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盐前驱体法固相合成锌、铝系列功能结晶材料
【摘要】:第一章:以七水合硫酸锌与碳酸氢铵为原料,聚乙二醇-400为模板剂,经室温固相反应合成得到了碳酸锌纳米晶体,其粒径25nm左右。实验结果表明:(1)在碳酸氢铵始终保持过量的反应条件下可得到无杂质、结晶完好的碳酸锌纳米晶体;(2)在研磨反应的20min内,产物碳酸锌已自动晶化成为完好的晶体,无需静置晶化,长时间的静置晶化反而会导致副产物碱式碳酸锌的生成;(3)模板剂对产物的组成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模板剂存在时得到的是碳酸锌纳米晶体,无模板剂时得到的是一种含有碱式碳酸锌与碳酸锌的混合物,但以碱式碳酸锌为主。(4)与文献报道的微乳液法相比较,获知模板剂是通过与反应物释放出来的结晶水在研磨搅拌的作用下形成微乳液体系,从而达到对产物的组成进行调控的。
第二章:分别以碳酸锌、碱式碳酸锌为锌源,以氯化钠为助熔剂,在910℃热解2h得到产物ZnO晶须,并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对产物的成分和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证明产物为ZnO晶须,其直径为100~150nm,长度为3.5~4.5pm。并初步探讨了ZnO晶须的生长机理。实验结果表明:(1)助熔剂在ZnO晶须的生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添加助熔剂得不到ZnO晶须。(2)由于氧化锌的熔点为1975℃,因此在900℃左右,氧化锌仍处于固体状态,因此其生长机理显然不属于VS和VLS生长机理,经初步分析表明在本文的实验中ZnO晶须的生长机理是固
|
|
|
|
1 |
刘建本,易保华,肖卓炳,陈德根,陈上,张永康;液相法制备纳米氧化锌的研究(Ⅰ)[J];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2期 |
2 |
姜求宇,廖森,王建设,关裕时,罗芬,张开芬;新法合成碳酸锌纳米晶及其数据挖掘[J];过程工程学报;2005年01期 |
3 |
;汕头投产硫酸锌、碳酸锌[J];广东化工;1990年04期 |
4 |
君轩;;碳酸锌:透明氧化锌[J];世界橡胶工业;2010年05期 |
5 |
冯悦兵,卢文庆,曹剑瑜,蔡政,王鹏飞;纳米碳酸锌的制备和热分解动力学参数的测定[J];无机化学学报;2003年04期 |
6 |
许春波;;氨——碳铵法生产碳酸锌中除氯研究[J];江西化工;2009年01期 |
7 |
刘西德;王丽;赵志娟;郑瑞朋;朱统军;;利用制药废液提取碱式碳酸锌[J];化工技术与开发;2010年02期 |
8 |
陈红丽;陈汉;李学敏;袁平;张其清;;硫酸长春新碱PLGA微球的制备及其性质[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
9 |
黄文润;;混炼硅橡胶的配合技术(五)[J];有机硅材料;2006年05期 |
10 |
周新木;郭树军;刘厚凡;彭庆辉;;碳酸锌的沉淀及分解制备活性氧化锌[J];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2009年04期 |
11 |
赵燕禹,陈洪潮,商连弟,胡少艳;碳铵法制备纳米氧化锌的研究[J];无机盐工业;2005年06期 |
12 |
未立清,肖立新;铟置换后液的综合利用[J];有色金属(冶炼部分);1999年04期 |
13 |
;学吉化 上等级 创水平 兴京华[J];中国涂料;1990年04期 |
14 |
梅建军;世界采矿冶金大事记(六)[J];金属世界;1995年05期 |
15 |
张诠,梁柳姬,麦从心;高锌烟灰中提取锌及富集铟工艺研究[J];广东化工;2004年04期 |
16 |
王大中;;废物中的金属回收[J];给水排水;1978年01期 |
17 |
董建华;杨芝兰;;利用表层铅锌矿粉湿法制取氧化锌[J];应用化工;1992年01期 |
18 |
郭建;王志华;陶栋梁;郭广生;;直接沉淀法中不同晶型钛酸锌的X射线粉末衍射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7年05期 |
19 |
王琴希;;我国古代关於锌、镍的化学[J];化学通报;1955年09期 |
20 |
孙璇君;孙文粹;;中和凝聚沉淀法处理含锌废水[J];上海化工;1986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