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ST/A1-PILC催化剂的制备、结构表征及催化性能研究

蒋月秀  
【摘要】:SO_4~(2-)/M_XO_Y超强酸作为一类新型的催化剂,具有酸强度高、催化活性高、易分离、无腐蚀及对环境友好等优势,因而广泛用于酯化、烷基异构化、聚合及酰化等有机反应。但由于SO_4~(2-)/M_XO_Y超强酸存在比表面小、酸量少、成本较高及使用寿命较短等不足之处,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推广应用。本论文利用储量丰富、价格低廉的广西宁明膨润土为原料,经提纯钠化后,采用微波辐射法制备出具有高比表面及热稳定性好的铝交联膨润土(Al-PILC),再将活性组分SO_4~(2-)/TiO_2(ST)超强酸负载于其上,制备了负载型超强酸ST/Al-PILC催化剂。采用粉末X射线衍射(XRD)、吡啶吸附红外光谱(Py-IR)、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及N_2等温吸附-脱附等多种现代测试手段,对催化剂的晶体结构及表面性能进行了表征,并以苯甲酸与正戊醇酯化反应为探针反应考察了催化剂的活性及活性稳定性。为进一步提高负载催化剂的活性稳定性,还采用稀土元素镧和铈对ST/Al-PILC催化剂进行了改性,并探讨稀土元素对催化剂的结构及表面性能的影响。根据表征分析及实验结果得出以下结论: 在微波辐射时间为10min,OH~-/Al~(3+)(摩尔比)为2:1,投料比Al~(3+)/土为5mmol/g的条件下,可制备出性能较好的铝交联膨润土载体。所得交联产物的层面距(d 001)为19.8 (?),比表面积为239 m~2/g, 孔体积为0.34 ml/g。与传统水热法相比,微波辐射法制备的铝交联膨 润土比表面积较大,孔径分布较为集中,热稳定性较高,经650“C 焙烧后,层柱结构完好无损。而传统水热法制备的铝交联膨润土比表 面积较小(仅为198 mZ/g),孔径分布较为弥散,经650“c焙烧后层 柱结构完全塌陷。 Hammett指示剂法测定结果表明,负载型超强酸ST/AI一PILC催 化剂的酸强度可通过控制TIO:的负载量加以调节。TIO:负载量越小, ST/AI一PILC催化剂的酸强度越低,当TIO:负载量达到29.5%时,样 品才具有超强酸性。与ST相比,ST/Al一PILC催化剂酸强度减小,但 与载体Al一PILC相比,ST/A1一PILC的酸强度大幅度提高。毗陡吸附 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ST/Al一PILC催化剂表面同时具有Lewis酸 及Br6nsted酸,且表面酸中心数量远远大于载体Al一PILC的酸中心 数量。低温N:吸附一脱附实验结果显示,载体Al一PILC的引入,有效 地增大了催化剂的比表面。XRD测试结果表明,ST负载于载体 Al一PILc后,使TIO:锐钦矿晶相的形成及其向金红石晶相的转变被迟 滞。FT一11毛光谱分析结果表明,sT/AI一PILc中5042一离子与Tio:形 成了桥式双配位的酸中心结构。 通过考察催化剂对苯甲酸与正戊醇醋化反应的催化活性,表明载 体Al一PILC催化活性很低,ST/AI一PILC催化剂使反应物苯甲酸的转 化率显著提高,而ST催化剂的活性低于ST/AI一PILC催化剂。对催 化剂活性稳定性及失活原因的考察结果表明,载体Al一PILC的引入, 减缓了催化剂的失活速率,使ST/AI一PILC的活性稳定性比ST有所 提高。ST/AI一PILC催化剂的失活,不是由于活性组分中硫的价态变 化或催化剂中TIO:晶型的变化,而是有机物覆盖了催化剂的部分活 I陛中心以及催化剂上活性物种硫元素的流失所致。对失活催化剂的再 生实验结果表明,高温焙烧及补充活性组分法能使失活催化剂的活性 得到有效的恢复。 稀土元素斓和钵对ST/AI一PILC催化剂的改性研究表明,斓和饰 的引入对TIO:锐钦矿晶相形成温度无影响,但斓对TIO:的转晶有迟 滞作用,而饰对TIO:的转晶有促进作用,稀土斓和饰的引入对 ST/Al一PILC催化剂的酸强度及酸中心数量有不同的调变作用,斓的 引入使得ST/AI一PILC的超强酸中心的强度有所增强,酸中心数量增 加,而饰的引入则导致催化剂的酸强度及酸中心的数量下降。稀土元 素斓及钵改性对ST/Al一PILC催化剂的活性没有显著的影响,但使催 化剂的活性稳定性大为提高,稀土斓及钵提高ST/AI一PILC催化剂活 性稳定性的原因是有效地减少了催化剂表面5042一的流失。 广西宁明膨润土矿为国内特大型矿床之一,该矿虽然储量丰富, 但目前只开发了一些初级产品,资源的利用率不高,产品的附加值较 低,因此探索膨润土新的应用功能,有利于进一步拓宽我区膨润土矿 产资源的应用领域和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冯臻;酸活化膨润土和高岭土在脱丁基反应中的催化活性[J];化工矿物与加工;2005年10期
2 左满宏;王志;刘恩利;;非晶态合金催化剂的表征与应用[J];广州化工;2007年01期
