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分根区交替灌溉对甘蔗生长和生理生化特性影响的研究

杨平飞  
【摘要】:本研究采用常规均匀灌溉(CI)、常规滴灌(CDI)、分根区交替均匀灌溉(APRI)、分根区交替滴灌(APDI)4种灌溉方式和70%-80%θf(高水)、55%-65%θf(中水)和40%-50%θf(低水)3种灌溉水平对甘蔗进行研究。通过对不同处理下甘蔗生理生化特性及产量等指标的测定,研究和分析分根区交替灌溉技术对甘蔗生长和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以期为甘蔗的最佳灌溉方式及灌溉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本试验研究主要结果如下: 1、与CI和CDI处理相比,APRI和APDI处理的气孔导度、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胞间C02浓度及叶绿素含量均有小幅降低,但单叶瞬时水分利用率则大幅提高,在分蘖期影响显著;APRI和APDI处理提高了SOD、脯氨酸、丙二醛、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根系活力的含量,而降低了叶绿素和全氮、磷、钾含量。 2、与CI和CDI处理相比,APRI和APDI处理提高了纤维分、蔗汁蔗糖分、蔗汁重力纯度、蔗汁还原糖及蔗糖分含量,而降低了蔗汁还原糖分,在中水处理下有助于品质性状的提高。 3、与CI和CDI处理相比,APRI和APDI处理降低了株高,而提高了茎径,但差异性不显著;甘蔗产量基本不变,但灌溉水分利用率则分别大幅提高40.01%、42.91%,在低水处理下效果更加明显。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林琼,颜明娟,杨杰,魏峰,章明清;甘蔗施硫效应及适宜用量研究[J];福建农业科技;2000年01期
2 谭裕模;甘蔗高产高糖栽培的关键[J];广西蔗糖;2000年02期
3 ;甘蔗农业文摘[J];甘蔗糖业;2000年02期
4 沈万宽,黄鸿能;甘蔗引种若干问题[J];甘蔗糖业;2000年03期
5 ;甘蔗农业文摘[J];甘蔗糖业;2000年03期
6 刘希蝶,黄金华,吴国华;几个甘蔗品种在海滩地的表现[J];甘蔗糖业;2000年03期
7 符晓云;甘蔗农业文摘[J];甘蔗糖业;2000年06期
8 陈欢星;对宜州市几个甘蔗品种的初步评价[J];广西蔗糖;2002年02期
9 陆国盈,韩世健,杨培忠,裴铁雄,班华松,甘贵军;甘蔗伸长中后期干旱胁迫对产量和工艺品质的影响效应[J];广西蔗糖;2002年04期
10 游建华,陈引芝;赴澳大利亚甘蔗科技考察报告[J];广西蔗糖;2002年04期
11 邓海华,赖宏光,涂育辉;增广设计甘蔗品种试验及其分析[J];甘蔗糖业;2002年05期
12 王水琦,汤浩;形态学与同工酶在甘蔗上的应用[J];甘蔗糖业;2002年06期
13 邓海华;甘蔗遗传育种有关问题的商榷[J];甘蔗;2002年01期
14 吴正焜;调整品种结构,加快甘蔗良种推广应用[J];甘蔗;2002年02期
15 林必芳,何运堂,王国新;实施全国农牧渔业丰收计划“甘蔗高产、高糖良种及栽培配套新技术推广”项目总结[J];甘蔗;2002年03期
16 陈志彪,朱鹤健;漳州甘蔗生长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及改善措施[J];中国农业气象;2002年02期
17 赵凤兰,钱发军,邓挺;长效硅钾肥对甘蔗产量及含糖量影响初探[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3年03期
18 何永群,龙淑珍,廖胜仁,卢明环,韦昌比,李志,黄彦夫;甘蔗专用复混肥的应用比较试验[J];广西农业科学;2003年06期
19 卢昌,刘梦明,黄献,陆玉乐,胡焱学;甘蔗“吨糖田”建设的技术措施[J];广西热带农业;2003年04期
20 Barry Glaz ,梁俊;甘蔗持续生产综合管理的研究进展[J];广西蔗糖;200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庆庭;陈金侃;区颖刚;;田间倒伏甘蔗的空间姿态[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韦丽娇;李明;;甘蔗横向潜在价值分析[A];纪念中国农业工程学会成立30周年暨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CSAE 2009)论文集[C];2009年
