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工业废液中提取巴豆醛氧化制备巴豆酸
【摘要】:
本文研究了从工业废液中分离提纯巴豆醛,并将分离提纯得到的巴豆醛用于氧化合成巴豆酸。提取巴豆酸之后的废液再进一步提取巴豆酸乙烯酯,该乙烯酯为可聚合单体。
常压精馏提纯含巴豆醛约30%的工业废液原料时约需要经过三次精馏可得到纯度98%的巴豆醛。常压加水共沸精馏较容易得到80%的巴豆醛,其中含水量约为10%,但将此共沸物再进行精馏得到的仍是含水共沸物,若要进一步提纯巴豆醛需采用其他方法。
无催化剂的条件下空气氧化约60g 90%巴豆醛原料制备巴豆酸的最佳反应条件是:空气流量200mL/min,反应时间12h,反应温度30℃,用气相色谱测(GC)产率为66.9%,初步回收产率为38.1%。
H_3PO_4催化氧化同样原料制备巴豆酸的最佳反应条件是:空气流量200mL/min,催化剂用量为反应物的4.5‰,反应时间12h,反应温度30℃,GC产率为67.9%,初步回收产率为39.5%。
Cu(Ac)_2催化氧化同样原料制备巴豆酸的最佳反应条件是:催化剂用量为5.84‰,空气流量200mL/min,反应时间16h,温度30℃,GC产率为63.4%,初步回收产率是28.2%。
Cu(Ac)_2/Co(Ac)_2催化氧化同样原料制备巴豆酸的最佳反应条件是:催化剂用量约为原料的5‰,且Cu(Ac)_2:Co(Ac)_2=30%:70%,空气流量200mL/min,反应时间16h,反应温度30℃,GC产率为62.4%,初步回收产率是25.2%。
比较几种催化剂及无催化剂的最佳反应产率,可以发现H_3PO_4催化反应效果最好,产率最高,所得粗产品的纯度也较高。
|
|
|
|
1 |
张勇;蔡哲斌;杨方政;;金属氧化物/活性氧化铝催化氧化巴豆醛制备巴豆酸[J];精细石油化工进展;2007年12期 |
2 |
李为民,邬国英,单玉华;乙醛装置副产巴豆醛氧化制巴豆酸工艺研究[J];江苏石油化工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
3 |
张跃文;;月桂酸的合成研究[J];广东化工;2010年11期 |
4 |
蔡哲斌,何佶,严赞开,易洪潮;金属氧化物/吸附树脂催化分子氧氧化巴豆醛的研究[J];湖北农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
5 |
杨陆华,马新良;高纯度黄磷生产工艺研究初探[J];无机盐工业;2004年02期 |
6 |
蒋振武,唐万果;巴豆醛氧化制备巴豆酸[J];广西轻工业;2005年06期 |
7 |
成乐琴,杨英杰,于丽颖,陈晓坤;巴豆醛液相氧化制备巴豆酸的合成工艺研究[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
8 |
罗美,郑典模,邱祖民,严进;醋酸-巴豆醛、醋酸乙烯酯(VAC)-巴豆醛系统的汽液平衡研究[J];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2002年02期 |
9 |
李颖华,周政;山梨酸的生产及开发前景[J];化工时刊;1998年07期 |
10 |
申东升,黄存礼,赵先菊;硝酸氧化红薯淀粉制取草酸研究[J];化学世界;1989年12期 |
11 |
杨长生,李九菊,蒋登高,王福安;2-丙酮氧基-3,4-二氟硝基苯的制备[J];精细化工;1999年06期 |
12 |
薛连海;水—甲酸—醋酸—巴豆醛—巴豆酸的气相色谱分析[J];色谱;1989年06期 |
13 |
张能芳;郭宏峰;;由糠醛制备富马酸[J];化学试剂;1992年05期 |
14 |
赵建国;从废独石电容中提取钯和银的工艺[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1997年08期 |
15 |
崔媛;张柏祥;徐明亮;刘佳杰;王丽丽;佟丽娜;;抗凝沉木薯氧化淀粉的制备[J];科技资讯;2011年18期 |
16 |
赵丽娟,崔焕茹,王雪平;苯甲酰氯合成工艺的研究[J];河北化工;2002年03期 |
17 |
刘玲;赵月昌;刘彩华;梁学正;杨建国;何鸣元;;Mg-Al水滑石催化合成立体受阻胺类氮氧自由基[J];化工进展;2008年08期 |
18 |
李贵贤;滕志君;余华;宋维维;樊洁;尚立慧;;钴取代Dawson型磷钼钒催化氧化环己烷制环己酮和环己醇[J];精细化工;2009年11期 |
19 |
林静,林敏,隋乐恕,郭奇珍;巴豆醛的选择氧化[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年06期 |
20 |
王宝丰,王俊茹,王蕊;N-苯基马来酰亚胺合成工艺的研究[J];天津化工;2003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