3 李悦;杨万才;;PdMgAl类水滑石的合成与表征[J];辽宁化工;2008年05期
4 杨德辽;陈良才;刘建江;张中亚;焦玲玲;闫海珍;;不同方法制备二甲醚合成催化剂的物相表征[J];化学工业与工程技术;2009年02期
5 曹新华,詹瑛瑛,郑瑛;Ni-Fe-B/MCM-41非晶态合金的合成与表征[J];合成化学;2005年04期
6 吴佳;;非晶态合金催化剂的研究进展[J];精细石油化工进展;2008年04期
7 徐文旸;李瑞丰;马静红;任春堂;;硅沸石包合物的合成及特性研究[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1989年01期
8 史玉杰,徐洪,魏玲,余东,仲丽;S_2O_8~(2-)促进氧化物固体超强酸的研究进展[J];昌吉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9 张长雷;陈丰秋;詹晓力;;甲烷氧化偶联催化剂制备和表面性能的研究[J];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2005年06期
10 管国锋,谭强,万辉;SO_4~(2-)/TiO_2-Al_2O_3固体酸催化剂的表征及其催化合成均苯四甲酸四异辛酯[J];石油化工;2005年07期
11 谢奕明;吴季怀;;膨润土/聚丙烯酸钠超吸水性复合材料的表征[J];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3期
12 胡伟;;化学混合法制备的油脂加氢催化剂的表征[J];今日科苑;2008年02期
13 张长水;叶勇;;六氯环三磷腈的催化合成与表征[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4期
14 谢娟;冯如斌;赵蔚;王延吉;;负载型纳米金催化剂的合成、表征及性能研究[J];黄金;2010年08期
15 钟霞;刘伟生;;双Schiff碱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催化乙烯聚合性质[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16 周建工;鲁安怀;王长秋;;利用低品位天然钙基膨润土制备低成本有机粘土实验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4期
17 唐雅静;姜廷顺;张蓉仙;赵谦;殷恒波;;膨润土为原料微波辐射法合成高稳定性介孔分子筛[J];纳米技术与精密工程;2008年03期
18 杜国勇;李瑞海;李织宏;陈集;;Al-Ag盐改性膨润土的表征及性能评价[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10年04期
19 杨敏;施金榆;宁平;王红斌;冯桂权;;膨润土负载ZnCl_2固体酸的制备与表征[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2期
20 许利闽,陈守正,黄颖,林深,王文国,颜桂炀,黄垂权;膨润土固载H_3PMo_(12)O_(40)催化乙醇脱水制乙醚[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武应全;贾志奇;赵永祥;;金属改性钠基膨润土催化氧化苯制备苯酚[A];第七届全国催化剂制备科学与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张登前;黄卫强;段爱军;赵震;姜桂元;万国赋;;钛铝复合载体担载的镍钼加氢精制催化剂的制备、表征及HDS活性[A];第十一届全国青年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7年
3 李宪;束一鸣;武良金;夏子方;;新型防渗材料GCL的一些特性试验[A];全国第六届土工合成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4 孙长军;;膨润土防水技术在地铁暗挖工程应用研究[A];第一届中国城市地下工程非开挖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刘秀珍;王曰鑫;李晓娜;;膨润土对山西石灰性土壤钾素有效性的影响[A];青年学者论土壤与植物营养科学——第七届全国青年土壤暨第二届全国青年植物营养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6 朱建喜;朱利中;田森林;;羟基铝柱撑膨润土制备方法改进、表征及挥发性有机物吸附性能研究[A];第二届全国环境化学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4年
