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出版—影视—网游”的文学产业链研究

黄燕  
【摘要】: 文化经济化的今天,文化产业成为许多国家的重要支柱产业。文学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出现了走向文化产业的态势,并在文化产业链条中起基础性作用。产业化已经成为中国文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基于《哈利·波特》对中国文学、电影乃至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启示意义,笔者以《哈利·波特》为例,拟对其产业链上各个主要环节进行深入考察,即对出版、电影、网游的产业链进行分析研究,阐述《哈利·波特》的文学文本是如何走向产业化道路,从而最大化地实现产业价值的,并以《哈利·波特》成功的产业链构建经验为参照,结合中国的国情以及文学发展情况,为中国的文学产业化运作提供借鉴意义。 论文首先对文学产业化的相关问题进行梳理和分析,指出文学产业化的必然趋势。以“哈利·波特”的产业化现象为例进行分析,指出其“出版—影视—网游”这样的一种产业链的发展模式研究。对文学的图书出版、影视、网络游戏等衍生产品的开发环节进行探讨,认为三者是不断拓展和延伸的过程,这由一部文学作品延伸出来的产业运作链条。 在产业链对接和延续的过程中,文学中具有文化内涵的创意内容是根本性的源泉,产业化中的每个环节都制造和提供审美的和精神的、文化与商品化的体验,伴随着资金、利润的流动。除了出版社外,华纳兄弟在这条产业链的形成上扮演了最重要的角色。大众传媒和营销传播对产业价值的发挥起了巨大的作用。 在图书出版这一产业化的环节,本文主要探讨具有创意、创新内涵的文学作品是如何通过商业化生产、营销、策划、版权出售等手段,被包装成超级畅销书,实现文学的产业化生产的。文学的影视化走向是文学在图像化时代引人注目的存在方式。文学是电影创作的重要来源和基础,为电影的内涵提供保证,电影的科技给文学带来视听感受。在电影取得商业价值和文化价值的同时,有效促进文学的发展,亦可带动了其他行业的相关衍生品的产生。文学的影视化,是实现文学的跨行业、产业的合作,是文学产业链得以延续的关键。网络游戏可成为文学与影视产业的衍生产品。 笔者认为,“哈利·波特”现象所呈现的“出版-影视-网游”的文学产业发展模式,对中国当代文学的产业化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中国当代文学要利用中国丰富的文化资源创造出富有文化内涵和民族特点的创意作品;出版社等企业在产业化操作中充分重视文学作品的营销和推广,利用版权营销构建和扩展文学的产业链,挖掘和发挥出文学的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张伟;法兰克福学派文化观剖视[J];社会科学;1990年09期
2 黄旦,黄燕虹;文化工业理论及其批判性思考[J];新闻记者;2004年05期
3 李春媚;;文化产业·文化工业·大众文化——涵义与功能的廓清[J];湖湘论坛;2009年01期
4 田利红;;詹姆逊的后现代文化理论轮廓[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9年10期
5 李晓君;;娱乐时代的大众狂欢——当代网络游戏文化传播的特征及批判[J];大众文艺;2010年07期
6 高钰婕;;从文化工业看网络草根文化[J];兰州学刊;2010年09期
7 王骏飞;;当代文化产业理论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J];社会科学研究;2011年04期
8 肖鹰;中国当代艺术文化的内在困厄[J];社会科学;1994年11期
9 范希春;论法兰克福学派文化批判理论[J];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6期
10 黄力之;;从文化工业到后现代主义[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11 林莉;;文化工业下的台湾电影音乐[J];电影文学;2010年06期
12 谢诗敏;苏洁;;文化工业视角下的网络歌曲解读[J];新闻爱好者;2011年08期
13 姚峥;;评述阿多诺对流行音乐的观点[J];新闻传播;2011年08期
14 曾遂今;流行音乐文化的批评与反批评[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04年03期
15 蓝水,熊筝;后现代社会的文化转向——论詹姆逊的后现代主义文化理论[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16 陈胜云;;论“文化工业”理论的范式困境[J];理论月刊;2006年09期
17 侯琳琦;;追求深度还是体验快感——阿多诺的美学思想对当代中国流行音乐的启示[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18 包兆会;;新媒介时代流行音乐表现方式的变化[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6期
19 张晶;谭旭东;;电子文化语境与文学类型化趋势[J];江西社会科学;2009年02期
