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糊神经网络的应用与研究
【摘要】:
模糊神经网络结合了神经网络系统和模糊系统的长处,它在处理非线性、模糊性等问题上有很大的优越性,在智能信息处理方面存在巨大的潜力;使得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投入到这个领域中来,并做出了卓有成效的研究成果。但是,对模糊神经网络的研究,大都是基于算法的创新、改进和完善,少有综述性的文献对它进行概述,使初接触这一领域的人往往无所适从,很难在短时间内理解模糊神经网络的概念,也很难实际应用它。作者在阅读了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对各种相关理论知识进行整理、归纳和研究,旨在对模糊神经网络做一个系统的概述和一些初步的探索。
本文实际上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对模糊神经网络的概述;第二部分是一种算法的提出及其实观过程。
模糊神经网络是一个较新的概念,文章从神经网络系统与模糊系统的历史论述到它的起源与发展,论证了它产生的可能性与必要性,并简要介绍了国内外模糊逻辑神经网络软件硬件。在模糊神经元概念的基础上,定义了模糊神经网络;从函数映射角度上,讨论了神经网络系统和模糊系统的函数逼近能力;二者都能以任意精度逼近任何连续实函数;对理论成熟的算法和模型,作了简洁的介绍。针对模糊神经网终实观时的具体问题,对网终的学习能力、容量、结构分布等细节逆行了探讨。
本文提出了一种模糊神经网络的二步混合算法:第一步,采用模糊推理系统结合遗传算法根据训练样本确定隶属函数的参数,通过遗传算法搜索定义域范围内的参数最优解。文中选用S-T模型作为模糊推理系统中的推理模型。第二步,确定网络结构,根据训练样本采用BP算法训练网络,调整网络权值和偏差,为了避免局部最小观象和加快网络收敛速度,选用加动量因子变学习率的改进BP算法为训练算法。
为了更广泛地应用遗传算法,文中用C++,实现了通用遗传算法类库,在实观过程中结合使用了类模板,抽象类等技术。该类库支持一维和多维函数的最优化。对多维函数可以采用统一长度的或者各维长度不同的基因;支持固定和可变变异率,支持固定迭代代数结束迭代和满足一定条件结束迭代。
作者用MATLAB的Fuzzy Toolbox及NNetToolbox实现了算法,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效率高、收敛速度快、模型精度高。
|
|
|
|
1 |
张宏烈,刘彦忠,刘艳菊;基于化工过程预报的模糊聚类神经网络系统[J];黑龙江科技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
2 |
周志坚,毛宗源;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模糊神经网络结构和参数优化[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1期 |
3 |
张利文;;基于神经网络系统的建筑管理数据仓库的设计与实现[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5年09期 |
4 |
王秋宝;;一类双延迟神经网络系统的稳定性分析[J];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
5 |
邰志艳;吴奋韬;;广义严格对角占优矩阵的判定及其在神经网络系统中的应用[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
6 |
董勤喜,黄先开;具有周期输入的一类神经网络系统的周期解[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1999年03期 |
7 |
杨惠;适应型神经网络系统的控制[J];中国民航学院学报;1995年03期 |
8 |
西广成;;神经网络系统学习过程初探[J];自动化学报;1991年03期 |
9 |
郑师海,李德华,陈岩松;五平面光学神经网络系统的设计[J];量子电子学;1992年01期 |
10 |
叶以正;何煜;;神经网络系统的集成电路实现[J];微电子学与计算机;1988年09期 |
11 |
田瑞,闻新,田春廷;模糊系统和神经网络的特征与比较[J];计算机自动测量与控制;2002年02期 |
12 |
於东军,王士同;一类模糊神经网络的遗传算法辨识[J];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学报;1998年04期 |
13 |
;超强神经网络系统:人脸模糊照片也可识别[J];科学大众(小学版);2016年10期 |
14 |
牛保青;原新生;刘利敏;;一类神经网络系统的概周期解的存在性及唯一性[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
15 |
张静静,杨晓松;有惯性项的二元神经网络系统存在暂态混沌[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
16 |
蒋国民,陈玉会;基于线性矩阵不等式的广义神经网络系统的全局渐近稳定性分析[J];淮阴工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
17 |
李涛;智能神经网络系统的研究[J];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1999年07期 |
18 |
李敏;赵东霞;毛莉;;带有两个小世界联接的时滞环形神经网络系统的稳定性分析[J];应用数学学报;2019年01期 |
19 |
毛凯;杨树杰;刘丹;;基于凸组合的一类时变时滞静态神经网络系统全局稳定性分析[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年06期 |
20 |
刘铭;张春蕊;徐晓峰;;一类三元中立型神经网络系统的振动性[J];生物数学学报;2013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