7 李益民;竺小留;李海洋;;含铁柱撑膨润土太阳光催化降解X-3B[A];2004年全国太阳能光化学与光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8 范勤;蒋可玉;陈铜;朱明;廖仕杰;缪长喜;;Ca对乙苯脱氢催化剂的影响[A];中国化工学会2008年石油化工学术年会暨北京化工研究院建院50周年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8年
9 徐丽;陈颖;付名利;吴军良;黄碧纯;叶代启;;CuO/SBA-15氧化萘的催化性能评价与催化剂失活表征[A];第六届全国环境催化与环境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10 郭丽华;高海洋;伍青;;不对称取代吡啶亚胺铁催化剂催化乙烯聚合研究[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月秀;ST/A1-PILC催化剂的制备、结构表征及催化性能研究[D];广西大学;2004年
2 聂锦旭;改性膨润土吸附剂的制备及其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5年
3 李亚男;掺杂过渡金属的MCM-41介孔分子筛的制备、表征及其对CO_2乙烷氧化脱氢制乙烯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4 陈英;新型酸碱双功能介孔材料的合成、表征及催化性能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5 孙振世;纳米TiO_2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其处理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6 白国义;醇催化胺化反应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7 马玉新;膨润土系列除氟剂的制备及其除氟性能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8 孙闻东;异丁烷/丁烯烷基化新型固体强酸催化剂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2000年
9 楼莉萍;负载型TiO_2及Ce_xTi_(1-x)O_2催化剂对NO+CO反应的催化作用[D];浙江大学;2003年
10 顾晓利;苯酚羟基化反应新型催化剂与工程技术基础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大军;钛交联蒙脱石的合成、表征及其酸催化性能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07年
2 柳杰;粉喷膨润土柔性帷幕应用的可行性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3 张颖心;膨润土的综合利用研究[D];天津科技大学;2002年
4 特克莱;砂—膨润土混合物的应力应变特性[D];河海大学;2004年
5 卢瑛莹;有机膨润土在多溶质组分中的吸附行为和机理[D];浙江大学;2003年
6 崔立莉;膨润土的改土机理与应用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4年
7 彭志勤;湖南省临澧县白土坡膨润土矿物学特征及适宜产品的试制研究[D];中南大学;2003年
8 李长平;膨润土的微波活化及其吸附性能研究[D];广西大学;2004年
9 王永好;有机改性膨润土对某些金属离子吸附的系列研究[D];福州大学;2004年
10 平仙隐;钙基膨润土的改性研究[D];福州大学;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严明;土里也能淘出金[N];中国矿业报;2000年
2 丁中琴;中国石化主导台湾FCC催化剂市场[N];中国石化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吴凡;重组获实质进展 德尔福催化剂业务易主[N];机电商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杨继祥 通讯员  庄梅芳 熊春芳;海沧PX项目高标准保护环境[N];厦门日报;2006年
5 王刚盛丁杰;国产苯酐催化剂替代进口产品[N];中国石化报;2007年
6 刘莉;UV喷墨——行业变革的催化剂[N];中国包装报;2008年
7 商报记者 刘妮丽;免税政策——文化单位改制的催化剂[N];北京商报;2009年
8 ;市场是企业的命脉[N];抚顺日报;2009年
9 张景华;“煤代油”采用化物所技术路线[N];大连日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周强 本报通讯员 陈国波 杨宏成 赵娜;改制,“改”出了新活力[N];地质勘查导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