3 陈超君;韦汉文;黄有总;韩世健;陆国盈;余勇;;引进甘蔗品种(系)的抗旱性研究[A];2010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4 黎焕光;谭裕模;谭芳;王伦旺;;甘蔗纤维分与农艺工艺性状的相关分析[A];2010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5 张保青;杨丽涛;李杨瑞;;自然条件下甘蔗品种抗寒生理生化特性的比较研[A];2010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6 杨荣仲;李杨瑞;王维赞;杨丽涛;朱秋珍;梁阗;周会;唐仕云;;不同条件下的甘蔗耐寒评价分析[A];2010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7 许莉萍;陈如凯;潘大仁;;生物技术与甘蔗[A];中国青年农业科学学术年报[C];2002年
8 王维赞;朱秋珍;邓展云;;国内外引进甘蔗品种资源的聚类分析[A];广西甘蔗研究所论文集[C];2003年
9 张亦诚;岑健枝;;生物工程技术在甘蔗上的应用[A];’2003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10 杨荣仲;谭裕模;谭芳;刘海斌;黎焕光;;甘蔗常用杂交组合的剥叶性能差异[A];中国作物学会甘蔗专业委员会第十一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棉国;我国甘蔗及制品质量与技术标准的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1年
2 朱琳;甘蔗中蔗糖代谢途径关键基因和糖转运蛋白的系统发育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3 梁潘霞;硅提高甘蔗抗旱性的生理及分子基础研究[D];广西大学;2013年
4 张增学;梳刷式甘蔗剥叶机剥叶机理的试验研究[D];华南农业大学;2002年
5 许莉萍;甘蔗抗感黑穗病池的构建和抗病基因分子标记[D];福建农林大学;2000年
6 王自章;农杆菌介导海藻糖合酶基因遗传转化甘蔗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1年
7 邢永秀;甘蔗内生固氮细菌的分离、鉴定和生长特性[D];广西大学;2006年
8 阙友雄;甘蔗与黑穗病菌互作的分子应答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8年
9 张保青;低温胁迫下甘蔗后期生理特性及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D];广西大学;2013年
10 叶燕萍;乙烯利促进甘蔗有效分蘖的生理生化机理研究[D];广西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跃彬;云南甘蔗农业栽培专家系统研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2 檀小辉;54个广西区试甘蔗品种的抗旱性评价及甘蔗抗旱基因的分离[D];广西大学;2011年
3 梁强;两种化学物质对干旱胁迫下甘蔗苗期生长的影响[D];广西大学;2008年
4 那海燕;利用基因芯片筛选甘蔗育性相关基因[D];福建农林大学;2009年
5 连玲;甘蔗尿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基因的克隆及其表达[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6 邹成林;壳寡糖对甘蔗干旱胁迫下生理生化及蛋白质差异表达的影响[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7 洪德星;不同套种作物对甘蔗生长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D];福建农林大学;2011年
8 苗灵凤;病原诱导启动子驱动几丁质酶基因遗传转化甘蔗的研究[D];华南热带农业大学;2005年
9 苏俊波;甘蔗内生固氮菌的分离与鉴定[D];广西大学;2006年
10 张新成;甘蔗蔗茎增粗的细胞学基础研究[D];广西大学;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诸葛子房;舒四棠20亩甘蔗可获13万元[N];中国特产报;2003年
2 广东省湛江农垦局局长 陈剑峰;以现代农业理念建设湛江甘蔗示范区[N];农民日报;2006年
3 记者 董明 通讯员 梁丽娟;甘蔗品种提前更新换代[N];柳州日报;2008年
4 肖卫萍 肖卫秋;抓管理重投入增甘蔗单产[N];云南经济日报;2008年
5 记者 郑岚岚;国家级重点甘蔗科研基地遭破坏?[N];湛江日报;2008年
6 通讯员 金戈;红河县今年甘蔗良种面积达5万余亩[N];红河日报;2008年
7 本报驻巴西记者 张新生;甘蔗乙醇:巴西新能源的一颗明珠[N];科技日报;2008年
8 农业部;“双高”甘蔗质量安全推进计划[N];农民日报;2003年
9 记者董明;甘蔗品种换代加快[N];柳州日报;2009年
10 本报驻巴西记者 张新生;傲立潮头育蔗苗[N];科技日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