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中糖脂代谢指标与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活性的相关性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患者中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lucose-6-PhosphateDehydrogenase, G6PD)活性与糖代谢指标及脂代谢指标的相关关系。
方法:调查2010年1月至8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代谢糖尿病中心住院的所有糖尿病患者,共有420名,年龄在17岁到90岁之间。根据1999年WHO诊断2型糖尿病的标准,382名T2DM患者最终纳入研究。测量其身高、体重、腰围(waist circumference, WC);采集过夜的空腹静脉血样本,测定G6PD活性、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 F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 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c)、载脂蛋白A1(Apolipoprotein Al, ApoAl)及载脂蛋白B(Apolipoprotein B, ApoB)。根据G6PD活性大小将研究对象分为G6PD活性降低组和66PD活性正常组,比较两组间的一般情况及各糖脂代谢指标的情况。对于连续性变量,采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对于分类变量,则采用X2检验。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G6PD活性与各糖脂代谢指标的相关关系。采用单因素线性回归分析G6PD活性与各代谢指标之间的关系,其中以G6PD活性为因变量,各代谢指标为自变量,设置P0.1作为自变量入选多因素线性回归模型的条件,然后采用逐步回归法分析校正各影响因素后各能量代谢指标跟G6PD活性的关系。采用SPSS13.0软件来处理与分析数据,P值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1、G6PD活性降低组的血TC水平低于G6PD活性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G6PD活性降低组的血ApoAl水平低于G6PD活性正常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21);2、G6PD活性与FBG呈负相关关系,而与TC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程度均达统计学意义(P0.05);3、单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示G6PD活性与FBG及TC呈相关关系(P0.1),进一步行多因素线性回归,采用逐步回归法后FBG(P0.05)和TC(P0.05)都进入最终的模型,其方程为:Y=11.056-0.168X,+0.54X2(P0.05)。该模型能解释3.3%的G6PD活性的改变。
结论:1、本研究结果示FBG与G6PD活性呈负相关关系,提示高糖可能是抑制G6PD活性的一个因素;2、本研究示血胆固醇与G6PD活性呈正相关关系,提示G6PD活性的降低可能是影响胆固醇合成的一个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