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环境规制中经济方法的作用及运用探究

王明明  
【摘要】:自20世纪初开始,人类出现了新的危机——环境恶化,人类在探索世界和改造世界获得无限收获的同时也慢慢发现,自身生活的环境正在由于自己的“勇敢”行为付出沉重代价。政府在各方强烈要求下拿出了对策——各种强制措施,法律规定以各种命令的形式奔赴环保前线,科学家通过不断的研究发现,环境问题不但没有解决,对环境的破坏行为反而愈演愈烈。在加大惩罚力度的同时,经济方法作为改革项目被引入环保法规——意想不到的效果出现了:环境破坏行为,出现受到经济政策引导的趋势。究其原因,人们经济行为改善生活条件的同时破坏了生态系统,人们并不追求环境恶化的结果,是经济迫使人们来对抗直接的环境管制方式,当另一经济因素参与进来的时候,原来的单一趋势就会发生改变,当新的经济因素足以对抗单纯经济收入这个吸引点时,可持续发展实现的契机才能真的出现。 文章以我国环境保护制度的发展作为切入点,第一部分介绍了我国环境保护策略的转变过程,剖析了这一历史转变的原因——经济方法,在环境保护法中被广泛应用的理论基础,论述了环境规制中经济方法的界定、原则及优越性,比较了中美环境规制中经济方法的使用情况,介绍并初步评价了美国的二氧化硫可交易排放权,将我国的排污权交易制度与之进行了比较,接着分析并评价了环境规制中税收制度和保险制度两种经济方法;第二部分概括性的分析了目前我国环境规制中经济方法的现状,试着提出了一些环境保护基本制度方面的问题,并且对这些问题做了认真的思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改进我国环境保护制度与经济方法紧密结合的建议,希望对今后的环境保护制度改进的调查研究起到一些推动作用,尤其是推动经济方法在弥补硬性环保制度不足方面的应用。 尽管我国环境规制中经济方法应用较晚,也不够发达,但是我国政府和大多数学者已经意识到经济方法对环境规制的重要作用,也正加紧研究借鉴国外环境规制法发达国家的先进制度和经验。同时,经济在何时都是一把双刃剑,经济方法的开发也要注意这一点,此外,我们还要根据我国国情(尤其是经济发展状况及法制环境)来调用不同的经济方法,不“保守”但更不可盲目“跃进”,有些制度在某些发达国家虽然效用很高,但是并不一定适合目前的我国。因此,充分的调查研究是环境规制中经济方法发展的重要基础,我们在加快推进步伐的同时还要保持一种审慎的态度。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Stefan Ambec;Philippe Barla;张红凤;陈淑霞;;环境规制对企业有好处吗——对波特假说的一个检验[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2 夏艳清;;环境规制及其对产业变迁的影响分析[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年13期
3 苏茜;陈璇;;环境规制对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影响分析[J];价值工程;2009年01期
4 何正霞;;环境规制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贵糖股份的经验与启示[J];江苏商论;2009年07期
5 赵玉焕;;环境规制对产业国际竞争力影响的研究综述[J];商业时代;2010年02期
6 高明;;环境污染与贸易自由化:国外研究发展综述[J];经济视角(中旬);2011年05期
7 吴清;;环境规制与企业技术创新研究——基于我国30个省份数据的实证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年18期
8 张嫚;2000-2050:环境问题与政策[J];政策与管理;2001年08期
9 张旭丽;张巨勇;王亮;;论环境会计、环境规制与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J];科技创新导报;2008年06期
10 赵红;;环境规制对产业绩效影响——对国外三种观点的理论综述[J];生态经济(学术版);2008年01期
11 吴晔;;贸易自由化与中国环境保护措施的完善[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年21期
12 朱翠清;姚宇;;广东省环境规制对FDI的影响[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13 施敏颖;;外商直接投资的环境效应分析——以浙江省为例[J];企业经济;2009年04期
14 马富萍;郭晓川;茶娜;;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绩效影响的研究——基于资源型企业的实证检验[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1年08期
15 李继;叶斌;董晓清;;深圳市出口增长与水环境质量关系实证研究[J];特区经济;2008年09期
16 雷晶;;浅谈我国对跨国公司的环境规制[J];法制与社会;2008年28期
17 周军梅;;环境规制对国际竞争力影响的实证分析——以广东省为例[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年09期
18 李强;聂锐;;基于产业绩效的环境规制溢出问题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19 赵红;扈晓影;;环境规制对企业利润率的影响——基于中国工业行业数据的实证分析[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20 强永昌;;环境规制与中国对外贸易发展[J];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岭;;环境规制、公众参与和环境污染治理——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A];2010年中国产业组织前沿论坛会议文集[C];2010年
