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面针中木脂素化合物结晶-8的镇痛作用及机制的研究
【摘要】:
研究目的:
探讨两面针木脂素化合物结晶-8的镇痛作用;观察侧脑室注射结晶-8对大鼠痛阀的影响,同时了解结晶-8的镇痛作用与阿片受体及其单胺类递质的关系,并观察氟哌啶醇、东莨菪碱等对结晶-8镇痛作用的影响;建立大鼠福尔马林疼痛模型,研究结晶-8的镇痛作用机制。
研究方法:
1.结晶-8的镇痛作用采用小鼠醋酸扭体法、热板法,观察用药后扭体反应数,舔足后潜伏期;采用福尔马林法观察其Ⅰ相和Ⅱ相的疼痛反应;通过小鼠辐射热刺激法观察用药后痛阀变化。
2.结晶-8的镇痛机制的初步研究采用辐射热刺激法,结晶-8侧脑室注射后观察大鼠痛阀变化;同时考察纳络酮、利血平、氟哌啶醇、东莨菪碱等对结晶-8镇痛作用的影响。
3.结晶-8的镇痛机制的研究
3.1福尔马林疼痛模型的建立实验组动物在右后肢趾部皮下注射5%的福尔马林100μl,参考Mestre的分级评分法,进行模型的评估,合格动物进入下一步实验。HE染色和尼氏染色观察模型组动物病理改变,同时透射电镜观察其超微结构。
3.2结晶-8的镇痛作用与中枢NO、PGE2、MDA关系疼痛大鼠脑组织中的NO、PGE2、MDA含量测定采用比色法。
3.3结晶-8镇痛作用与中枢神经递质的关系造模成功后的大鼠,ICV结晶-8后,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了脑组织匀浆中的NE、5-TH、DA的含量。
3.4结晶-8对中枢组织FOS的表达影响实验免疫组化观察疼痛大鼠中枢FOS的表达情况。
3.5结晶-8对致痛大鼠脑内β-内啡肽的影响海马、下丘脑连续切片,免疫组化染色,对照图谱在显微镜下观察β-内啡肽在海马、下丘脑的阳性细胞数。
实验结果:
1.结晶-8(15、30、60mg/kg)均可明显减少小鼠的扭体反应次数,延长小鼠舔足后的潜伏期,对福尔马林致痛动物的Ⅰ和Ⅱ相疼痛反应均有抑制作用,并延长小鼠甩尾潜伏期。
2.结晶-8侧脑室注射能提高大鼠痛阀;利血平能拮抗结晶-8镇痛的作用;纳络酮、氟哌啶醇、东莨宕碱等未影响结晶-8的镇痛作用。
3.动物注射福尔马林以后,出现明显的完整的两期伤害性反应;HE染色和尼氏染色未见其明显的病理改变;超微电镜显示模型动物海马、下丘脑可见核周,胞浆线粒体肿胀等情况。
4.ICV结晶-8可以降低疼痛大鼠脑组织NO、PGE2、MDA含量。
5.结晶-8在中枢中能够显著升高疼痛大鼠的多巴胺,5-羟色胺的含量,降低去甲肾上腺素的含量。
6.结晶-8抑制疼痛大鼠中枢FOS的表达,与模型组相比具有显著的差异(p0.01)。
7.结晶-8能提高海马、下丘脑的β-内啡肽阳性细胞的表达数。
实验结论:
1.结晶-8有较显著的镇痛作用。
2.结晶-8镇痛作用可能有中枢机制的参与,与单胺类递质有关;无阿片系统、M胆碱系统的介导参与,与抑制中枢DA系统无关。
3.结晶-8有中枢镇痛机制,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脑组织中的PGE2合成,脂质过氧化及NO的释放有关。
4.结晶-8调整体内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是其镇痛的机理之一。
5.结晶-8的镇痛机制可能与中枢FOS的表达有关。
6.炎症致痛大鼠的中枢系统对β-内啡肽存在影响,提示结晶-8的镇痛作用有一定的中枢机制的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