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教育学原创性研究何以可能
【摘要】:世界与世界学术正发生着深刻变化,全球化浪潮也在不断冲击和消解近代以来形成的“中心-边缘”学术格局,本土文化、本土理论的合理性再次得到关注,其合法性进一步得到维护。当代中国教育学原创性研究得以实现的宏观学术背景已经形成,学术主体意识更加显明,世界学术“多元并进”中的中国教育学需要以“自己的”教育学理论体系贡献世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走上了、走通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照抄、照搬别国经验、模式,从中国实际出发、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出发,是当代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基本特质。近代中国教育学的发展之路并不通顺,引进照搬、推倒重建、中国化和本土化等,称之坎坷也不为过,虽如此,却也奠立了当代中国教育学新发展的厚实基础。1980年代以来,西方各种思潮、主义大量涌入中国,中国教育学的知识体系发生了重大变化,也越来越意识到中国有着自己独特的根基与规律,新的历史条件和时代境遇中应当建构起“具有主体性、原创性”的中国教育学。本文的总体思路是,综合采用文献研究法、历史研究法、案例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等,以“原创性”“原创性研究”的学理阐发为切入点和中心点,对当代中国教育学原创性研究得以实现的必要条件,既从历史逻辑中去探寻,也从现实实例中去讨论,继而在此基础上对当代中国教育学原创性研究“行动”的应然性路向、境遇、条件和发展重点与可能进行探讨。论文除第一章绪论和第六章结语外,正文由第二至第五章四部分构成。第二章主要聚焦于学理方面,通过词源分析和概念辨析进行“原创性”内涵建构与特质解读,并在此基础上对“原创性研究”类型、结构和可行性展开分析;第三章主要聚焦于历史方面,当代中国教育学是中国学术转型发展中的构成一部,“中西关系”中的“本土意识”和“学术主体性”在学术转型中发挥着重要影响,同样是当代中国教育学原创性研究得以实现的关键要素;第四章主要聚焦于实例方面,主体教育理论、情境教育理论和“生命·实践”教育学等是当代中国教育学具有原创型特质的理论体系或学术流派的典型,在创生发展、内容主张、学术品质等方面具有各自的独特性,分析中不同层面和程度上呈现出其根源性、本原性和学术主体性等特质,各自数十年的学术影响至今仍焕发着生命力也体现了其一定程度的始基性;第五章主要聚焦于“建构”展望方面,在策略层面对当代中国教育学原创性研究“原点建构”应该和可以如何开展进行讨论。总体而言,本文进一步澄清和丰富了学术研究中“原创性”的基本内涵,提出了“根源性、本原性、始基性和学术主体性”四特质、“研究属性、知识品质和体系型态”三维度的理解和认识依据。在中国教育学历史与现实层面的分析既是对“原创性”新理解的论证,也是为进一步原创性研究得以实现铺垫基础。当代中国教育学的发展追求是原创性,明确之而持之以恒地学术奋斗也定将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