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例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诊断、治疗方法、预后和预防?
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10年我院收治的35例诊断为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手术病例。
结果35例均有剖宫产病史,临床表现均有腹壁肿块,85.7%有疼痛,74.3%的腹壁肿物表现为与月经有关的周期性疼痛,14.3%表现为无症状的腹壁肿块。26例患者术前测定了CA125,其中例8例血清CA12535U/L,平均30.9U/L(5.65-110.43U/L)。35例术前均进行腹壁B超检查,只有2例术前进行了CT检查。术前有3例接受了药物治疗,其中1例为外院术后复发后使用。35例均进行了手术切除,31例切除范围为病灶外0.5-1cm,4例切除范围为病灶外2-3cm。有13例因切除了部分腹膜,12例进入腹腔而进行了盆腔探查,发现有2例合并有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使用药物治疗。6例因腹部组织缺损较大6cm,用prolead补片修补缺损。
结论1、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常见于继发于剖宫产术后,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腹壁肿物,与月经有关的周期性症状。2、血清CA125在腹壁内异症升高不明显,对腹壁内异症的诊断价值不高,影像学对腹壁内异症特异性不强。3、治疗首选手术切除,范围应达病灶外0.5-1cm,组织缺损较大6cm,需要进行补片修补。4、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主要以预防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