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质素基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的合成及其对重金属吸附性能的研究
【摘要】:鉴于重金属对环境和人类的危害越来越大,开发一种新型的重金属吸附材料具有重大的社会和经济意义。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类化合物(DTC)是一种含有N、S等配位原子的有机化合物,其对重金属具有良好的吸附性,但其价格昂贵、有毒、难以生物降解。木质素是在自然界中储量仅次于纤维素的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因此本论文以木质素作为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的基体材料,开发对环境无害、效率高、成本低的新型重金属离子捕捉剂,研究的主要内容与结果如下:(1)以碱木质素、二乙烯三胺及二硫化碳为主要原料,通过Mannich/酯化反应合成木质素基二硫代氨基甲酸盐重捕剂(LDTC),并考察了各因素对其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其产率随着木质素、甲醛及二硫化碳添加量的增多先增大而后减小,且升高温度、延长反应时间有利于提高其产率。红外谱图上在波数为1112cm-1、960cm-1和1430cm-1处出现的吸收峰分别为C=S, C-S和N-CS2键的伸缩振动吸收峰,表明二硫代氨基基团成功接枝在碱木质素上,XPS分析发现LDTC中N、S含量分别为15.65%和7.35%,高于碱木质素。(2)考察了LDTC对Cu2+和Pb2+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其对Cu2+和Pb2+的饱和吸附量分别为175.9 mg/g和103.4mg/g,且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说明吸附速率受化学吸附的控制;对Cu2+的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模型和Langmiur模型,说明吸附过程为单分子层吸附,对Pb2+的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iur模型,说明吸附过程为单分子层吸附;在处理50mg/L的重金属废水,其添加量为0.025g/50mL时,对Cu2+和Pb2+的去除率均达到98%以上。(3)纳米材料具有颗粒尺寸小、比表面积大及表面能高的优点,因此,该论文进一步以木质素为原料,采用反相悬浮法,首次制备纳米木质素基二硫代氨基甲酸盐重捕剂(nano-LDTC),实验考察了各因素对其粒径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搅拌速度,增大油水相比,增加乳化剂的用量以及减少交联剂用量可以使其粒径分布变小;SEM观察到制备的纳米颗粒粒径分布均匀,粒径主要分布在200-300nnm之间,利用比表面仪测得其比表面积可以达到23.75 m2/g。(4)考察了nano-LDTC对Cu2+和Pb2+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其对Cu2+和Pb2+的饱和吸附量分别为211.5mg/g和288.04mg/g,且吸附过程均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表明吸附以化学吸附为主;其对Cu2+和Pb2+的吸附等温线均符合Langmiur模型,说明对Cu2+和Pb2+的吸附为单分子层吸附;在处理50mg,/L的重金属废水,其添加量为0.02g/50mL时,对Cu2+和Pb2+的去除率均可以达到99%以上。
|
|
|
|
1 |
黄莹莹;张若芳;龙涛;徐兰英;;糖基修饰磁性材料制备及对芳香烃吸附性能的比较[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6期 |
2 |
陈闽子;高凯莎;张家真;高丽华;李秋荣;;贝壳粉对铅(Ⅱ)吸附性能的研究[J];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13年03期 |
3 |
Γ.Γ.Копытов;由志鹏;;铝土矿和氧化铝吸附性能的研究[J];轻金属;1982年07期 |
4 |
尤隆渤,郭树才,聂恒锐;褐煤活化焦渣吸附性能的研究[J];大连工学院学报;1985年02期 |
5 |
王耐冬;陈义镛;江锦花;徐素君;;氨基呲啶树脂对铟的吸附性能及机理[J];化学试剂;1990年02期 |
6 |
相波,李义久,倪亚明;交联氨基淀粉的制备及对铜离子的吸附性能[J];上海环境科学;2003年11期 |
7 |
陈俊涛;丁淑芳;白春华;徐岩;王会平;;焙烧对粉煤灰孔径分布及吸附性能的影响[J];黑龙江科技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
8 |
裘梅君;鋁硅酸盐制备条件对其吸附性能的影响[J];原子能科学技术;1964年04期 |
9 |
何炳林,王林富;大孔膦酰胺树脂对硝酸铀酰吸附性能的研究[J];离子交换与吸附;1987年06期 |
10 |
寇登民;王长凤;吕宪禹;云希勤;张经坤;;麦饭石对有机化合物吸附性能的研究[J];化学通报;1988年09期 |
11 |
程信良,张静如,王多喜,张丽;半胱氨棉对微量元素吸附性能的研究[J];离子交换与吸附;1989年01期 |
12 |
王银叶;;不同粒度麦饭石对系列化合物蒸气吸附性能的研究[J];山西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年04期 |
13 |
王伟;杭小帅;张毅敏;依艳丽;;红色黏土对磷的吸附性能及其机理初探[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1年02期 |
14 |
赵秀慧;杨云龙;;新型载体吸附性能的静动态分析[J];水处理技术;2012年S1期 |
15 |
李嘉珞;崔之栋;聂恒锐;;褐煤快速热解、活化焦渣的吸附性能及其应用[J];化工环保;1986年01期 |
16 |
费文,梁亮;锗吸附树脂的合成及吸附性能的研究[J];离子交换与吸附;1988年03期 |
17 |
夏华,胡治邠;麦饭石对有机染料吸附性能的研究[J];地球科学;1990年04期 |
18 |
董玉香;活性炭对二元混合蒸气的吸附性能的预测[J];劳动医学;1990年01期 |
19 |
艾效逸,王谦,李永伟,程向荣;沸石分子筛和硅胶对水甲醇的吸附性能及其在制冷系统中应用探讨[J];煤气与热力;1991年04期 |
20 |
贾晓林;刘新保;;添加剂吸附性能的快速测量[J];材料保护;1991年1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