、在4种农药中,农用链霉素对平菇菌丝生长的影响最小,抑制中浓度ECso最高,为6.3121mg/ml,1200倍液(0.6mg/ml)的农用链霉素对平菇菌丝的抑菌率仅为11.17%,且第一潮菇单丛重可达103.97g。因此,在四种农药中,农用链霉素是防治平菇褐斑病最为安全有效、最理想的药剂,其1200倍液的浓度是最优浓度。
|
|
|
|
1 |
张国政;油菜与平菇套种经济效益高[J];湖南农业科学;1985年06期 |
2 |
吴桂生;怎样腌渍平菇[J];新农业;1986年13期 |
3 |
毕德民;田中彬自制菌种能在低温下生产平菇[J];新农业;1986年13期 |
4 |
蔡德华,宋爱荣,郭立忠,高洪海;玉米平菇木耳大田立体种植高产的研究[J];食用菌;1989年06期 |
5 |
李长喜;地洞栽平菇技术探讨[J];食用菌;1990年01期 |
6 |
吴向东;;平菇菜谱[J];中国食用菌;1990年06期 |
7 |
曾传广;平菇废基质再利用试验[J];中国食用菌;1995年03期 |
8 |
居玉玲,古瑜,李戍彤;十七个平菇品种比较试验[J];食用菌;1995年02期 |
9 |
鲁宝禄,张庆华;三分立壕子种平菇纯收入2.5万元[J];新农业;1995年02期 |
10 |
王盛栋;稻草种平菇获成功[J];北京农业;1996年04期 |
11 |
李德勇;怎样预防冬季畸型平菇[J];中国农垦;1996年04期 |
12 |
施盛文;平菇与蔬菜联作的高产模式[J];中国食用菌;1997年03期 |
13 |
王文明;暖窖平菇致富新路[J];北京农业;1997年12期 |
14 |
王式媛,刘松,付立斯;平菇磁处理效应研究[J];辽宁农业科学;1997年03期 |
15 |
邓衍领;平菇新秀——“五平一号”培育成功[J];农村百事通;1998年03期 |
16 |
鲍晓天;高温平菇新秀——BP168菌株[J];农技服务;1998年02期 |
17 |
;平菇高产栽培技术培训和供应菌种[J];食用菌;1999年01期 |
18 |
李喜珍,余爱辉,易文林,杜先尧;平菇簰洲湾一号的特性[J];食用菌;1999年03期 |
19 |
;平菇高产技术解答[J];农家顾问;1999年10期 |
20 |
王建兵;平菇风味芝麻酱制作新技术[J];农村经济与科技;1999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