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小细胞肺癌中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表达及CD163+巨噬细胞浸润与预后的关系
【摘要】:研究背景
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约80%为非小细胞肺癌。肺癌患者的死亡率高,仅有15%左右患者生存期超过五年。许多临床和实验证据表明肿瘤浸润巨噬细胞(TIMs)有促进肿瘤生长和转移的作用。巨噬细胞在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诱导下分化为高表达CD163等分子的表型。因此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M-CSF的表达及巨噬细胞浸润与肿瘤的进展、转移的关系和影响患者预后的关系,有利于提高NSCLC患者的预后。
材料与方法
收集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胸外科2005年至2006年间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NSCLC标本47例,其中男28例,女19例,年龄29-75岁,中位年龄58岁。临床分期I期18例,II期5例,III期21例,IV期3例。鳞癌19例,腺癌28例。病理分级参照WHO标准,1级7例,2级22例,3级18例。
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肿瘤组织、癌旁肺组织的M-CSF表达情况和CD163+巨噬细胞浸润情况以及它们的分布规律。
分析M-CSF表达情况、CD163+巨噬细胞浸润情况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以及预后的关系。
结果
1. NSCLC中M-CSF表达和分布
M-CSF蛋白主要表达在肺癌细胞胞浆内,癌旁肺组织支气管上皮胞浆部分表达,肺泡上皮少量或无表达,间质中巨噬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部分表达。NSCLC中肿瘤组织M-CSF密度(0.026±0.023)高于癌旁肺组织(0.006±0.004)。(t=6.436,P 0.05)。
2. NSCLC中CD163+巨噬细胞分布
CD163特异性表达在巨噬细胞的胞浆、胞膜处,未见淋巴细胞、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及肿瘤细胞表达。肿瘤的癌巢、癌内间质、癌正常交界区及癌旁肺组织均可以见到CD163+巨噬细胞浸润,癌正常交界区TIMs密度(67.95±42.56)高于癌内间质(58.28±33.36)、癌巢(45.38±29.10)及癌旁肺组织(11.02±8.54),t=2.203,t=3.055,t=9.056,P 0.05。
3. NSCLC中M-CSF的表达与CD163+巨噬细胞密度的关系
肿瘤内M-CSF密度与癌巢、癌内间质、癌与正常交界区CD163+TIMs密度正相关,随着肿瘤内M-CSF密度增加,癌巢、癌内间质或癌与正常交界区CD163+TIMs密度增高(r=0.701, r=0.361,r=0.364,P 0.05)。
4. NSCLC中M-CSF的表达及CD163+TIM密度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
M-CSF高密度者(≥0.021平均光密度值)在1+2级分化NSCLC的比率35%(10/29),在3级分化NSCLC的比率78%(14/18),低分化癌的M-CSF密度明显高于中高分化癌(χ~2=8.331, P 0.05)。而M-CSF蛋白密度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临床分期等无关(P0.05)。交界区CD163+TIMs高密度者(≥70.00个)在I+II期的比率33%(7/21),III+IV期的比率68%(15/22),淋巴结无受累的比率30%(6/20),淋巴结受累的比率70%(16/23)。临床分期越高或淋巴结受累,交界区CD163+TIMs密度越高(χ~2=5.222,χ~2=6.702,P 0.05)。而癌巢、癌内间质CD163+TIMs密度与临床病理参数无关(P0.05)。
5. NSCLC中M-CSF的表达及CD163+TIM密度与患者生存时间的关系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交界区CD163+TIMs密度高的患者平均生存时间(684d)少于CD163+TIM密度低的(1615d,χ~2=15.776,P 0.05)。癌巢、癌内间质CD163+TIM密度及肿瘤内M-CSF密度与生存期无明显关系,P 0.05。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交界区CD163+TIM密度和临床分期可以作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指标(CD163,HR 3.96;95%CI,1.70~9.23; P0.05)。
结论
肺癌组织中及癌旁肺组织中均存在M-CSF的表达及CD163+TIMs,癌组织的M-CSF的表达及CD163+TIMs明显高于癌旁肺组织,且随着癌组织的M-CSF的表达增高肿瘤不同部位的CD163+TIMs明显增高。交界区CD163+TIM密度可以作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指标。
|
|
|
|
1 |
谢秉煦;;小细胞肺癌时的组胺酶活性[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76年08期 |
2 |
江庆平;;比顺铂更有效、更易于耐受的碳铂(Carboplatin)[J];国外医学情报;1985年17期 |
3 |
郑玉琰,陈达庄,许宏乾,孙昆良,高岩;放射治疗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作用[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1987年01期 |
4 |
白振明;对并用化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放疗后食管狭窄的探讨[J];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1991年01期 |
5 |
赵家美;廖美琳;徐扣凤;;MAP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分析[J];实用肿瘤杂志;1993年04期 |
6 |
傅深,蒋国梁,王丽娟,钱浩,叶明,傅晓龙,赵森,何少琴,刘泰福;超分割放疗非小细胞肺癌疗效分析──临床Ⅲ期研究[J];中华肿瘤杂志;1994年04期 |
7 |
相洪琴;;突然戒烟可能是肺癌的征兆[J];国外医学情报;1995年08期 |
8 |
刘树旗,孙树岚,张建军;250例非小细胞肺癌死亡病例综合治疗临床分析[J];肿瘤;1996年S2期 |
9 |
陈玉蓉,廖美琳,赵家美,王慧敏,阎文晰;IVP治疗Ⅳ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分析[J];肿瘤;1996年S2期 |
10 |
张应潮,付彬玉,王谊,王华明,于晴,陈益;米托蒽醌、威猛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报告[J];肿瘤;1996年S2期 |
11 |
张应潮,付彬玉,王谊,王华明,于晴,陈益;米托蒽醌、威猛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报告[J];肿瘤;1996年S2期 |
12 |
;细胞角蛋白-21-1作为非小细胞肺癌的生物学标记[J];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1996年04期 |
13 |
;气管、肺[J];中国医学文摘(肿瘤学);1997年03期 |
14 |
郑春秀
,李书权;不能切除的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处理准则[J];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1998年01期 |
15 |
史建军,王兆武;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放疗可提高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J];广州医药;1998年02期 |
16 |
王春波!150040,王瑞芝!150040,乔文波!150040;非小细胞肺癌放化综合治疗的前瞻性随机研究[J];中国肺癌杂志;2000年05期 |
17 |
赵荣国,苟勇;CAP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观察[J];四川医学;2000年03期 |
18 |
彭明轩,彭江涛;中心型非小细胞肺癌的综合治疗[J];河南外科学杂志;2000年03期 |
19 |
王绿化,殷蔚伯;非小细胞肺癌的放射治疗进展[J];中国肿瘤;2001年02期 |
20 |
李国生,张道荣,刘冬,王恩华,邱雪杉,张丽红;p34~(cdc2)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