2 鞠晴江;曹瑛;;环境规制的技术创新效果:基于区域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3 张玉;唐良凤;;论规制性公共政策执行的可接受性——以中国“环境规制政策执行”的历史演进为分析文本[A];2011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地方政府职能与社会公共管理论文集[C];2011年
4 张红凤;郭庆;刘蓬基;杨慧;周峰;李金凤;周燕冬;陈淑霞;崔元鹏;;山东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的规制对策研究[A];决策与管理研究(2007-2008)——山东省软科学计划优秀成果汇编(第七册·上)[C];2009年
5 奥野利文;;日本の环境规制[A];中国聚氨酯工业协会第十三次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李谷成;范丽霞;闵锐;;资源、环境与农业发展的协调性——基于环境规制的省级农业环境效率排名[A];城乡统筹背景下的农业产业安全[C];2010年
7 尤宏兵;张颖;;江苏利用FDI与环境关系研究[A];江苏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孙林霞;吴献金;;湖南省环境规制与外商直接投资的协整分析[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经济发展与人文关怀专辑[C];2006年
9 申进忠;;日本土壤污染规制法述评[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C];2007年
10 郑玉歆;;把环境保护摆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A];第三届环境与发展中国论坛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海婧;地方政府环境规制中相关利益主体的互动关系[D];暨南大学;2010年
2 王文普;环境规制的经济效应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3 贾瑞跃;基于环境规制视角的两型社会建设实证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4 刘伟明;中国的环境规制与地区经济增长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5 董敏杰;环境规制对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6 孙晓伟;企业环境责任缺失:成因及治理[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7 周明月;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环境的影响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8 江珂;中国环境规制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9 姜林;中国环境规制效率评价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10 鲜于玉莲;中国环境规制体制改革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明明;环境规制中经济方法的作用及运用探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2 王玉琴;我国环境规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3 王晓兵;我国环境规制绩效实证分析[D];河南师范大学;2011年
4 徐静;环境规制下的新疆煤炭产业发展研究[D];新疆大学;2010年
5 王冠中;环境规制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理论和实证分析[D];复旦大学;2010年
6 郭文涛;环境规制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7 冯瑾;环境规制与企业技术创新的互动影响研究[D];北京工商大学;2010年
8 刘亚平;环境规制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9 陈晓红;我国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机制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10 董元树;环境规制、技术创新对产业绩效的影响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部 陈宇学;加强环境规制 提升企业创新能力[N];中国电子报;2008年
2 安徽省望江县国土资源局华阳分局 陈昌武;常见的几种国土资源管理方法[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8年
3 郑凤岐;有制度也要靠自觉[N];山西日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葛洪才;不要用计划经济方法搞人才工程[N];中国改革报;2006年
5 记者 康维海;海南州六条措施保护基本农田[N];青海日报;2009年
6 见习记者 陈文文;以制度创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N];浙江日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宋金萍 曹旭超 颜芳;环保风暴展示“公开的力量”[N];新华日报;2011年
8 高翔;利益衡量的具体方法[N];人民法院报;2007年
9 路迪;环保:以市场的力量“绿化”市场[N];光明日报;2003年
10 王建国;用市场经济方法管理科技人才[N];人民日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