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电影中“镜子”意象研究

沈宝民  
【摘要】: 镜子的使用已融入了人类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并在人类文明的熏陶中形成了独特的镜像文化。在镜子/镜像与人的历史性存在中,无论是柏拉图“洞穴”说、“那喀索斯”之谜,还是拉康的镜像理论,人类一直在视与听中寻求自我存在的价值。在人类的映像世界中,观看成为人的一种本能和认知世界的方式之一,而电影作为一种视听艺术正与人类基本认知的手段相契合。在电影中设置的镜子场景,正是电影艺术家们试图通过一种自我的“凝视”对人类映像世界的反观。因此,对电影中“镜子”意象的审美意义的探讨和研究无疑会帮助我们理解人类的视与听,并对人类的自我认知与世界映像的认同有深层的思考。本文试图运用美学、电影学、符号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相关理论对电影中“镜子”意象的审美意义进行比较深入的研究。 全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个部分首先探讨了镜子/镜像与人的历史性存在。人类的视听与映像世界,从柏拉图“洞穴”说,到拉康的镜像理论,都可以得到理论支撑。而在人的生活世界中,无论是真实的镜子,还是类镜子与拟镜子都具有其独特的表征意义,并与人类对于自身的认知融合在一起,共同形成了镜子/镜像与人的历史性存在。 第二部分着重分析了电影中“镜子”意象的类型。在电影美学的基本原则和电影视听时空的基本特征下,并结合具体的电影文本进行分析。“镜子”意象的类型分析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从直呈时空的角度看“镜子”意象;从社会交往的角度看“镜子”意象;从“心灵意趣”的角度看“镜子”意象;从文化蕴涵的角度看“镜子”意象。 第三部分探讨了电影中“镜子”意象的运用。首先分析了日常照镜子与电影中的“照镜子/注视镜子”的联系和区别;再次重点分析了“镜子”在电影中的运用。从电影视听本性的角度,分别探讨了“镜子”意象在镜头组合中的作用以及“镜子”意象在电影中相对独立的审美意义。由于“镜子”场景的设置,电影作为视听语言将会产生新的时空变化并延伸出新的美学意义。 第四部分叙述了从电影镜像的不同境域看“镜子”的意象。在“镜像”之内,“镜子”场景的设置不仅是一种技术性的构思,并且是电影工业技术下的一种个性化的映射。而正是在这种技术下的映射中,人对镜“凝视”,并不断地进行自我认知。在“镜像”之外,银幕与镜像也形成了一种人生大映射。特别是数字电影的来临,通过电影“镜像”,电影的视听将会改变观众对“银幕”的重新认识以及接受心理的变化;并且人类对于自我的认知和对世界的把握也将随之发生变化。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张锐鹏;台湾的“活电影史”——《汪洋中的一条船》导演李行[J];电影评介;1986年12期
2 托马斯·艾尔萨埃瑟 ,李迅;电影史和视觉快感[J];当代电影;1988年03期
3 杨蓉蓉;;电影:请给我们生命的响应[J];电影新作;1997年04期
4 ;读者来信[J];电影评介;2003年03期
5 郭学勤;“期待视野”与林杉电影的艺术魅力[J];当代电影;2005年06期
6 ;美国“百佳电影台词”排行榜前25名(上)[J];课堂内外(初中版);2006年06期
7 夏清;;谢晋——大时代的书写者[J];语文学刊;2006年21期
8 虞吉;;“开放的电影史观念”主导的路径标识[J];当代电影;2009年04期
9 钱晓农;王冉;;记好莱坞第一电影服装指导——伊迪丝·海德[J];电影文学;2009年11期
10 崔辰;;专业化和学术化的交融 谈美国电影类学术期刊[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11 王红彬;;百年风雨铸辉煌——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暨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发展巡礼[J];民族艺术研究;2010年01期
12 毕志飞;;在当前中国电影火热局面中的几点思考(上)[J];电影文学;2011年07期
13 ;好莱坞暴君开创电影新纪元[J];人物画报;2010年03期
14 十三岁时读初二的四叶草;;初吻 每个女孩只有一个十三岁[J];男生女生(银版);2009年04期
15 ;电影史上之最[J];电影评介;1992年09期
16 戴雪松;;百年沧桑话电影(二)[J];世界博览;1995年05期
17 陈多绯;电影界有这样一位老人——我眼中的邢祖文[J];电影创作;1999年06期
18 张英;;唐大年:呈现生活的另一面[J];黄河;2000年01期
19 贾磊磊;;电影的“虚拟时代”[J];文化月刊;2000年04期
20 ;电影史上的七大变态杀手[J];数字生活;2005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小晶;;“中国电影史”课程的本、硕教学实践及其理论思考[A];求异与趋同——中国影视文化主体性追求与现代性建构: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五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2008年
2 任庭义;;论电影与青年文化消费[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4)[C];2009年
3 海日寒;;新时期蒙古族电影的文化与艺术问题[A];论草原文化(第六辑)[C];2009年
4 贺圣达;;电影在东南亚:发展、问题和前景[A];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大众文化在亚洲:全球化、区域化和本土化”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5年
