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高尔基体糖蛋白73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研究

梁嵘  
【摘要】:背景 原发性肝癌(以下简称:肝癌)是世界上常见的10种恶性肿瘤之一,死亡率位居全球第二。我国是肝癌的高发地区,约55%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发生在中国,而且仍然呈上升趋势。肝癌起病隐匿,临床上约有2/3的肝癌患者初诊时已属中晚期,失去了手术切除病灶的机会,预后差。提高肝癌的整体治疗水平重在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甲胎蛋白(α-fetoprotein, AFP)是诊断肝癌的重要指标,但仍有一定局限性:临床上有近1/3的肝癌患者AFP呈阴性或低浓度阳性,而且急性病毒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活动期以及睾丸癌或卵巢癌等非肝癌疾病通常也出现AFP升高,可见AFP作为肝癌早期诊断的标记物尚不够理想。因此,寻找新的更加敏感和特异的肝癌血清标记物一直是肝癌研究的热点和重点。高尔基体糖蛋白73 (golgiprotein-73, GP73)是新近发现的与肝癌关系密切的糖蛋白,现有的一些研究报道显示GP73是一个有重大潜在价值的肝癌标志物,敏感度和特异度均超过AFP,有望成为新的更好的早期诊断肝癌或预警的肝癌标志物。由于广西是我国原发性肝癌最高发的几个省市地区之一,肝癌已成为广西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而且广西肝癌年死亡率高达34.39/10万,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率的30.70%,高居广西肿瘤死因谱首位。因此,在广西开展GP73对肝癌诊断价值的研究非常具有区域代表性和独特性,为GP73早日成为临床应用的肝癌诊断标志物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基于以上研究思路,本课题以广西地区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探索GP73在肝癌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 一、肝癌组织中GP73的表达 1.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92例肝癌组织、癌旁组织及29例正常肝组织中GP73及AFP表达强度;分析GP73表达程度与肝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2.采用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92例肝癌组织、癌旁组织及29例正常肝组织中GP73表达,将检测结果与免疫组化结果进行相关分析。 二、肝癌患者血清GP73的表达水平 收集外周血血清共1201例,包括肝癌403例,肝硬化162例,乙型病毒性肝炎200例,乙肝病毒携带者107例,肝良性占位39例,其他恶性肿瘤140例和健康对照150例。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定量测定(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GP73水平,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中AFP水平。 三、肝癌术后患者及肝癌高危人群血清GP73水平动态监测 1.对79例肝癌患者手术前后进行动态观察,采集患者术前及术后多次复查的血清标本,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GP73水平,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中AFP水平,监测GP73和AFP变化情况。 2.对132例肝癌高危人群进行定期随访,复查时采集受试者血清标本,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GP73水平。 结果 一、肝癌组织中GP73的表达 1.免疫组化检测结果: ①GP73在肝癌组织、癌旁组织中表达增高,阳性率分别为97.8%及92.3%,显著高于AFP (97.8% vs.71.7%,92.3% vs.54.3%, P0.05)。正常肝脏组织中GP73及AFP染色均为阴性。 ②GP73表达强度与肝癌病理分级、Child-Pugh分级呈正相关,P0.05。 ③GP73在肝癌组织中表达与年龄、性别、血清AFP浓度、肿瘤大小、肝硬化、HBV感染、淋巴结转移情况、门脉癌栓及临床分期各因素无明显相关性。 2. 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结果: ①GP73在肝癌组织中灰度值为12.90±27.81;癌旁组织为6.28±23.22;正常肝组织为1.58±7.58。肝癌组织中GP73表达量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肝组织,而癌旁组织中GP73水平较正常肝组织亦明显升高(P均<0.05)。 ②各组灰度值与免疫组化检测GP73表达强度成正相关,GP73表达越强,灰度值越高。 二、肝癌患者血清GP73的表达水平 1.肝癌组血清GP73水平显著高于肝硬化组、乙型肝炎组、乙肝携带者组、肝良性占位组、其他恶性肿瘤组及健康志愿者组(324.38±56560.00 vs.93.12±4072.77,23.48±146.82,16.63±137.73,6.84±37.57,7.22±88.49,12.68±79.36,P<0.05)。 2.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设定65.25ng/mL为临界值,GP73诊断肝细胞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2.3%和82.7%,显著高于AFP(72.2%和79.4%),P<0.05;GP73和AFP曲线下面积为0.865和0.792(P<0.05)。 3.肝癌组AFP≤39.32 ng/mL共112例,其中84.0%(94/112)患者的GP7365.32 ng/mL。 4.联合检测GP73和AFP诊断肝癌的敏感度提高到94.4%,特异度为73.2%,阴性预测值达到0.970,Youden指数提高到0.676。 5.肝癌组中小肝癌共75例,其中GP7365.25ng/mL有49例,AFP39.32ng/mL为35例,GP73对小肝癌检出率高于AFP, P<0.05。 6.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各组待检者血清GP73与AFP表达水平之间均无相关性。 三、肝癌术后患者及肝癌高危人群血清GP73水平动态监测 1.对79例手术患者术后进行定期追踪随访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8个月,终末随访率为84.8%。