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黄酮铜配合物的合成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摘要】:
黄酮类化合物是许多常用中草药的有效成分,除具有抗菌、消炎、抗突变、降压、清热解毒、镇静和利尿等作用外,在抗氧化、抗癌、防癌和抑制脂肪酶等方面也有显著效果。此外,黄酮化合物也是重要的功能食品添加剂如天然抗氧化剂、天然色素、天然甜味剂等。黄酮类化合物的母核是由3个环组成,两个苯环,一个吡喃环,大多数含有羟基或羰基,此结构具有超离域度,整个分子形成一个大π键共轭体系,具有强烈的螯合作用,其中的氧原子具有强配位能力,易于形成配合物。某些微量金属元素本身具有一定的生理活性,若黄酮类化合物和金属元素形成配合物,有可能产生新的药理作用或增加其疗效。因此,对黄酮金属配合物的研究,有助于从新型金属基药物的角度开发利用该类化合物。本文选择芹菜素、橙皮素、柚皮素三种具有药理活性的黄酮类化合物作为配体,合成了它们的铜配合物,并对其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其与ct-DNA的相互作用及其抗肿瘤活性。本论文共分四个章节,其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综述部分,简单介绍了中药配位化学的研究进展和方向。对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及其金属配合物等进行综述。
第二章:合成了芹菜素、橙皮素、柚皮素的铜配合物,并采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等离子发射光谱、热重分析测定了配合物的组成,推测了其结构。
第三章:归纳了金属配合物与ct-DNA之间的相互作用及研究方法。采用紫外吸收光谱、荧光发射光谱和CD吸收光谱研究了配体及配合物与ct-DNA的相互作用。研究发现,随着ct-DNA的不断加入,配体和配合物的紫外吸收均明显减弱,出现减色现象,但是配合物的减色率明显大于配体。而在荧光光谱的滴定分析中,随着ct-DNA的不断加入,配体和配合物的荧光吸收强度显著增强。在CD光谱滴定分析中,配合物与ct-DNA相互作用后,使ct-DNA的正、负吸收均有很大强度的减弱。因此,我们推测配体和配合物与ct-DNA是以嵌入方式结合,但是配合物与ct-DNA的结合更强。
第四章:选择八种常见的人类肿瘤细胞株系,筛选了这三种配体和配合物的抗肿瘤活性。研究发现:橙皮素铜配合物和芹菜素铜配合物对肝癌HePG-2、胃癌SGC-7901、鼻咽癌CNE1、宫颈癌Hela细胞的抑制活性明显强于配体。芹菜素铜配合物对肾癌Ketr-3细胞的抑制活性也明显强于配体芹菜素。而柚皮素铜配合物对肝癌HePG-2、肾癌Ketr-3、鼻咽癌CNE1细胞的抑制活性亦明显强于配体柚皮素。
|
|
|
|
1 |
郭利兵,朱靖,蒋凯,张传建;一种新方法合成荧光β-二酮铜(Ⅰ)配合物(英文)[J];无机化学学报;2004年09期 |
2 |
建方方,李琳,孙萍萍,肖海连;N-邻羟苄亚基苯胺Schiff碱铜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和性能表征(英文)[J];无机化学学报;2004年11期 |
3 |
陈志强;陈静;;十五元[N_4]大环铜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和性质[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
4 |
周建威;李二成;李世虎;徐广智;;三苯基膦亚铜配合物光解反应的ESR研究[J];化学学报;1987年01期 |
5 |
杨瑞娜;王冬梅;金斗满;王化勤;杨耀;;利用铜和过氧化苯甲酰的氧化加成反应合成铜(Ⅱ)配合物及其晶体结构[J];河南科学;1992年04期 |
6 |
范玉华;程爱云;;一种新的对称双Schiff碱铜配合物的合成[J];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年01期 |
7 |
顾建胜,李宝龙,卞国庆,郁开北;[Cu(DMTZB)_4](ClO_4)_2的合成及晶体结构(DMTZB=3,3-二甲基-(1H-1,2,4-三唑)-2-丁酮)[J];化学研究与应用;1997年03期 |
8 |
王长凤,杨光明,史林启;水杨叉乙二胺Schiff碱(SEDA)铜配合物的单晶结构[J];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4期 |
9 |
张少文,朱靖,谢亚雄,杨霞;双核铜(Ⅱ)配合物的合成——氧化加成反应(英文)[J];无机化学学报;2003年02期 |
10 |
石昕,牛淑妍,张书圣;四咪唑铜配合物与DNA相互作用机理的研究[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
11 |
杜桂香,王伟,李珺,张逢星;呋喃甲醛缩二乙撑三胺希夫碱铜配合物的合成及结构(英文)[J];无机化学学报;2005年06期 |
12 |
刘洪胜;原玲;;铜配合物[Cu(C_3N_2H_3)_2(H_2NC_6H_4SO_3)_2(H_2O)_2]·2H_2O的合成和晶体结构[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
13 |
李金鹏;徐虹;桑雅丽;侯红卫;;配合物[Cu(H_2dcapp)Cl_2]的合成和激光倍频效应[J];化学研究与应用;2009年02期 |
14 |
张志坚;邝代治;张复兴;王剑秋;;四水二(吡啶-4-甲酸)合铜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和量子化学研究[J];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009年04期 |
15 |
康伟;邓兆鹏;高山;;双核铜(Ⅰ)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与性质研究[J];无机化学学报;2011年04期 |
16 |
张志坚;邝代治;张复兴;王剑秋;;铜配合物[Cu(AFO)_2]_2(SO_4)的合成、结构和量子化学研究[J];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011年03期 |
17 |
赵常志;蔡起华;;Cu(Ⅱ)与乙二醛双缩(1,8-氨基萘酚-3,6-二磺酸)显色反应的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年03期 |
18 |
高诚祥;盛祖昱;;N-水杨醛硫代半卡巴腙光度法测定常量铜[J];化学世界;1992年01期 |
19 |
杨祖培;方秋霞;樊锁强;廖莉玲;房喻;孙作民;;瑞香素与金属铜配合物的热分解机理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年02期 |
20 |
王伯康,张世华,孙东,刘永江,曾成;N-氧化吡啶-2-甲醛缩二胍合铜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磁性[J];无机化学学报;1993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