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徒制对小学初任教师实践性知识影响的个案研究
【摘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近年来国家出台一系列教师支持计划,全方位立体化推出各项举措“力挺”教师专业发展。实践性知识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建设性工具。教育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领域,需要教师实践性知识作为支撑。而师徒制作为一种实践取向较强的教师培训模式,在师徒互相听课议课等过程中,实践性知识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转移,对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起着重大作用。目前全国各地学校为了提高教师培养效率,促进初任教师适应角色,积极推行师徒制这一教师培训模式。探讨师徒制在对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影响对于学校教师整体专业水平和能力以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积极的研究意义和价值,也是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基本诉求。通过对师徒制及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收集整理与统计分析,在整体把握国内外专家学者对于师徒制及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深入佛山市顺德区L小学,以一对师徒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师徒制对初任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影响与作用。实践性知识具有情境性、内隐性等特点决定了本研究选择质化研究的取向。通过访谈、课堂观察和案例分析等方法,采用分类阐释的方式对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具体包含内容进行探讨。研究结果发现,师徒制主要在对内自我调节的自我知识以及对外调控的情境知识、策略性知识和人际知识发展有较为明显的影响作用,而对于深层次的批判反思知识和教育信念发展的影响不太突出或由于时间关系暂时没有特别显现。其次,师徒制主要通过三种途径对初任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发展产生影响:为初任教师提供“学徒制观察”的机会;充当初任教师职场的“引路人”;给予初任老师精神支持与动力。再次,师徒制对初任教师实践性知识发展的影响因素主要可概括个人信念等内部动因和社会支持等外部动因。由于现行的师徒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对初任教师实践性知识发展的影响也存在着不利的一面。基于此,从区教育局层面、学校层面、指导教师和初任教师层面提出了相关研究建议,以期对师徒制的进一步优化和发展提供参考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