手术前GP73阳性的肝癌组患者血清GP73在术后第1-8周下降明显,之后都维持在一个较低水平。手术前GP73阴性的肝癌患者手术后血清GP73无显著降低,其中5例患者检测到术后第1周时GP73较术前升高,但随后在第2-8周内明显下降至正常水平。 2.随访过程中发现3例复发/转移患者,其血清GP73水平都较前升高,但对复发/转移前后GP73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1。其中1例为AFP阴性病例,从初次就诊检查至术后第28周复发,多次检测患者血清AFP均为阴性。但患者血清GP73在术前已经显著升高(317.89 ng/mL),术后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在第24周复查时GP73已经较前一次复查有所升高(第16周为47.3 ng/mL,第24周为57.29 ng/mL),至第28周确认复发时血清GP73进一步升高(139.66 ng/mL)。 3.对132例肝癌高危人群患者进行追踪随访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6个月,终末随访率为72.0%,进行复查1次,未发现新发肝癌病例。复查前后血清GP73水平为20.13±323.86和23.17±297.30,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1.GP73在肝癌和癌旁组织中表达升高,在肝癌组织表达阳性率高于AFP。GP73表达强度与Child-Pugh分级及肝癌的病理分级呈正相关。 2.GP73可作为一种新的、较好的诊断肝癌的血清标志物,其敏感度和特异度优于AFP,可提高血清AFP阴性的肝癌患者的诊断率;GP73对小肝癌检出率高于AFP。 3.联合检测血清GP73和AFP可以有效降低AFP阴性或低浓度肝癌病例的漏诊率,提高肝癌的检出率和诊断肝癌的准确性,为肝癌诊断提供更有效的检测手段。 4.动态监测血清GP73水平对评估肝癌患者术后疗效及预警复发有较好临床指导意义。 目的 采用Meta分析方法系统评价高尔基体糖蛋白73(golgiprotein-73, GP73)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PML、Springer Link、Ebsco、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及清华同方数据库,查找有关GP73诊断原发性肝癌价值的文献,检索年限从建库至2012年2月29日。采用QUADAS工具评价纳入文献质量,由两名研究人员进行文献筛选,提取相关数据。应用Meta-Discl.4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综合定量评价,计算合并敏感度、特异度和诊断比值比,并绘制SROC曲线,对GP73诊断肝癌的准确性进行评估。 结果 共纳入文献18篇。纳入文献存在异质性,合并敏感度0.76[95%CI(0.75,078)],合并特异度0.87[95%CI(0.86,0.88)],诊断比值比16.71[95%CI(8.54,32.74)], SROC曲线下面积0.858。纳入文献稳定性较好。描绘Begg漏斗图并进行Begg秩相关检验,P=0.130, Egger线性回归检验,P=0.192,均提示无明显发表偏倚。 结论 Meta分析提示,GP73诊断原发性肝癌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但还需要更高质量的前瞻性研究以更准确地评价其临床价值。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赵化荣;王成红;;腹水AFP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意义[J];新疆医学;2000年04期
2 王兆文,汪金;原发性肝癌的特殊首发症状[J];临床肝胆病杂志;2001年02期
3 俞顺章;饮水中微囊藻毒素与我国原发性肝癌关系的研究(摘要)[J];复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1年05期
4 丁海,薛迪广,李德春;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抑癌基因在二期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江苏医药;2001年12期
5 周信达;原发性肝癌的根治切除标准:进展与评价[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1年01期
6 陈孝平,陈汉;原发性肝癌外科治疗方法的选择[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1年01期
7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肝脏外科学组;原发性肝癌外科治疗方法的选择[J];中华消化杂志;2001年07期
8 罗时敏;原发性肝癌术后复发机理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综合临床;2001年10期
9 中华外科学会肝脏外科学组;原发性肝癌外科治疗方法的选择[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1年08期
10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肝脏外科学组;原发性肝癌外科治疗方法的选择[J];中华外科杂志;2001年10期
11 李忱瑞,史仲华,郝玉芝,刘德忠,郭彦君,曾辉英,姜文浩,李槐,周纯武;经皮肝穿刺注射无水乙醇配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J];中华肿瘤杂志;2001年06期
12 吴志忠,李秀英,赵威威;原发性肝癌的导向诊断和治疗[J];包头医学;2001年03期
13 屈朝阳,叶琼,阮琴韵,陈济添;超声诊断原发性肝癌并多发性右房转移癌1例[J];中国超声诊断杂志;2001年03期
14 中华外科学会肝脏外科学组,陈孝平,陈汉;原发性肝癌外科治疗方法的选择[J];腹部外科;2001年01期
15 胡道予;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若干问题的商榷[J];放射学实践;2001年06期
16 仇毓东,丁义涛;原发性肝癌转移、复发的研究和治疗进展[J];肝胆外科杂志;2001年01期
17 陈孝平,陈汉;原发性肝癌外科治疗规范[J];肝胆外科杂志;2001年01期
18 ;原发性肝癌外科治疗方法的选择[J];肝胆胰外科杂志;2001年01期
19 李瑜元;原发性肝癌的非手术治疗[J];广州医药;2001年06期
20 李仁峰 ,杨作衡,汤鹏,王国雄,周卫平,方壮伟,刘海,吴宁;原发性肝癌综合治疗生存5年以上7例临床分析[J];海南医学;2001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朝林;锡林牧;;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肝癌临床观察[A];中医药学术发展大会论文集[C];2005年
