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主动脉瘤传统开腹手术与腔内修复术的合理选择及疗效评价
【摘要】:
目的:通过对两组腹主动脉瘤患者术前一般情况、手术相关情况、围手术期情况、住院费用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的比较,找寻适宜腹主动脉瘤的治疗方法,并分析腹主动脉瘤传统开腹手术与腔内修复术的疗效。
方法:选取2005年6月~2009年3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血管外科共收治62例肾动脉下型腹主动脉瘤行传统开腹手术或腔内修复术治疗住院患者,术前均应用CTA或MRA检查明确诊断腹主动脉瘤类型,用于手术方法的合理选择,并对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组与传统手术组在术前一般情况、手术相关情况及围手术期情况等进行对比分析,评价其疗效。
结果:在患者年龄、瘤体直径及在合并基础疾病,如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病、高血压病、糖尿病、脑血管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等术前一般情况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均P0.05)。合并基础疾病总和,腔内组为36例(占124.1%),传统手术组为28例(占84.8%),腔内组比传统手术组总合并症所占百分率多。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组与传统手术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术后输血量、术后禁食时间、ICU观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手术费用及肺部并发症、水电解质紊乱术后并发症方面,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心脏并发症、肾脏并发症、消化系统并发症、下肢动脉缺血、切口并发症、有无内漏、下肢动脉栓塞及MODS并发症方面,无显著差异(均P0.05),传统手术组有45例次(占136.4%)发生近期系统并发症,腔内治疗组有18例次(占62.1%)发生近期系统并发症。传统手术组比腔内治疗组发生近期系统并发症百分率多。两组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对于腹主动脉瘤的临床外科治疗,腔内修复术较传统开腹手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术后住院时间短等优点。但传统手术效果稳定,费用花费少。两者远期疗效相近。对于合并基础疾病较多的腹主动脉瘤患者,应倾向于选择腔内修复术。
|
|
|
|
1 |
董燕,阮虹;超声诊断较大腹主动脉瘤1例[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1994年11期 |
2 |
潘松龄,沈来根,李鸣;腹主动脉瘤手术时机的选择和术后并发症的防治[J];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1996年01期 |
3 |
刘玲琳;粥样硬化性腹主动脉瘤的B超诊断[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1997年01期 |
4 |
景在平;;一种不开刀治疗腹主动脉瘤的新方法[J];医学研究杂志;1997年01期 |
5 |
韩雪萍,王莉霞,马艳丽;腹主动脉瘤手术的麻醉处理(附15例报告)[J];河南外科学杂志;1999年01期 |
6 |
曹智辉,成官迅,王秀荣,娄明武;腹主动脉瘤的低场MRI诊断[J];实用医技杂志;2003年08期 |
7 |
沈权民;;腹腔里的“定时炸弹”——腹主动脉瘤[J];老年人;2009年05期 |
8 |
倪鸣飞;A. Nchimi;O. Defawe;D. Brisbois;T.K.Y. Broussaud;J.O. Defraigne;P. Magotteaux;;人类腹主动脉瘤腔内血栓铁吞噬的MRI研究[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10年03期 |
9 |
张英民;;腹主动脉瘤的我见[J];国际外科学杂志;1984年06期 |
10 |
赖传善;郑鸿;;腹主动脉瘤的诊断和治疗(附19例分析)[J];腹部外科;1992年02期 |
11 |
解正理;超声显像检出腹主动脉瘤1例报告[J];福建医药杂志;1995年06期 |
12 |
鲁素英;腹主动脉瘤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J];天津护理;1995年03期 |
13 |
王深明,陈国锐,林勇杰,詹世光,黄灿之,刘奕山;高龄人腹主动脉瘤围手术期的处理[J];新医学;1997年11期 |
14 |
景在平;血管外科的一场革命不开刀治愈腹主动脉瘤──排除体内“定时炸弹”的AAA腔内隔绝术[J];世界科学;1997年08期 |
15 |
王玉琦;腹主动脉瘤的治疗进展[J];中国临床医学;1999年03期 |
16 |
马中,王岭,凌瑞,祁光裕,Joerg.Heckenkamp;腹主动脉瘤患者血浆MMP-9含量测定及其意义[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年05期 |
17 |
曾燕,赵建农,宋彬;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显示胸腹主动脉瘤病人脊髓Adamkiewicz动脉[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
18 |
Paul E Norman;Konrad Jamrozik;Michael M Lawrence-Brown;Max T Q Le;Carole A Spencer;Raywin J Tuohy;Richard W Parsons;James A Dickinson;王世贤;;筛查腹主动脉瘤死亡率的作用:基于人群的随机对照试验[J];英国医学杂志(中文版);2005年02期 |
19 |
Von I.P.Arlart
,罗汉超;腹主动脉瘤:静脉数字减影的诊断意义[J];放射学实践;1987年03期 |
20 |
谢道银;腹主动脉瘤的影像诊断[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1990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