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列缺、照海穴及艾灸涌泉穴治疗混合痔术后尿潴留的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通过将针刺列缺、照海穴及艾灸涌泉穴与肌注甲硫酸新斯的明以及听流水声对混合痔术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探讨针刺列缺、照海穴及艾灸涌泉穴的临床应用价值,为混合痔术后尿潴留提供一种疗效确切、安全性高的临床方法。方法:将2016年3月-2017年2月时间内符合纳入标准的90例受试者,随机分成针灸组、新斯的明组、流水声组三组。其中针灸组30例,为针刺列缺、照海及艾灸涌泉穴,具体操作方法是列缺穴为向肘部方向斜刺0.2~0.3寸,照海穴为直刺0.5~0.8寸,予提插捻转平补平泻法15s,进针得气后,同时灸双侧涌泉穴,将艾条点然后固定,艾条距足底皮肤距离以患者可耐受为度,15min后即结束针刺与艾灸;新斯的明组30例,使用甲硫酸新斯的明注射液1mg,消毒臀部局部皮肤后予肌肉注射;流水声组30例,予打开病房水龙头后听流水声10分钟。三组患者治疗一次后即开始分别观察治疗后首次排尿时间、治疗后首次排尿量、治疗后2h排尿次数、治疗后2h排尿总量、导尿情况、治疗后2h腹胀程度和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并进行尿潴留疗效评定。使用SPSS19.0软件将统计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结果:1.三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内痔分期、手术方式、手术切口数、手术当天补液量、止痛药的使用情况、手术后距发生尿潴留的时间、膀胱浊音界与耻骨联合的距离、腹胀程度等方面分布均衡,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针灸组与新斯的明组比较:针灸组与新斯的明组相比在治疗后首次排尿时间、治疗后首次排尿量、治疗后2h腹胀程度、疗效评价上有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而在治疗后2h排尿总量、治疗后2h排尿次数、导尿情况上(P0.05)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针灸组与流水声组比较:针灸组与流水声组相比在治疗后首次排尿时间、治疗后首次排尿量、治疗后2h排尿总量、治疗后2h排尿次数、导尿情况、治疗后2h腹胀程度、疗效均评价上有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4.总有效率比较:其中针灸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10%,新斯的明组总有效率为76.67%,流水声组总有效率为48.28%,针灸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新斯的明组及流水声组。结论:针刺列缺、照海穴及艾灸涌泉穴在治疗混合痔术后尿潴留见效时间短、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