2 涂燕云;陈枝俏;许剑;;广西原发性肝癌流行和临床特点分析[A];泛中医论坛·思考中医2006——经典中医的特色和优势论文集[C];2006年
3 魏建平;;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后血管供应的变化[A];第十二届全国肝癌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4 孟欣;周晓东;;弹性成像技术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初步应用研究[A];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八届全国腹部超声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5 马建科;;中西医结合介入灌注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研究进展[A];甘肃省中医药学会2010年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6 侯炜;;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肝癌78例总结[A];第八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肿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7 汤炜;奚朗秋;;原发性肝癌伴低血糖16例分析[A];第九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8 魏迈程;;原发性肝癌42例临床分析[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十二次全国消化系统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0年
9 朱宏;;27例原发性肝癌肝动脉灌注栓塞化疗[A];2000全国肿瘤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10 邓国忠;伍显庭;李国友;;放疗加护肝汤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分析[A];第八届全国肝癌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丰华;原发性肝癌证型分布演变规律及柴胡皂甙D诱导肝癌细胞分化的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9年
2 卢彦达;原发性肝癌三维适形放疗乙型肝炎病毒再激活[D];天津医科大学;2010年
3 高姗;上海市区原发性肝癌的流行病学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4 许飞;原发性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及联合调强放疗的临床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年
5 岳小强;舌质颜色的模式识别及原发性肝癌患者舌色的临床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5年
6 王娜;江苏省海门市原发性肝癌时间趋势及相关危险因素队列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7 武嫣斐;原发性肝癌中医证候潜变量分析及其生物学基础的初步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6年
8 赵建东;主动呼吸控制用于原发性肝癌三维适形和束流调强放射治疗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9 王学军;健康人和慢性肝病、原发性肝癌患者纳米细菌感染状况的检测[D];中南大学;2003年
10 宣世英;原发性肝癌的生物病因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哲嘉;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肝癌的相关性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2 牛永健;150例原发性肝癌的不同治疗手段的临床预后因素分析[D];新疆医科大学;2008年
3 田卫东;胡志敏教授运用肝癌方治疗原发性肝癌34例经验总结[D];辽宁中医药大学;2009年
4 王建国;152例青年人原发性肝癌临床资料分析[D];广西医科大学;2010年
5 冯嘉;多西他赛介入方案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观察[D];昆明医学院;2011年
6 李圣春;原发性肝癌舌质颜色评价的初步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1年
7 高心宇;艾克达康颗粒对中期原发性肝癌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影响[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8 孙敏;原发性肝癌中医证型与彩色多普勒超声血供变化的相关性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1年
9 刘香艳;原发性肝癌患者症状他评的可行性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2年
10 倪雅琼;3602例原发性肝癌资料临床流行病学特征分析[D];新疆医科大学;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文一;中西医互补治疗原发性肝癌有优势[N];中国中医药报;2013年
2 日升;拜耳支持原发性肝癌规范化诊疗推广项目[N];中国医药报;2010年
3 程祖亨;原发性肝癌到底要不要手术[N];农村医药报(汉);2012年
4 胡继雄;隐匿杀手原发性肝癌[N];大众卫生报;2003年
5 曾运红 谭卫仙;原发性肝癌的主要危险因素[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6 金鸥岳金凤 记者 吴天飞;研究发现 吃树莓葡萄苹果能防原发性肝癌[N];哈尔滨日报;2008年
7 冯大夫;原发性肝癌的特点及诊治[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
8 冀京蕊;如何发现原发性肝癌[N];中国中医药报;2008年
9 忠文;治原发性肝癌验方[N];民族医药报;2001年
10 朱永康(江苏省中医院普外科主任);原发性肝癌不一定有临床症状[N];上海中医药报;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