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生家庭亲密度、应对方式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摘要】:我国农村初中生在客观生活质量方面长期处于不利地位,青春期是一个“风暴和压力”的时期,青春期发生的一些心理问题很可能会对个体产生深远的影响,他们的主观幸福感受到多方因素的综合影响作用,其中家庭是重要的外在因素之一,而家庭亲密度作为反映家庭成员之间情感亲密程度和积极家庭气氛的综合指标,它揭示了深层次的家庭情感和交往模式,应对方式作为心理适应过程中的中介因素,是重要的内在因素之一。为探讨家庭亲密度、主观幸福感与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两种不同方式之间的关系,并对其作用机制作出解释,本研究选取886名广西农村初中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家庭亲密度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和青少年主观幸福感量表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22.0和Mplus6.4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t检验、相关分析和多重中介模型检验。得出以下结论:(1)农村初中生的家庭亲密度处于中等水平,且随着年级的升高,家庭亲密度逐渐升高,应对方式也更倾向于积极;在面对问题时,女生更倾向于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男生更倾向于采取消极的应对方式,此外,父母婚姻状况正常的农村初中生更倾向于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父母离异或丧亲的农村初中生更倾向于采取消极的应对方式。(2)农村初中生的主观幸福感总体水平较好,且体验正性情绪频率多于负性情绪频率,对家庭、友谊、环境、学校和自由的满意度较高,对学业满意度较差;女生主观幸福感比男生更高,母亲外出打工的农村初中生其主观幸福感水平更低。(3)家庭亲密度不仅可以直接预测主观幸福感,还可以通过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间接预测主观幸福感,即应对方式在家庭亲密度和主观幸福感之间起部分多重中介作用,其中,积极应对的中介效应显著大于消极应对,且积极应对对多重中介效应有决定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