20 方梓勋;陈嘉恩;;两条腿走路剧场:香港话剧的生态[J];文化艺术研究;2009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孔明安;;从文化工业到符号世界———鲍德里亚与早期法兰克福学派思想渊源的探讨[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2 关莉丽;;当代艺术生产研究关键词解读[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二辑)[C];2008年
3 郑素侠;;科技创新与文化业态的演变[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文化强省战略与科技支撑论坛文集[C];2008年
4 孙斌;;从启蒙之光到虚拟世界——从流亡者阿多诺谈起[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4)[C];2004年
5 叶维廉;;走过沉重的年代[A];叶维廉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季芳;;对抗还是融合?——谈谈当代视觉文化与美术教育的弹性[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美术专辑)[C];2006年
7 聂国艳;;民族文化的断裂与寻找——从叶维廉《寻找中国》组诗谈现代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A];叶维廉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陈立旭;;重估大众文化的政治潜能——费斯克与法兰克福学派等的分野[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9 陈喜贵;;西方马克思主义视野中的社会主义[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10 杨虎;;畅销书过度商业化的文化批判[A];中国编辑研究(2008)[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慧铃;两岸流行文化的消费与传播[D];复旦大学;2004年
2 梅萍;英国创意阶层形成和发展[D];中国美术学院;2009年
3 张军;阿多诺审美现代性思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4 韩红艳;批判与革命: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内涵[D];复旦大学;2012年
5 凌玉建;论艺术生产的产业化转向[D];北京大学;2012年
6 杨晓光;文化消费对中国文化发展的影响[D];吉林大学;2006年
7 李辉;西方马克思主义消费文化理论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傅守祥;欢乐诗学:消费时代大众文化的审美想像[D];浙江大学;2005年
9 徐巍;视觉文化语境中的八九十年代小说创作[D];复旦大学;2004年
10 李耿晖;二元人群 生存境遇与香港视野[D];暨南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永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路径选择[D];沈阳师范大学;2014年
2 谢乐辰;地方政府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3 蒲秀美;新天使——沃尔特·本雅明和他对文化工业的思考[D];四川大学;2002年
4 唐晶莹;福建省老年文化产业对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5 陈若蛟;文化产业税收优惠法律制度研究[D];西南大学;2014年
6 方纯洁;安徽省对外文化贸易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安徽大学;2014年
7 杨亚洁;社会主义文化产业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8 李春阳;国际视角下的当代中国文化建设路径探析[D];首都师范大学;2014年
9 刘俊辉;黑龙江省文化产业集聚发展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4年
10 苑野;马克思文化观及其当代价值[D];大连海事大学;201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演讲人 刘润为;西方的文化工业[N];光明日报;2011年
2 锦秀;文化工业能否创造现代消费热点[N];人民政协报;2002年
3 王凤才;文化工业过滤了整个世界?[N];学习时报;2004年
4 广东省社科院研究员 单世联 福建省社科院研究员 南帆;关于文化工业的对话[N];光明日报;2001年
5 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 周庆安;在文化工业的狂沙里淘金[N];广州日报;2007年
6 陈胜利;认识“文化工业”的另一种视角[N];中国文化报;2001年
7 李月清;与时俱进的石油文化[N];中国石化报;2007年
8 姚晓蒙;当代文化产业现状与机遇[N];中国现代企业报;2008年
9 记者 杨金霞;创意达人——钟健夫[N];民营经济报;2007年
10 罗岗;电视骑着文学走?[N];文汇报;200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