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高中语文文学教育研究

文娟  
【摘要】: 2001年6月,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在《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颁布实施下正式启动。新课程标准对文学教育地位和特点的阐释、新课程实验教材中文学作品的比例大幅提高,重视和发展文学教育,这些都标志着新世纪的语文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高中生阶段正是情感发展和心智养成的重要时期,也是对其进行文学教育的最佳时期。因此,文学教育成为实现高中语文教学目标的一种必然而有价值的选择。 高中语文文学教育是语文教育研究中的重要论题,是属于学校课程形态的文学教育,是在高中阶段,借助现行中学语文教材对学生实施的一种以文学欣赏为中心、以情感培养为目的,融审美教育、文化教育和语言教育于一体的教育方式。 本研究采用文献分析、历史分析、案例研究等方法,在梳理语文文学教育历史、探究高中语文文学教育价值的基础上,把高中文学教育得以落实的关键定位在教材,并以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出版的高中《语文》必修一至五册的教科书(以下简称苏教版)中的文学因素为研究平台,探讨其中的文学构成要素,联系具体的案例,从动态的视角探讨语文教学过程中利用教材对文学教育的开发和利用。本论文沿着文学教育近代独立、现代发展,到“汉语”、“文学”分科短暂的春天继而长期低迷乃至消失的几十年,再到复苏的21世纪初这样的百年荆棘坎坷的历史轨迹,分近代、现代、当代这三个大的时期对我国文学教育流变史进行纵向梳理,回顾了文学教育发展和演变的过程及其对语文教育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同时深刻认识到母语教育责无旁贷地担负着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养分、孕育人文情怀、获得文化认同的神圣使命,而作为一个民族最基本的“图腾文化”,语文教材蕴含的意义和传承的作用超越了其它任何教材。语文教材是学生接触语言,认识母语最直接、最重要的媒介,是语文教育承载母语文化使命、实施文学教育所依据的基本蓝本和核心载体。文章指出文学教育要以生命、情感、民族这三个维度探讨其文学教育的价值,并以这三个维度对苏教版教材进行翔实的文本分析,呈现出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蕴含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至真至美至诚的亲情、爱情和友情以及感悟磨炼和欣赏生命等文学价值维度,以从中获取文学教育的有价值的材料。最后从动态的视角,创设对话型、体验型和探究性课堂来探讨语文教学过程中利用教材对文学教育的开发和利用。总之,以苏教版语文教材中的文学因素为研究平台,研究高中文学教育的相关问题,不仅有助于广大教育者在使用语文教材时,为学生提供一种生命、情感和精神价值观,也有利于为文学教育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施展空间和平台,能更好地实现文学教育目标、发挥文学教育功能,能真正落实好文学教育。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顾之川;高中语文教材改革答客问[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0年03期
2 张兰芬;;高中语文教材编写要注意初、高中衔接——以粤教版《必修2》“文言虚词的整理积累”为例[J];中学语文;2010年24期
3 ;高中语文的困惑[J];教学月刊(中学版下);2006年04期
4 顾之川;迈向新世纪的高中语文教材——高中语文新编教材研讨会侧记[J];中学语文教学;2000年01期
5 左兵;推荐一本释疑问难的好书[J];语文教学与研究;1997年03期
6 刘於诚;高中语文新大纲学习札记[J];语文教学通讯;2000年17期
7 俞发亮;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新形势下的高中语文教学[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8 李卫军;;高中语文课堂实施“民族精神教育”方法管窥[J];吉林教育;2011年22期
9 赵予萍;职业高中语文教材处理仅识[J];商洛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96年03期
10 陈受文;;高中语文现当代诗歌教学问题研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9年03期
11 姜灵妍;;自主学习策略在高中语文课堂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0年15期
12 薛品燕;;刍议基于情感体验式的高中作文教学策略[J];文理导航(上旬);2010年10期
13 孟祥英;谈高中语文新课标的文化观[J];山东教育;2004年17期
14 李国兵;;试谈高中语文阅读中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08年16期
15 万东;数字书写例话[J];阅读与写作;1998年05期
16 胡跃希;;高中语文课外读写探微[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7年28期
17 冒建华;;如何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J];成功(教育);2010年11期
18 张心科;;谈《过万重山漫想》的删节[J];学语文;2002年01期
19 王利平;;论高中语文阅读教学[J];咸宁学院学报;2009年S1期
20 ;2000年高中语文教材去旧换新两种版本自由选择[J];语文教学通讯;200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华献;;语文能力与思维方式的同步训练——高中语文思维涵育式教学探索[A];中国思维科学研究论文选2011年专辑[C];2012年
2 周旭;;美国语文教材给我国语文教材建设提供了哪些借鉴——管中窥豹,各取一课比较分析[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年
3 葛红兵;;中国文学教育亟待改革[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0年第3期(总第197期)[C];2010年
4 赵牧;;文学教育:关乎我们的未来?[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0年第3期(总第197期)[C];2010年
5 金星;;文学教育路正长[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0年第3期(总第197期)[C];2010年
6 朱水涌;;我们需要文学教育[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1年第2期(总第201期)[C];2011年
7 刘勇;张露晨;;20世纪中国文学教育的回顾与反思[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1年第2期(总第201期)[C];2011年
8 陶曙军;;也谈大学文学教育的“道”“技”和谐[A];贵州省写作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刁玉平;;浅谈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结构优化问题[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年
10 刘军;;关于建构《高中语文课外阅读数字教材》的设想[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真迪;解放后韩·朝·中国朝鲜族文学教育比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2 胡根林;语文科文学课程内容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3 曾毅;20世纪中国语文教育批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鲁定元;文学教育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5 周燕;语文科文学课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秦春;中国文学教育历史轨迹及价值反思[D];苏州大学;2009年
7 任桂平;文化视野中的语文课程[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欧阳芬;叶圣陶:在文学与教育之间[D];苏州大学;2010年
9 李君;大学语文教材研究(1978-2008)[D];南开大学;2010年
10 杨云萍;审美与审丑[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文娟;高中语文文学教育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何凤;人教社课标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知识类型及结构分析[D];西南大学;2010年
3 韩晶;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有效性路径探究[D];苏州大学;2010年
4 李翻英;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探析[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娜;“人教版”与“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比较[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6 高尚才;高中语文“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7 丛阳;高中语文阅读现状调查及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焦洒;多元文化教育视角下的高中语文外国文学作品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朱英;湖南省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实践反思[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10 郭静;高中语文课堂导入教学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松桃县长兴中学 王安华;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 文言注释值得商榷的一个地方[N];学知报;2011年
2 泸县第九中学 曾逢灿;对高中语文教本与读本的思考[N];泸州日报;2010年
3 瑞金第一中学 张海英;高中语文教本与读本跨联策略[N];学知报;2010年
4 樟树中学 徐艳;高中语文教学互动法[N];宜春日报;2010年
5 河南省项城市第一高级中学 王娜;谈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法[N];学知报;2011年
6 重庆市忠县忠州中学 汪雪静;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创新之我见[N];学知报;2011年
7 严菊华 苍溪实验中学;浅谈高中语文选修模块的教法[N];广元日报;2010年
8 河北省魏县一中 苏永丽;新课标理念下高中语文教师的应对策略[N];学知报;2011年
9 扶沟县韭园高级中学 聂宏伟;浅谈高中语文的阅读教学[N];周口日报;2011年
10 丰城市教师进修学校 金小签;新课标下高中语文教师的角色定位[N];宜春日报;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