5 陈犀禾;万传法;;中国当代电影的工业和美学:1978~2008年[A];求异与趋同——中国影视文化主体性追求与现代性建构: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五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2008年
6 任庭义;;西部视阈中的新生代电影——新世纪十年新生代西部题材电影回顾与评析[A];新世纪新十年:中国影视文化的形势、格局与趋势——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第六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7 孙绍谊;;国族电影与影像的跨地域消费[A];求异与趋同——中国影视文化主体性追求与现代性建构: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五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2008年
8 刘宇清;;“华语电影”视野中的中国电影史书写[A];求异与趋同——中国影视文化主体性追求与现代性建构: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五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2008年
9 丁亚平;;电影史的视界:方法与范式——兼谈人物志电影研究[A];和而不同——全球化视野中的影视新格局——第三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4年
10 张振华;于晶;;一意孤行还是理性定位?——中国武侠大片如何真正走向世界[A];中国与世界影视文化多样性的现实与前景——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一届年会暨第4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慧娟;新时期文学思潮对电影的影响[D];山东大学;2010年
2 钟瑾;迷失在权力的漩涡[D];上海大学;2010年
3 张利;时代良知的影像表达[D];苏州大学;2011年
4 张辛;论新世纪以来的第六代电影[D];武汉大学;2012年
5 韩煜;少数民族电影与新中国的民族想象(1949-1966)[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6 张霁月;新中国革命题材电影中的寡母寓言(1949-1978)[D];上海大学;2011年
7 刘君;谁的话语空间?中国电影与公共领域的建构[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8 朴成培;内蒙古电影的起源与发展[D];内蒙古大学;2012年
9 郑健健;新华影业公司研究(1934-1942)[D];复旦大学;2011年
10 张书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影中的上海想象[D];上海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宝民;电影中“镜子”意象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徐宁宁;电影植入广告中的观众心理学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3 蔡园园;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少数民族电影的叙事学研究(1990-1999)[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4 曾松林;城市在电影中的植入式营销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梅琳;陪都《国民公报》电影副刊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6 严峰;中国电影的跨文化传播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7 胡晰淼;从短片《莲花》的创作谈女性主义电影[D];中央美术学院;2010年
8 赵雪;华丽转身的背后[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张劭昱;100:2:电影的一百年与正/反镜头[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年
10 曹智;我国数字化电影的美学审视[D];中南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驻日本特约记者 何静;日本将开办首家电影大学[N];中国文化报;2010年
2 何英;国产女性主义电影的类型化之路[N];中国艺术报;2010年
3 康婕;马可·贝洛奇奥(著名导演):电影更重要的是有原创性[N];中国电影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汪景然;电影“水军”:能载舟亦能覆舟?[N];中国电影报;2011年
5 吴存荣;中国电影的合肥观澜[N];巢湖日报;2011年
6 李俞洁;变化中的徐克电影江湖[N];中国文化报;2010年
7 本报驻罗马记者 马赛;意大利:用3D电影盘活影院[N];光明日报;2010年
8 祁建;谁是贺岁电影蓝筹股[N];中国商报;2010年
9 高小立;中国少数民族电影大有作为[N];文艺报;2011年
10 ;收藏电影史料正当时[N];中华工商时报;200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