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地理探究能力现状与对策研究
【摘要】: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又称为新课程改革,是上世纪末基于国家“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而提出的,其实施目的就是要在新世纪构建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的速度更快,若想跟上时代的步伐,就必须不断学习、终身学习。这就是说,提升学习的能力,比记住一些知识更为重要。探究能力,作为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必备的学习技能之一。地理探究能力是激起学生对地理学习兴趣的导火索,是在新课程改革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不竭动力。因此,针对学生地理课堂探究能力现状的调查,研究学生的地理探究能力水平,进而提出适合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方法,提升学生的地理探究水平。本文以地理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以认知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问题意识、最近发展区理论为指导,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法、例证法等研究方法,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探索一些培养学生地理探究能力的有效方法。通过调查发现,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初级中学学生的地理探究能力水平相对较高。一方面,处于青春期的学生由于生理、心理的巨大变化会对其自身的探究能力产生积极的影响;另一方面,由于学生在这个阶段比较躁动,其自身的探究能力水平还有挖掘的巨大潜力。同时,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初级中学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教学过程中能够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的探究能力和问题意识;教学手段趋于多样化,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目的:教学评价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改变以分数来甄别和选拔学生;教学评价的主体呈现多元化,不仅有教师的评价,也增加了学生自评和同学间互评。综上而述,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初级中学的学生能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进行相应的探究,具有良好的地理探究能力基础的潜质;学校也积极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地理探究观念,为适用时代的要求而注重学生的地理探究能力,真真正正做到以学生为本。最后,通过对新课程改革下学生地理探究能力的初步研究,其结果可以为学生更有效的地理学习提供参考价值,但是由于研究不够深入,调查范围过小、缺乏实践验证等还需更进一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