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塞米松、1,6-二磷酸果糖对内毒素血症大鼠心肌酶学及心肌超微结构的影响
【摘要】: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1,6-二磷酸果糖对内毒素血症大鼠心肌酶学(cTnI、CK-MB)及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四组:A组(对照组,即NS组,分4个亚组,n=2):腹腔注射1 ml 0.9 %氯化钠溶液;B组(内毒素组,即LPS组,分4个亚组,n=6):腹腔注射LPS 5 mg/ kg;C组(地塞米松干预组,即DXM组,分4个亚组,n=6):LPS 5 mg/ kg注射后1h腹腔注射DXM 5 mg/ kg;D组(1,6-二磷酸果糖干预组,即FDP组,分4个亚组,n=6):LPS 5 mg/ kg注射后1h腹腔注射FDP 1 g/kg。A组于注射后6h、12h、24h、72h每次处死2只大鼠,其他各组于注射后6h、12h、24h、72h每次处死6只大鼠,各组经腹主动脉采血3 ml,测cTnI和CK-MB,同时取心肌标本,心肌标本用HE染色,并制作电镜切片,通过光镜及电镜观察心肌组织学改变。
结果:LPS组的血清cTnI和CK-MB值从6h组升高(cTnI和CK-MB值分别为0.445±0.171μg/L、437.833±103.153U/L),与NS组(分别为0.018±0.008μg/L、80.500±7.778U/L)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24h组达峰值(分别为5.391±1.262μg/L、1170.833±169.228 U/L),此后有所下降,但72h组仍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3.710±0.813μg/L、506.167±90.385U/L,P0.01)。DXM组和FDP组的血清cTnI和CK-MB含量与LPS组相比,各时间点值均显著降低(DXM组各时间点cTnI值分别为:0.302±0.079μg/L、1.592±0.537μg/L、3.132±0.712μg/L、1.985±0.291μg/L,P0.05;DXM组各时间点CK-MB值分别为:286.333±102.234U/L、481.500±78.243U/L、842.667±137.092U/L、345.333±71.046U/L,P0.05;FDP组各时间点cTnI值分别为:0.259±0.050μg/L、1.277±0.439μg/L、2.525±0.518μg/L、2.034±0.227μg/L,P0.05;FDP组各时间点CK-MB值分别为:231.833±71.522U/L、364.167±71.303U/L、848.833±160.623U/L、322.500±71.643U/L,P0.01),但两干预组各时间点上仍显著高于NS组(P0.01)。DXM组和FDP组两干预组比较,除CK-MB值在12h时FDP组较DXM组降低明显外(F=27.447,P0.05),其余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PS 6 h组大鼠心肌光镜下观察到明显的病理改变,电镜下可观察到线粒体内嵴破裂、紊乱及染色质浓缩、边集、核碎裂等超微结构的改变。随着时间的延长,在光镜及电镜下心肌病理改变越明显。比较DXM组和FDP组各时间点上,心肌病理改变程度均较LPS组同时间点减轻,随着时间的推移,改善程度越明显,且FDP组优于DXM组。在电镜下DXM72h组可见基本正常的心肌细胞结构,FDP72h组可见正常的心肌细胞结构。
结论:本实验证实大鼠内毒素血症时存在心肌受损,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加重。地塞米松和1,6-二磷酸果糖能够减轻内毒素血症时心肌的损害,随着干预时间的延长,其保护作用越明显。地塞米松和1,6-二磷酸果糖两种药物相比,从心肌酶学角度,两者无明显差异,从心肌形态学改善角度,后者优于前者。
|
|
|
|
1 |
王虹,吴秀清,孙梅;地塞米松、谷氨酰胺对内毒素血症大鼠心肌TNF-α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5年17期 |
2 |
潘静坤;林莉;杨秋实;王虹;;内毒素血症幼年大鼠心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动态变化及谷氨酰胺、地塞米松对其影响[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8年09期 |
3 |
陆一竹;刘静;张艳军;陆融;范英昌;;心复康对体外培养乳鼠心肌细胞缺氧损伤酶及超微结构影响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8年S1期 |
4 |
李继承;王建三;;冷水游泳对小鼠心肌细胞超微结构影响的研究[J];科技通报;1993年03期 |
5 |
裴兆辉,陈景藻,朱妙章,裴建明,庄志强,刘静;8 Hz、90 dB次声引起的心肌细胞超微结构变化及相关机制的探讨[J];心脏杂志;2005年03期 |
6 |
龚明玉;张力;杜超;周晓慧;;灯盏花素对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超微结构及细胞凋亡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0年05期 |
7 |
韩玉升;祁小平;陈玉英;;葡萄糖-6-磷酸酶在大白鼠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的定位[J];解剖学报;1987年04期 |
8 |
李静;程留芳;杜斌;丛玉文;;肝硬化大鼠模型肠壁结构及细菌移位的研究[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0年01期 |
9 |
王耀峰;马全祥;袁向山;毛泽善;杨杰;杨志军;文小军;;丙烯酰胺对小鼠心肌超微结构及线粒体酶的影响[J];毒理学杂志;2011年03期 |
10 |
钟秀宏;姜艳霞;任旷;刘洪梅;徐俊杰;芦晓晶;吕士杰;;芩丹扶正胶囊对微波辐射致大鼠心肌和肝损伤超微结构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年02期 |
11 |
王虹;潘静坤;陈睿;吴玉斌;高红;;地塞米松对内毒素血症幼年大鼠心肌肌动蛋白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
12 |
郭炯;王建中;邱劲;汤文良;马琪;王海燕;彭秀花;刘文杰;汤建安;王新英;;失血性休克过程超微结构损伤和循环血中肠源性内毒素含量的动态变化[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1991年02期 |
13 |
李新民;张仁福;石玉秀;祝素文;刘冬娟;郭玉坤;戚万强;朱洪玉;;法乐四联症心肌细胞琥珀酸脱氢酶变化特点[J];沈阳部队医药;1999年06期 |
14 |
赵雯!400038重庆,刘友生!400038重庆,王水明!400038重庆,王晓东!400038重庆;烧伤合并内毒素血症TNFαmRNA原位表达与早期心肌损害的实验研究[J];中华烧伤杂志;2001年02期 |
15 |
殷国田,郭志坤;大鼠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的增龄变化[J];解剖学杂志;2003年04期 |
16 |
谭非;罗炳德;杨光;吕阳;李文;郭进强;;新穿心莲内酯治疗中暑作用的研究[J];中国工业医学杂志;2007年01期 |
17 |
韩梅;吴玉斌;;谷氨酰胺对内毒素血症幼年大鼠肾脏细胞凋亡超微结构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8年06期 |
18 |
赵亚娟;李哲;赵俊华;李军;孙梅;;谷氨酰胺对幼年内毒素血症大鼠脑组织细胞凋亡超微结构的影响[J];山东医药;2009年23期 |
19 |
吴建;龚肖崎;张亚霏;徐仁宝;;糖皮质激素受体阻断对大鼠内毒素血症时肠系膜微循环变化的影响[J];微循环学杂志;1992年02期 |
20 |
鲁香凤;姜良铎;董正平;邓媛;;甘绿解毒汤对内毒素致中毒大鼠器官组织病理学变化的影响[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2009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