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胚乳超高油玉米主要品质性状遗传规律的研究
【摘要】:对微胚乳超高油玉米组配的杂交组合亲本自交系的农艺性状、乳熟期主要品质性状、产量性状和收获后的主要品质性状进行遗传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杂交组合F_1产量性状和含油率与亲本的关系。F_1的产量性状和含油率主要受母本的影响,比较偏向于母本。果穗百粒平均含油率与百粒总重的相关系数不显著。
(2)S_1和F_1种子所长成植株农艺性状的研究。杂交组合的出苗期、三叶期、抽雄期、散粉朗和吐丝期比亲本早,株高、穗位高和茎粗,在亲本间或高于亲本,叶片数大部分比亲本多。茎粗、穗位高的广义遗传力不足50%。株高的广义遗传力为70.71%,叶片数的为59.16%。
(3)授粉后18-27天S_2和F_2籽粒主要性状的研究。随授粉后天数的增加,含水量逐渐下降,S_2和F_2的含水量相差不大。可溶性糖含量F_2在两亲本间或比两亲本略低。大部分材料含油率和蛋白质含量随授粉后天数的增加,逐渐提高,F_2的含量大部分在两亲本间。乳熟期4个品质性状间的相关系数没有一个达到显著水平。含水量的广义遗传力不足50%,可溶性糖含量和含油率的属于中等,蛋白质含量的超过80%。
(4) S_2和F_2产量性状的研究。全部材料在产量性状的总体表现上差于对照,F_2在产量性状上表现出了较强的杂种优势。6个产量性状除了穗粒重广义遗传力达到70%以上,其它性状的在50%-70%间。
(5) 收获后S_2和F_2主要品质性状的研究。含油率、蛋白质含量和胚重比都高于对照,F_2的值大都在两亲本间或略高于两亲本。含油率与胚重比相关系数呈极显著的正
|
|
|
|
1 |
;谷子混种玉米亩产超千斤[J];辽宁农业科学;1971年02期 |
2 |
顾慰连;;合理灌溉促进玉米生长发育[J];新农业;1973年02期 |
3 |
;油菜茬复栽玉米创高产[J];新农业;1978年01期 |
4 |
章海祥,戴荣衮,刘时实,李柳根;玉米与稻谷喂猪对比试验[J];江西农业科技;1983年05期 |
5 |
欣农;;玉米后期管理与收获[J];现代农业;1983年07期 |
6 |
王叔明,马福全;力求把栽培技术与玉米生长规律农田环境相符合——玉米千亩千斤的经验[J];新疆农垦科技;1985年01期 |
7 |
赵希贵;玉米、马铃薯套种[J];新农业;1985年06期 |
8 |
戴荣衮;利用糙米代替玉米做配合饲料[J];江西农业科技;1986年06期 |
9 |
林木;;玉米去雄能增产[J];资源开发与市场;1987年02期 |
10 |
高学曾,王忠孝,许金芳,罗瑶年,刘玉敬;玉米穗粒数和千粒重与产量的关系[J];山东农业科学;1989年02期 |
11 |
厚卓;“玉米状元”陶同国在低产田里夺高产[J];新疆农垦科技;1990年02期 |
12 |
杨示英;冯云敢;吴子恺;;玉米几个数量性状的基因效应分析[J];广西农业生物科学;1990年03期 |
13 |
刘国胜,邹玉华,黄梧芳,母秋华;玉米单倍体胚性细胞无性系抗大、小斑病性与过氧化物酶活性关系的初步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1991年04期 |
14 |
杨宝爱;;玉米后期管理与收获[J];中国农垦;1992年07期 |
15 |
唐凤兰;1994年新疆玉米农业气候条件评价[J];新疆气象;1994年06期 |
16 |
刘明锵,刘运熙;中单120玉米推广简结[J];河北农业科技;1994年01期 |
17 |
冯铭;玉米播前的种子处理[J];农民致富之友;1994年04期 |
18 |
爽儿;营养保健话玉米[J];税收与社会;1995年10期 |
19 |
刘桂华,李欣,解述萍;玉米生育后期的几项管理措施[J];新农业;1995年07期 |
20 |
王兴录,赵立华,李玉文,孙云农;吉林省当前玉米生产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农业与技术;1996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